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小玉是蒋防创作的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法国作家小仲马代表作《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两人都是典型的风尘女子形象,爱情最终也都是悲剧收场。本文将立足文本,从社会、家庭、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对两人的悲剧性命运以及造成该种悲剧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娇红记》被王季思先生归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中,其悲剧性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心理、社会和哲理三个层面,对《娇红记》所体现的爱情悲剧、社会悲剧、人生悲剧作初步探讨。这三重悲剧构成了整部作品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3.
作为巴金现实主义风格成熟的标志,《寒夜》借汪文宣的个人命运揭露了黑暗社会的压迫造成了的普遍性社会悲剧,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外套》在题材、人物和内在思想方面都与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从"无抵抗"的小人物悲剧、精神撕裂的"活死人"形象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两部作品在描写悲剧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整体来说是一部政治历史题材小说,男性战争是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充满了英雄豪迈之气,但女性也是整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仅点缀了英雄的形象,且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背景都有较为深刻的反应。如弃阿斗于地的糜夫人,沉鱼落雁的貂蝉,智勇双全的孙夫人……本文便针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苏童是一位擅长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且有别于传统女性的另类形象,他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不同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命运,如《红粉》中徘徊于解放与继续沦落中的秋仪、《妻妾成群》中陈家老宅中的颂莲以及《黄雀记》中的仙女,这些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女性有着各自不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典悲剧的典型代表,其悲剧人物不乏崇高之美。然而,崇高的背后是残酷的鲜血,是无辜者的牺牲,人性在成全其崇高的同时,也遭受了无情的泯灭。如果过分强调"仁义"而忽略"爱",这样的崇高是令人敬畏的,也与古代圣贤的原意相违背。本文从悲剧集中体现着崇高、程婴换子、易牙烹子献糜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赵氏孤儿》中程婴形象的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多种艺术手法,使书中人物脱离了他们原有的历史面貌并深入人心。由于罗贯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作为贤明仁德君主刘备对立面的曹丕自然是被改造者之一。经过对比、无中生有、片面夸大手法的巧妙运用,文学上成就突出、政治上兢兢业业且举措尚称仁慈的曹丕形象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军政上毫无作为且心胸狭隘、刚愎自用的昏庸君主形象。  相似文献   

8.
《罪与罚》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带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人,在杀人犯罪后背负道德和负罪感的鞭挞,经历挣扎最后选择自首,重获精神的新生。《罪与罚》也是一部优秀的社会心理小说,小说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不仅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独占魅力。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悲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对其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谴责,以及对经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命运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悲剧,是《诗学》探讨的核心,其中情节更是悲剧的关键所在。“突转”与“发现”是悲剧情节的重要手段,以此突出悲剧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要旨。《俄狄浦斯王》是古代希腊悲剧的代表,《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悲剧的范本。该文通过诗学的视角分析《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的情节设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力图反映“突转”与“发现”对于悲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 严格说来,一部文学杰作或一个艺术典型的产生,都并非纯然出于作家个人主观的艺术创造,还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尤其是跟深刻的文化背景分不开。《金瓶梅》所塑造的潘金莲形象及其悲剧,就包涵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内涵。 《金瓶梅》的主人公是西门庆。可是,小说围绕着这个有独特身分和地位的男人,却写出了一个女人世界,一个完整的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女人世界。在这个女人世界中,生活着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形形色色的市井妇女,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惊心骇目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1.
《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封建社会的精神病态,颠覆封建礼教的精神压制,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这是文学的转身,也是历史的转身,由此产生了中国文学新的形式和内容。黑格尔说,艺术家为一个理念,必须找到具体的形象。历史就是这样的艺术家,这一次它的变局带来的不再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而是《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雷雨》。历史不仅是通往文学的途径,更是通往作家以及作家心灵的途径,这正如残雪笔下的"垂直的阅读";而文学又是历史的时光机,它将历史的片段重现于当下。  相似文献   

1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是美国南方时期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在男权社会下深受男权思想毒害但又试图作出抗争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分析艾米丽的"他者"形象,并结合波伏娃的《第二性》挖掘主人公艾米丽悲剧身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堪称明清小说中的"结拜双典"。本文以作为历代风俗与社会现象的兄弟结拜为切入口,首先推源溯流,呈现出通俗小说史上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与世情小说(《金瓶梅》《歧路灯》)代兴背景之下,结拜叙事的互文状况与演变特点——着重体现在结拜者反目绝交的情节上;其次从情节叙事角度,挖掘出世情题材小说兄弟结拜描写的意义;最后通过梳理明清以来官方与民间对于结拜的舆论态度和观点主张,探讨了相关小说叙事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早期的一部作品,其主要描写了一个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到结婚出走的爱情悲剧。《金粉世家》中之所以会产生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悲剧,与其所处的时代、家庭成长环境、人物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本文主要从金燕西与冷清秋所处的时代、家庭成长环境、人物性格三个方面对其爱情悲剧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众多的女性作家当中,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作家是非常多的,而王安忆正是其中一位,著名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小说《长恨歌》通过作者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解构了男性中心文化霸权,诠释了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描写没落的康普生家族悲剧为主要内容,以多角度描写的方法重点深入刻画了三位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视角对"喧哗与骚动"进行了独特诠释,不仅反映出美国旧南方的历史风貌,也为文学界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本文围绕康普生夫人、凯蒂与迪尔西这三位女性形象着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第一手英文资料,探讨《三国演义》在英语世界的早期传播,强调了晚清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对于该作的首倡之功。主要涉及两方面材料:一是马礼逊编辑的《华英字典》中的孔明词条,二是米怜撰写的《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中的《三国》。整体看来,由于对世俗文学的偏见,马礼逊对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通俗小说只有首倡之功而乏译介之力。  相似文献   

18.
马自芳 《职业圈》2011,(4):143-144
1968年加勒特·哈丁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公用地悲剧》一文,提出一个著名论断“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梳理了中西方的名实观,指出其异同及成因,并以《三国演义》劝说言语行为文本为语料,分析名实观对"以言成事"层次产生的影响及效果。研究发现,《三国演义》中体现的名实观与儒家的正名观念相符,当劝说者与被劝说者持有相同的名实观且时序相同时,劝说行为取效。  相似文献   

20.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整个黄土高原上平凡人的生活,全篇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意识。本文通过孙氏兄弟的生存悲剧与爱情悲剧两个方面来解读《平凡的世界》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