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范敬英 《新闻窗》2008,(3):89-90
美国社会学家伦德伯格认为:“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符号的中介而传达意义。”因此,符号是传播活动的要素,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符号是由能指、所指、意指三方面构成的载体,传播也就是能指、所指和解读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文字、图片、声音等符号集中地来传达信息形成传播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隋岩 《当代传播》2012,(5):13-14,23
强符号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强烈表现当代主流、有着持久的传播力、能指形式独特、社会利用率高、所指意义具有唯一性、不变性,是强符号的基本特征.在符号化的国际传播中,要善于从重大、热点事件中提炼有说服力的强符号;从典型人物中提炼代表中国人文明向上精神的强符号;从商品符号、企业符号中提炼象征中国社会诚信可靠的强符号;善于...  相似文献   

3.
陈红梅 《青年记者》2016,(11):24-25
《花千骨》“神话”的能指与所指 能指和所指是索绪尔在谈论语言符号的性质时提出来的一对概念.后来巴尔特在《当代神话》中对索绪尔的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延伸.能指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所把握的符号的物质形式,所指是符号使用者对符号所涉及对象所形成的心理概念.①能指和所指都是人创造的,而所指所内涵的意义,则跟能指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广告跨文化传播效果,从所指角度来看,包括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从能指角度来看,包括不理解、理解以及误解.因此,成功的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是,在受传者正常解读能指、理解广告所指,并避免文化误解的前提下,广告所指得到爱传者认同.  相似文献   

5.
一本书的装帧设计就是它的符号。近三十年以来书籍装帧艺术的理念已从封面设计演进为整体设计,由此,这个作为传播基元的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发生了转移,在能指的表达层面上达到了一种设计语汇的极大丰富,在所指的内容层面上则更大程度地负载了现代社会传播对书籍装帧艺术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书籍的外层传播形式完成了一种全新的符号建构。  相似文献   

6.
从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演变解析符号的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在最初是任意性的,经过人类长期的集体训练、学习传授而约定俗成为理据性.从任意性到理据性,就是符号贴上历史标签、文化标签的过程,也即符号的社会化过程.能指与所指关系演变所体现出的社会性既有不断变化的一面,也有稳定的一面.如果将两个能指相互置换,那么势必带来所指的改变,使原来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文化意义发生改变,因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原本就是一种人为的、社会的、被赋予的、教育的、当然也是意识形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当代生活充满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符号能指.从传统媒介到虚拟媒介,从现实生活到艺术世界,每个符号系统内部都借助多重能指的架构组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媒介化时代的符号传播研究,应把注意力从经典符号学家所倾心的所指的多义性转移到能指的丰富性上来.  相似文献   

8.
郭权 《青年记者》2006,(14):95-96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得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组合与解读具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德里达的延异理论德里达的名声是与解构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解构主义所否定的主要对象是占据西方思想主流的形而上学传统。按照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解,符号是显示意义的工具(媒介),而在所谓意指过程中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天衣无缝,结合得毫无差异——正如索绪尔用一纸两面所形容的那种和谐关系。而依据解构主义的看法,意义却是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因为能指总是流动不居,漂浮不定,在意指过程中能指与其说指向一个…  相似文献   

9.
黄雅堃 《中国出版》2012,(12):57-60
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诉求就是事实过程的真实再现,对电视新闻而言,过程真实体现为事件时空的真实。电视新闻在索绪尔语言原理所指、能指[1]的对应中成型、成义、达意,完成事实过程的真实构成。文字、图像、音响、结构等符号元素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事实物化的基础媒介,新闻事实是具有能指、所指结构特征的符号事实,符号对应的真实程度,直接制约着新闻作品事实的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10.
张育仁 《新闻界》2005,(5):83-84
电视新闻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必须了解其写作的基本特点。一般来说,对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特点的了解,又必须首先从了解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开始入手.索绪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致认为,没有符号的帮助,我们就不能用明确的、固定的方式把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区别开来.任意的一个概念就像一团迷雾,这儿什么事情也不能用固定的方式来区分;这儿不存在预先确定的思想,在符号出现前什么也不能形成”因此,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即:能指+所指=符号.那么,什么是能指呢?他说,就是指称一个实在的客体,在电视节目中,就是指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什么是所指呢?他说,就是指称这一实在的客体所含纳的理念、意念或者概念。  相似文献   

11.
方海涛 《新闻界》2013,(5):54-57
网络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价值嬗变,主要表现为信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日益突破传统媒体语境下的和谐共处局面,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呈现为拉康式的关系:一是夸大能指的指代范围,弱化所指的指代意义;二是极大的发挥能指独立性和对所指的覆盖性,能指主动地去殖民所指、指代所指;三是所指日益从与能指的匹配中隐退,致使网民对意义的探询只能在能指和所指之间周游,最终导致网络世界出现"能指膨胀、所指丧失"的泛信息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李晓婷  杨击 《新闻大学》2006,(2):110-115
歌曲《南泥湾》从1943年诞生到1980年代初期,一直是一个能指充实所指明确的文化符号,在解放前后的各个时期都获得了时代的“共名”地位;崔健以及后崔健时代的翻唱版《南泥湾》则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符号,它们的精神指归和气质发生变化,其能指不再结实,所指不再所向披靡,在新时代中处于“共名”和“无名”的转换和不确定之中。作为文化符号的《南泥湾》,任何一个能指要件的置换都会使它的所指偏离原有的轨道,甚至颠覆原有的所指,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南泥湾》的能指要件在不同时代以不同方式被置换,发露出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消息。  相似文献   

13.
<正>Dior真我香水广告从明星、听觉、视觉等多个角度利用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统一来建构意义,塑造Dior真我香水的独特形象,表达这款香水想要传达的"真我、独立、自信"的涵义。符号学原理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則德則索绪尔第一次把对符号的研究当作一门新学科提出。他认为符号包括两个构成性元素:Signifier(能指)与Signified(所指),"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  相似文献   

14.
在电影文本《芳香之旅》中,电影符号具有丰富的时代象征意义。在电影叙事过程中,阐述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具有时代性的符号。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关系不断的变化,《芳香之旅》就体现了人生中不同时期的符号象征。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听觉符号体系的声音语言和视觉符号体系的文字(声音语言的再现和延伸)是政治传播行为的基本符号体系,而除此之外,动作、表情、体态、图形、影像等都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属于政治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基于"能指"的物质实体,通过"所指"的现实性内容,完成对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动画角色的符号传达进行研究,力图挖掘动画角色的表现潜力,以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拓宽动画角色的审美研究。本文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关系模式作为理论的构架,将动画角色进行符号上的能指与所指划分,并综合消费社会理论,构建动画角色符号认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春节作为民族认同感的象征,蕴含了人类深厚的情感,具有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符号形式,其中蕴含深厚的所指文化内涵,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本文以春节文化中可见的视觉符号为研究依据,在符号学的视域下,分析春节在视觉影像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运用理论研究法、文本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论述了春节文化符号在视觉影像传播的形成过程及其意指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然化、普遍化是揭示意义产生机制、戳穿传播诡计的关键所在,遗憾的是在巴尔特等符号学家那里未作明确深入的阐释。自然化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能指1与所指1之间的约定俗成,第二层含义是指在第一层含义的基础上对所指2与能指1之间任意性关系的掩盖;而普遍化机制的实施,是运用换喻,通过元语言组合,把已经被自然化的含蓄意指的所指推广开来。正是借助于自然化和普遍化这两符号传播机制,新的意义才得以建构,一致舆论才得以生产,世界才得以言说。  相似文献   

19.
电视的"真实性",皆因为电视符号的能指不仅与所指有着相似性,而且与所指事物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使观者认为看到了能指就看到了所指事物,从而获得了一种在场感、亲历感.然而,电视符号创造的"看的真实",并非客观真实,而是"技术真实". 其中,促使观者把画面当作引得符号来理解是电视制造真实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这种"眼见为实"的亲历感同时限制了其图像符号所指的丰富性、多义性,反之可以说图像符号的直观性、在场感限制了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对广告本质和意义生成进行研究,指出广告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符号的创造和操作的活动,广告生效的原则在于:实现广告中由能指到所指所生成的意义向商品符号的成功转移,并提出解决意义转移的几大注意事项,如相关性、简洁性以及注意传播语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