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全面改编书、目是县区图书馆的最佳选择县、区图书馆启用“中图法”第三版改编书、目的方法有三、四种,究竟哪种方法好?不妨逐个分析研究一下。首先是图书、目录全部不改,也就是一刀切的方法,这种方法省事,但最大缺点是藏书多头,目录多头、一个县、区馆藏书只有几万册,多者只有十余万册,如将藏书分成几个体系藏在库里,并且这些书往往是藏在一个库房里,同类图书、同种分类法(版本不同)、同一库房,但分放在不同体系中,在外借,回架过程中,会给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再从目录来看,一个县、区馆,同种目录只有几十屉,如果再把这么少的目录分几个体系设于目录厅,这里几屉,那里几屉,甚至有些  相似文献   

2.
我馆书次号改编工作的做法和体会才桂华,曹雅洁(沈阳工业学院图书馆)我院是一所中等类型的工科学校,图书馆藏书仅有几万册,因此,以前采用了四角号码作为我馆的图书书次号。采用这一形式的书次页有取号简单方便、易于记忆等优点,在藏书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张玲 《图书馆》1992,(5):48-49
《中图法》三版作为国家标准,出版后,全国各类各级图书馆纷纷采用进行藏书改编工作。普通中学图书馆也应当机立断,迎头赶上,否则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不利图书收藏系统和利用系统的科  相似文献   

4.
对洛阳工学院图书馆使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改编藏书和目录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及工作流程做了简要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正> 我馆是1981年元旦开始使用中图法(修订本)类分图书的,紧接着1982年二月对我馆旧分类法类分的藏书进行了改编.这部分藏书约有十四万册,经过清点,除文艺类图书外,需改编的图书,中文是六万余册,外文是一万五千余册,共中还包括一定数量的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学刊》1993,15(5):29-31
根据辽文办[1991]209号“关于公共图书馆按三版《中图法》做好改编工作的通知”。和1991年9月“锦州会议”精神,我馆于1992年4月开始按《中图法》第三版改编全部馆藏中文图书和目录工作。历经10个月的时间到1993年3月15日已彻底完成馆藏图书目录,个别登记帐的全部改编工作,同时又进行了馆藏书刊的全面清点工作。基本上达到了馆藏书、刊底数清楚,帐、书、卡相符,藏书组织体系实现了由“二版”向“三版”的全部转换工作。经过“三版改编”和全面清点,我馆的科学管理水平有了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藏书建设上“五年徘徊的局面已经结束”。为进一步提高我馆科学管理水平和为市场经济服务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图表列出了<中图法@简本>第四版需进行文献改编的类目,供使用<简本>类分文献和组织藏书的图书馆参考,是图书馆进行文献改编和编制"使用本"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潘菊英  贾婵林 《图书馆杂志》2000,19(11):59-60,64
本文对黄冈师院图书馆使用《中图法》第四版改编藏书和目录所采用的方案、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工作流程作了简介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中图法》(三版)的面世,给图书馆界带来了两个实际问题:一个是三版的使用问题,即在新书分编工作中,是否使用三版,怎样使用三版类分新书;另一个是图书改编问题,即对已分编图书的处理问题,是否改编、如何改编。关于前者,回答是肯定的,道理不言而喻。既然三版要用,自然就带来了图书改编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图书改编问题,才能在以后类分新书工作中使用《中图法》(三版)。因此,图书改编工作是《中图法》(三版)普及、推广和使用的关键,是当前广大图书情报单位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笔者在此不惴浅陋,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作为一孔之见抛砖引玉,就教于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10.
我馆根据《中图法》三版进行的图书改编工作,采用部分改编的方式,即对需改编图书的分类目录包括公务、读者分类目录和排架目录根据三版重新分类,加目录分类号(三版新分类号)后加以改组(排架目录仍按原号排列),藏书排架原则上不动,只对个别过去的跨大类归类错误和重号等问题加以纠正。改编根据我院的专业性质和任务分步进行。先重点改编作为学院专业的D9法律类藏书,然后再改社会科学其他大类。自然科学方面的藏书因收藏较少,原分类较粗而尽可能少动,不动,放在最后。改编的范围限于:A、原有类目类号改变;B、三版新立、列类目,原编图书不在其  相似文献   

11.
广州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始于1981年上半年,迄今已有十年历史。经过十年努力,我馆初步建成一个符合本馆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藏书体系。目前,已拥有各类藏书31.5万种140多万册。其中港台图书5.7万册,外文图书5.6万册,小儿图书36.3万册,视听资料1.6万件,报刊3300种。据最近三年统计,平均每年向读者提供书刊资料381万册(件)次,满足了本馆读者的大多数借阅需要。值此建馆十周年之际,总结我馆藏书建设的成绩与经验,对于推动我馆事业的发展、认识新馆藏书建设的规律,都有积极的意义。十年来,我馆藏书建设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近年辽北地区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很快,涌现出一批百种报刊、万册图书的乡镇馆。为及时总结经验,于1989年8月初,铁岭市图书馆召开了乡镇图书馆(室)工作研讨会.藏书达到百种报刊万册图书的乡镇图书馆、其他类型的乡镇图书倌(室)管埋员,以及各县区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员,馆长等共23人赴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我省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相继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图书馆(室)。至去年为止,我省1233个乡镇中已建乡镇图书馆(室)1110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2%;总藏书300多万册,馆均藏书2745册,其中藏书达5000册以上的乡镇图书馆(室)有130个,占乡镇图书馆总数的12%;共有图书管理员1055人,其中专职396人,兼职659人。面对农村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为把乡镇图书馆建设引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使之真正成为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修订本第二版本的出版发行,是有关使用馆分类和改编的大事。我馆自一九七五年起,中外文图书统一使用《中图法》分类,从七五年到八零年共入藏中外图书一万七千六百零八种,十万零七百六十七册;我们采编组搞分编工作的,除一位老同志刚退休外,仅剩下三个中年同志,面对着这数字可观的藏书,较大的工作量,究竟该怎么办?一种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图书周转率?图书周转率是图书馆藏书平均每册书在一年中借阅的次数,或者说平均每册图书在一年中周转次数。①图书周转率体现了图书馆藏书公共利用和反复、多次使用的性质,反映了图书收藏和利用之间的关系,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图书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图书周转率是以某年度的图书借阅的总册次除以截止到这年度末全馆藏书总册数来计算的:图书周转率=图书借阅总册次/藏书总册数。例如某图书馆在一年中借阅总册次是20万册次,而截止到年末全馆藏书总册数是10万册,那么图书周转率:20万册÷10万册=2次。图书周转率是相对数,可以用百分比来表示,如0.53就是53%。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献情报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矛盾的关键不是我国文献情报资源不富虽然我国在全世界情报资源引进方面,图书只引进八分之一,期刊引进六分之一,其他文献只引进七分之一,但就我国的实际需要来说,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到1985年底为止,我国高校、科研和公共图书馆藏书已超过五亿五千万册,全国工会系统图书馆(室)十九万个,藏书四亿多册,如果加上其它系统藏书,总量已超过十亿册。具体来说,据1986年报道,我国藏书240万册以上的图书馆有十个,其中北京图书馆已近1,100万册;上海图书馆700余万册;南京图书馆500多万册。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收藏各国标准资料4O余万件,各国政府出版物、会议资料、学位论文、研究报告50余万件。上  相似文献   

17.
<正> 据1984年底统计,我国中专(包括中师)总数为3301所.每所中专都设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图书馆,藏书总量约1,7220万册(其中中文1,6450万册,外文770万册),业务干部近2万人.中专图书馆是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有发展前途.为了加强中专图书馆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一)统一认识,办出中专图书馆特色目前中专图书馆工作,除个别省有试行  相似文献   

18.
1980年,苏联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35万所,藏书总数为41亿册,服务的读者达2亿2千万人,每年出借资料约50多亿册(件)。其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藏书是开展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藏书补充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服务工作效果是检验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标准。出于这点认识,我们对哈尔滨市馆的藏书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哈尔滨市图书馆所藏书刊资料及流通情况。截止七九年底,哈尔滨市图书馆共收藏中外文书刊资料九十二万八千余册,可供读者外借图书有二十四万二千九百零三册,其中有五、六十年代科技图书,社会科学的通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1985,(3)
一、英国皇家图书馆:藏书650万册,手稿18万件,图片500万张二、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藏书850万册,手稿15万件。三、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18,00万册,手稿3,100万件,地图300余万张,照片约800万张,乐谱400万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