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红叶小学自建校起就不断地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这些来自山南海北的学生共性的问题是成绩普遍偏低,家长期望值却很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家长本身素质偏低等,当然还有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不力等各个方面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对"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做了细致研究,宗旨是一切向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质量倾斜,通过加强每个学科每种课型的教学设计研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等策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综合素养,全方位促进这些孩子学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纷纷涌向城市,大量随迁子女能否适应城市生活、能否接受良好教育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随迁子女普遍具有流动频繁、基础薄弱、对学习不自信、胆小内向等特点。如何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呢?我校隶属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83.69%,这些孩子流动性很大,加上原有基础较差,导致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成绩普遍偏低。他们其中还有一部分"小企业家"型的务工人员,虽然重视孩子学  相似文献   

3.
刘上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2):133-136,150
随着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内地省份劳动力大量流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对新疆呼图壁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并不乐观,面临家庭教育环境差、教育方法不当、家长与学校互动少等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共同努力提升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12,(Z2):68-69
问题:来自学校的一份调研报告2006年9月的一天,刚刚开学,一份调研报告——《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的报告》及时地呈现在校长的办公桌上。这份调研报告缘于学校当时发展中碰到的一个"无奈"的现状:尽管学校地处于繁华的打浦商业区,但是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就读人数越来越多,比例直线上升。这是一份涵盖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学生学业能力等多维度的家长、学生、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其中显示出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的困难,是困扰教师、家长、学生的主要问题。这份调查报告出台后,学校立即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报告内容。通过多次思  相似文献   

5.
正北华小学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南关岭地区是大连城市建设拓展区,随着甘井子区建设朝着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方向的发展,这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尤其是近三年来,随着大连北站的建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学校,截止到今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已经占到在校学生总数的71.5%,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在近几年来一直不断地努力,尽我们之责,竭我们所能,提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业质量,让这些孩子和本地孩子一样,能共享同一  相似文献   

6.
北华小学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南关岭地区是大连城市建设拓展区,随着甘井子区建设朝着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方向的发展,这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尤其是近三年来,随着大连北站的建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学校,截止到今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已经占到在校学生总数的71.5%,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在近几年来一直不断地努力,尽我们之责,竭我们所能,提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业质量,让这些孩子和本地孩子一样,能共享同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7.
正不论在哪里读书,家长都希望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好,长大后有出息。尤其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更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提高学业质量而改变命运,赢得一份好的前程。所以,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大的关爱,莫过于帮助孩子提高学业质量,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具有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学校,周边企业众多。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他们的子女也随父母一起来到这里,进入我校就读。2012学年我校学生共145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达1155人,占学生总数的80%。这些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家庭文化背景不同,语言、风俗迥异。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随迁子女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加强教学管理,有效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带来了严重的教育问题。要重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未能很好适应暂居地学校教育的问题。深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未能很好适应暂居地学校教育的原因。从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未能很好适应暂居地学校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中的四种常见问题行及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43):176-177
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所在地的学校教育融合其本质属于城乡两类群体对话,需要两者的自我理解、相互理解。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却存在因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学校教育中隐含的福利观、同化观、物化观等,无法体现教育公平性的问题。基于此,文中从学校引导层面入手,探讨学校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健康行为培养中的责任与义务,继而分析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所在地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及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随父母来到打工地区的子女也越来越多。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1179名学生,其中1027名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全校学生数的87.1%。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学业质量参差不齐,和当地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的学业质量不仅包括了学业知识,还包含了学业能力和学习品质等方面。这就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因势利导,在减负的大环境下实现减负而不减质?经过慎重思考,我们决定走自主发展教育的研究之路,而自主教学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文 《辽宁教育》2014,(1):9-1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纷纷涌向城市,大量随迁子女能否适应城市生活、能否接受良好教育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随迁子女普遍具有流动频繁、基础薄弱、对学习不自信、胆小内向等特点。如何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呢?  相似文献   

13.
Ella 《新高考》2013,(2):6
近期,各省区市"异地高考"方案密集出炉,主要内容为允许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然而,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和家长们的不同表态说明此次改革并不完美.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随父母来到打工地区的子女也越来越多。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1179名学生,其中1027名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全校学生数的87.1%。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学业质量参差不齐,和当地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的学业质量不仅包括了学业知识,还包含了学业能力和学习品质等方面。这就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因势利导,在减负的大环境下实现减负而不减质?经过慎重思考,我们决定走自主发展教育的研究之路,而自主教学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是"育人工程",育人先要育"心"。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将来奉献社会、幸福生活的基础。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尤为重要。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1.留守及随迁学生心理不良现象日益普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队伍不断增大,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与城区中小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章贡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资源整合、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外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跟随父母打工进城迁移到城市生活的子女面临身份认同的困境。这种角色的冲突矛盾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学业情绪是外语学习活动中情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Pekrun的学业情绪理论为基础,从身份认同的角度研究积极学业情绪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以某务工随迁子弟学校学生英语学习为例,从积极的情感角度对274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英语积极学业情绪的调查结果显示:(1)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同水平偏低;(2)英语积极学业情绪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3)积极学业情绪与身份认同感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有可能成为对学习动机不足问题重新认识的一个新视角,为后续的教育干预提供实证的研究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红莲小学是北京市第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近90%。让这些学生在北京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感受北京包容的气度与胸怀,在幼小的心里埋下"公平、平等"的种子,成长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军,是我校首要的责任与职责。为此,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促进学校包容性发展"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均衡、共同发展。我校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家长普遍学历低,月收入偏低,学生养成教育问题突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很少,相比家乡,他们更喜欢在北京学习生活。学校还了解到,家长对首都教育寄予厚望,并希望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此带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已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做好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文化融合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市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时在黑板上写下的这句话意味深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宁波市出台异地中考新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宁波中考并进入高中学习。从政策执行现状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对异地中考政策了解并不充分,随迁子女初中后的升学意愿与政策规定基本匹配,家长对异地中考政策中的限制条件不太满意,异地中考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制度、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了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