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相结合的活动,是教师对于教材的传授、释疑,以及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思考和运用的过程。从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来看,教材是教师与学生的媒介,是教师实施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要使教学成功,身为主导的教师,非认真整合教材不可。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相结合的活动,是教师对于教材的传授、释疑,以及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思考和运用的过程。从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来看,教材是教师与学生的媒介,是教师实施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要使教学成功,身为主导的教师,非认真整合教材不可。  相似文献   

3.
教材使用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不仅能直接反映教师对教材文本与活动的理解和加工,还能体现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认识。在课程改革中,往往会以新教材来体现、落实新的理念和要求。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还能反映出他们对课程改革本身的认知。教材使用是教育改革中教师与课程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材理解是课程理解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教材理解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以及教材观,对教材意义的解读过程。从意义创生的角度,教师教材理解可分为意义复原式教材理解和意义创生式教材理解。从意义复原式转向意义创生式是教师教材理解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5.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用教材教,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实施的角度来看,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学生理解教材的过程,要促进这种理解,必须提高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教师着力研究教材,可以使教材更适应学生的需要,增强教材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课程意识决定了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而决定着教师在实施课程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包括理解课程,多维使用教材和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建构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培训内容由"教学"层面转向"课程"层面时,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和课程开发能力薄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教师熟悉的教材入手,通过理解教材的编排、迁移教材内容、配合进度实施和进行特色评价等途径可以帮助教师开发数学拓展课程,从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理解课程,这也是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资源是课程教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我理解,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第一人,是运用智慧调动学生参与认知课程的基本资源,教师决定《品德与生活》课  相似文献   

9.
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做两件事——理解和设计.理解什么呢?理解学科、理解课程、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做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很看重教材的作用,但头脑里不应该单纯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前提是理解学科和理解课程,在此基础上方可认识教材是怎样展开学科知识及其所承载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以及是怎样落实课程  相似文献   

10.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已经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达成了一些共识,但部分教师对课标、对教材的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因此,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深入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任何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而课程实施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结果的具体展开活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决定着教师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即对实施方法的选择,对接受对象的认识、态度以及课程实施的效果等。因此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怎样理解就成了学校教育成败、教育效果好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课程标准、教材纷至沓来的变革时代,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够的。检测教师的课程实施程度对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素养,改进课程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检测是用数据监控教师采纳、领会、运作课程的全过程,它超出了对教学水平的单一评价;检测的标准关注教师对课程方案的理解与促进学生的学习.承认教师对课程方案的批判性吸收;检测推动教材、标准、纲要的循环改进,为打破课程方案实施效果的“混沌”状态提供较客观的过程参考;检测能指明教师在每个课程方案关键维度上的程度高低.便于追踪和比较,为教师自己、学校、区域制定针对性的专业发展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宁夏教育》2009,(4):80-80
开发校本课程不是编写校本教材,导致这种理解的根源就在于把课程理解为教材。校本课程的产品指的是《课程纲要》而不是教材。鉴于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定位,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部门以及学校不要关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而应关注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由教师开发的《课程纲要》。  相似文献   

14.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直接参与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最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兴趣的人。因此,要实现课程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个教师对教材新增内容不熟悉,对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不甚了解。那么他可能就无法理解新教材的编排意图,从而消极应付,新课程方案就很难贯彻和实施。因此,我们应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解释直接影响着课程推行的效果,教师是连接课程与学生的中介,教师的课程观念和课程意识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正在我省的各个学校展开,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来说,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课程(旧称教材)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纵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认同意义重大。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否则,以原有的观念看待新课程,无异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一、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有现代意识,即要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和发展意识。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新…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的开设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因此,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如何在把握科学课程理念的前提下,理解新教材的特色,改革科学课教学,成为教育研究人员和广大科学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两年来通过与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的广泛接触,发现教师在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教学方式以及三者之间密切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遇到一定的困难,即: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倡导哪些新理念,这些理念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如何理解、体会教材特色,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 1999年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新课程实施以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影响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在高中课改中,选择怎样的教材备受人们关注,教师与教材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与理解程度关系到此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笔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并研究学习了一年的湘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拟从数学教师的角度浅谈新教材的编排合理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