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1,(4):90-97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会议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月25日表决获得通过。"非遗"法是中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改革发展繁荣,离不开坚实的法律基石。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立法项目的稳步推进……近年来,文化部参与的文化立法进程加快,其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亦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新年第一天,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主办、近30所高校协办的第二届“青年文化遗产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以“支持中国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为主题的本届活动,参与者来自有关专家、学者、记者、在校大学生等近百人,其内容有中央美院非物质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的题为《认知文化的人民性》的演讲;中国民间剪纸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正在消失的母亲河》的放映;大学生签名仪式和剪纸表演等。去年同一天,首届“青年文化遗产日”是在王府井步行街举办的,其主题是“中国非…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14,(9):14-16
发改委、文化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据此方案,我国将开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2014年共安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2.07亿元。  相似文献   

5.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工作之一。从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2001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到2002年的《伊斯坦布尔宣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逐渐被世人确认。1999年,前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郎甫-上任。  相似文献   

6.
《大理文化》2011,(2):121-121
《世界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定义为"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两类。无形文化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做了诠释和定义。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遗产是由先人创造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切文化遗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载《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为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及文化遗产知识,营造出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  相似文献   

8.
正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特别的审美习惯,蕴藏了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为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丰富性并展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研究的方式及其成果,突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日前,以展示“非遗”数字化成果为主题的《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  相似文献   

10.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理念,并将其定义为"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还加强了对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上海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研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学科建设、民间信仰和地域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应用性研究拓展。陈勤建、钱炜蕾的《“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和共同发展》(《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一文提出了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问题。长三角在民众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思维原型上的大同小异,决定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许多同源性或共同性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2日,文化部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后颁布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生产性保护实验基地名单。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学研究概况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是民俗学界关注的重点。陈勤建的《当代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归和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暨生产性方式保护探讨》(《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一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概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8月18日在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展出内容为全国55个少数民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代表性项目和已被列入省(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2,(8):88-97
文化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 日前,文化部制定出台了《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称《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资文化产业发展、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17.
10月22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和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办事处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文化馆承办的以弘扬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乐声悠扬&#183;民间天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83;民间音乐展演在上海举行。这是继2007年长三角非物质戏曲展演、长三角非物质文化民俗展演后,苏浙沪三地又一次联手举办的大型展演活动。演出突破传统的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18.
由中共嘉定区徐行镇党委、徐行镇人民政府主办的“徐行草编展”于6月14日~7月15日在嘉定竹刻博物馆展出。“徐行草编”是嘉定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继嘉定竹刻之后被列入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为了进一步扩大“徐行草编”的社会知名度,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作用,因此展览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举行开幕式。展览内容丰富,展出了由各类黄草编织的展品近150件,集中反映了徐行草编工艺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5日至15日,由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20.
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应该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导者、依法实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挥学校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教育功能、积极呵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热爱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企业与志愿者加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等措施来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