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38-138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向广大市民推荐百种优秀图书。4月23日,“2011年世界读书日上海百种图书展销”活动在全市启动,全市各大书店以专架、专柜形式集中陈列、展销入选的百种网书。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09,(1):I0087-I0087
1.在200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五角场街道主办以“亲近悦读人生、激扬奥运风采”为主题的“首届五角场社区读书月活动暨书画展开幕仪式”在五角场社区文化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3.
第10届上海读书节从7月3日~12月10日为期5个月。本届读书节主题是“读书,让生活更美好”。读书节设有“阅读世博,畅想未来”上海职工学双语系列活动、“知识照亮人生,读书铸就辉煌——30年来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征文活动、“世博网上行,书香飘e坊”上海青工网上读书活动巡礼、“交流好书,节约资源”上海市民换书周活动、“同享知识,共建和谐”创建职工书屋活动、上海社区读书活动特色成果展示、“读书·谋生·创业”上海外来建设者读书论坛等18项大型活动。本次读书节向全社会发出《伸出援手,情系灾区——为都江堰市民捐书》的倡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化》2014,(6):53-55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以书籍的名义标注一年中的这一天,是件挺有意义的事情。就像是月份牌上常有用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小小的注释让一个简单的日子忽然生动起来一样,“世界读书日”也在提醒着人们,这一天,虽无关物候寒暖、播种耕作,却关乎着人类的成长与收获。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与版权日",即俗称的"读书日",这一天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生日兼忌日,也是塞万提斯的忌日。读书日于1995年11月15日宣布确立,其主旨之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的人们,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倡导"走向阅读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也并不难实现。只是当人们欲望太盛,诱惑太多的时候,被裹挟在各种此起彼伏的大潮中容易迷失自己。读书所带来的好处虽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人民摄影报联合主办的“第4届‘读书乐’全国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展”于9月29日~10月4日上海图书馆举行。“读书乐”全国摄影比赛在各主办单位的大力推广下,已成为了面向海内外征稿并享誉全国摄影界的品牌摄影赛事,特别是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4月起,第4届“读书乐”全国摄影比赛开始向全国各地广泛征稿。经过历时4月的征稿共收到969名作者的3684幅(组)作品。本届比赛在参赛人数、作者地域、参赛作品方面均比历届赛事有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旧书的情怀     
法国的&;lt;欧洲时报&;gt;在列举“人生十乐“时,读书之乐为其中之一.因为读书可以获取知识,知识是人的精神食粮,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也是生命最快乐的追求.我爱读书,常以读书为乐.所以,平素最爱去逛的地方是书店,最爱买的东西就是书.因为读的书杂,买的书种类也是各式各样.多年下来,所拥有的书虽谈不上汗牛充栋,也算是书香满屋了.……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以“五柳先生”自寓。文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出了他读书的态度与心得。对于这句话的意义,一般人的理解认为,这是诗人说他读书时但观大意,不像经生那样死抠字句。冯钝吟《杂录》曰:“陶公读书,止观大意,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10.
与书交友     
读书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时光。因为读书可以加深对人类的爱,加深对人们心灵和智慧的信任,使人们从道德情操上得到充实。所以,为了善于处世,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应当好好读书。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伟大的读者;他们同书籍的联系不亚于安泰同土地的联系。马克思的手稿、列宁的哲学笔记、高尔基的书信等再好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对《自白书》问题“你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的回答是:“啃书本”。今天,当书籍从我们生命的幼年就开始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很难想象古人获得书籍有多大  相似文献   

11.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治百病。”这些格言深深地告诉我们读书有百益而无一害。读书能使我们的精神更加富有,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翠绿。  相似文献   

12.
丰家骅 《寻根》2012,(5):58-61
“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一句自况的话。这句话经过长期流传、演化,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头上。但现代这句话的意思,一般都理解为“读书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或是“读书马虎,浅尝辄止”,等等。这不仅失却了这个词的原意,而且词的感情色彩还带有贬义。  相似文献   

13.
赵建永 《中国文化》2014,(2):203-211
汤一介先生是我国着名哲学史家、教育家和国学泰斗。汤先生祖籍湖北黄梅,1927年出生于父亲汤用彤先生任教南开大学的天津。按照族谱排序,他属“一”字辈。汤家乃读书世家,汤用彤先生希望儿子一生读书做学问,传承汤氏家族视读书为本分的家风,遂取“一介书生”之义而命名“一介”。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上海少年儿童的暑期文化生活,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组织开展了“快乐读书、健康成长”——2008上海市少年儿童暑期读书月活动。读书月的主题为“为灾区小伙伴祈福、与奥运同行”。读书月活动由市文广局主办,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特邀市文明办、市教委为支持单位,整合了19个区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活动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将内容分为走进图书馆、讲座、征文演讲、艺术鉴赏、才艺表演、手工制作、知识竞赛、网上活动等系列,共计117项。  相似文献   

15.
早在1797年玛丽·莱昂(Mary Lyon,1797-1849)出生的年代里,美国女子长到10岁,想上学读书是不可思议的。“多么可笑!”人们常嘲笑说,“女子当然要读书识字,当家庭主妇也应当会记帐算数,但有了这些本事也就足够了。”送女孩上大学,使她们受到真正的教育,在当时简直是不可能的。可是,这种可怕的社会偏见,并不能使玛丽·莱昂气馁。她气愤地说:“男人认为他们能干,但我们女子心里明白,他们并非都是如此。我们也要读书!”玛丽的家境贫寒,父亲没有钱给她买书,使她不可能从书本里学到许多奇妙的知识,于是她决心自己想办法。在她10岁时,她就帮别人干家务,工  相似文献   

16.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苏振兴1650年9月29日,由英国人亨利·罗宾逊在伦敦纤维街“楼阁酒店”隔璧设立的“各项联络介绍事务所”,是世界上最早的婚姻介绍所,其成立宗旨第20项写道:“凡为自己或熟人寻找结婚对象者,本所可以介绍人品、财产适合的对象。”世界上最早用电子计...  相似文献   

17.
张军 《华夏文化》2008,(4):26-29
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新一轮的环境保护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化交流》2014,(5):40-41
沿着阳光的踪迹走进大庆市新建图书馆,浓浓的书香令人不禁感叹“这就是天堂的模样”。大庆市新建图书馆于4月23日“世界图书日”正式开馆,200万册藏书和珍贵典籍等“老家底儿”统统露脸,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使人们的阅读不打烊,大庆人由此进入了全新的“悦读”时代。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世界博览会,始终表达其所处时代的形态,表达某个鼎盛时期的风尚,与之共存的某些勇敢的领先尝试,以及对昔日风尚的依稀回忆。——选自1937年8月版的《今日法国建筑》 2010年5月1日,将面向全世界敞开大门的上海世界博览会,随其开幕的日近,更加吸引世人关注,尤其进入“;中刺”阶段的各项筹备,其诸多“悬念”令人好奇。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的“守约”读书法,是为解决人生有限、书海无垠的矛盾而提出的。他曾提出过“以一为主,以余为辅”的读书主张。“守约”法则是在“选书”而读的基础上阅读重点的读书方法。它和“以一为主,以余为辅”读法相辅相成,殊途而同归,都是张之洞为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而提出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