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就业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分析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施产业政策拉动就业增长战略,坚持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实施就业援助促进和谐就业,开展就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战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战略,鼓励企业推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度,强化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职生就业有诸多难处.首先应该从解决就业认识入手,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其次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对学生实施就业指导;再次要发挥劳动部门职能作用,规范学生就业市场,建立学生就业主渠道,理顺学生就业程序.这样不仅有利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存发展,还能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调整劳动力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机制的重大变革,要求彻底改革传统劳动体制,实现劳动力资源从政府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以促进劳动力资源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着重讨论了发展劳动力市场与转变劳动力配置方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面对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诸多困难和挑战,青岛市为促进经济发展,在扩大就业、促进就业方面,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就业长效机制和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措施有:一、实施扩大就业工程,构建社会化的大就业工作格局构建促进就业目标责任体系,主要抓组织领导到位、就业责任到位、部门管理到位,确保各级各部门促进就业责任目标落到实处。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宣传、执行和检查三个环节,重点要在解决政策落实中的脱节和效率低方面有所突破。要结合青岛实际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和全市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划,在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条块分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现有的许多扶持政策还没有惠及广大毕业生或惠及面较小,滞后性比较明显。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合理配置促进就业的各种资源,将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工作进一步抓好抓实,减轻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压力。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难,因失业致贫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失业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等就业难题。就业结构单一,计划经济的影响,城市经济增长乏力,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业观念落后是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难的原因。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应做好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以此来解决其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职业教育没能很好地与劳动力市场对接,致使出现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人难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职业教育时接劳动力市场的机制、模式创新.从宏观角度说,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从微观角度讲.要建立日常性的企业劳动力需求调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企业劳动力需求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8.
人口因素、体制性因素、结构性因素、技术进步因素、摩擦性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巨大的失业压力。解决失业问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把促进就业作为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保持国民经济适当的增长速度,通过经济扩张增加社会就业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和扩大就业渠道;调节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积累了近4000万劳动力。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每年至少要完成1000万的新增就业,难度可想而知。我国及时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政府投入资源到再就业岗位;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市场配置劳动力的机制。新增就业开始逐年增加,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转机,最终,不仅完成了5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5000万人的目标,还超额完成100万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和发展目标,要求在构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组织的经济功能.公民社会组织的强大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完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促进经济组织多元化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及培训,扩大地区劳动力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仅是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市场运行机制来配置毕业生的劳动力资源。本文从市场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思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模式,和当前亟待做好的工作,意在探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完善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因为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缓慢, 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非公经济发展缓慢,就业现念落后,就业压力极大。欠发 达地区应该建设“选择自主,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 劳动力市场。所以应该加快各类市场的发育和成长;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千方百计创造 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各类经济;积极发展小型企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实行促进就业政策;完善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制度,强化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 营造新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观念氛围;应该加大建设和运行的投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法 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2020年以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总数将呈现高-低-高的阶段性变动,经济活动人口数量将逐步下降,不同年龄结构的劳动者供给数量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尽管如此,就业压力仍然很大.面对劳动力市场情况的变化,政府应该相应地调整就业政策:改善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关注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提高各项政策的整合程度,以及继续保持劳动力市场的弹性等,而这一切都要注意政府的规制力度.  相似文献   

14.
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随社会发展而提高的话,劳动力短缺问题就会格外突出。当前,我国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扩大对农村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职业教育;同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劳动力资源转化也需要职业教育。而长期以来家庭作为职教投资主体的模式却限制了农村职教的发展。为此,必须设计真正兼顾农民利益的免费中职教育机制,并尽快向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到2000年末 ,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中 ,省内流动就业的有300万人左右 ,跨省就业的有450万人左右。每年邮寄回乡的劳务款达170亿元左右 ,加上本人带回的资金可逾200亿元。但是 ,随着大城市下岗职工增多 ,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竞争压力大大增加 ,因此 ,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已成为我省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我们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体系 ,为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认真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四川…  相似文献   

16.
就业形势决定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实践表明,人口因素、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培训、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都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到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就业的状况.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从中揭示了青海省就业压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泉州地区城镇劳动力资源状况、就业状况和失业状况的分析,探索目前城镇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思路和建议,以期缓解目前出现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改革的跨世纪难题。农村劳动力有能人型、适应型和剩余转移型。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实质上是低素质的种植业上的劳动力的剩余,其转移途径主要有五:挖潜发展农林牧副渔等业,推动剩余劳动力的现实转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深度转移;发展乡镇企业,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增长点;开展劳务输出,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转移的根本出路有赖于建立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制定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政策法规;科教兴农,优化劳动力的供求结构;计划生育,调控农村劳动力的供求总量  相似文献   

19.
中职生就业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生就业有诸多难处。首先应该从解决就业认识入手,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其次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对学生实施就业指导;再次要发挥劳动部门职能作用,规范学生就业市场,建立学生就业主渠道,理顺学生就业程序。这样不仅有利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存发展,还能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调整劳动力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实施劳动预备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是从就业面临的压力看实行劳动预备制的迫切性。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的基本对策是:扩大需求(即增加就业岗位),减少供给(即调控劳动力资源),据高素质(即加强职业培训),增强活力(即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看,就业岗位的超常规开发难度相当大,而通过实施劳动预备制,使我们找到一条运用调节劳动力资源供给、减缓就业压力的路子,特别是使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