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的思想诞生”。科学地设置问题,适度地处理好闯题材料,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内在动机,从而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一、问题的现实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不仅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些要求,最基本的是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写数学日记是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沟通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的数学日记,是学生学好数学的起点和平台.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从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魅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倍感数学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实施“数学知识生活化”.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的数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让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好的走入课堂,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为有趣的、主动的学习?一、创设情境感受数学成功的一节数学课,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必要的假设和猜想,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起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如在…  相似文献   

7.
“新建成的会展中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买2斤黄瓜需要多少钱?”“坐大巴从柳州到南宁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到的问题,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如何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一、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指出:学习数学的惟一的重要方法是实…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中,帮助他们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能自觉地、顺利地展开,从而激活思维。根据这一认知特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教师要活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开展数学教学。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必须适当地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得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协同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使教学情境生活化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积累与已有知识是同样重要的,都能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作用,两者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愿意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生活,把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慧眼”,让他们发现数学的趣味性,热爱数学,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1.
日记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它能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其实,日记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就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它强调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  相似文献   

13.
田红 《成才之路》2011,(32):82-83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那么,如何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丁杭缨老师不拘泥于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寻找学习的最佳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让学生尝试读钟表上的时刻,再开始教学生认识钟面,掌握时、分的进率和记时方法,使“教”适应学生的“学”,使教学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而且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现有教材普遍注意数学知…  相似文献   

16.
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数学内部系统,还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同时又被应用于实践.关注数学与生活现实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它没有优美词语.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数学知识时,总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是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与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从多元文化数学切入,以多元文化数学素材开发、多元文化数学课程研究、多元文化数学教材研究与多元文化数学教学研究为纬度,评述了多元文化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相关问题。现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与学生的文化相关联,几乎没有使多数学生看到数学与他们本国文化的联系,使学生误认为数学与他们的生活或未来是毫不相干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态度。多元文化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兼顾文化与数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合的数学问题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实验和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与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让学生的学习素材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尽可能地将“数学”与学生身边的、与他们直接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在学习方法上,注重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参与“做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