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95高考语文试题与《考试说明》(即《考纲》)要求的对照中(见附“表”),我们可以看出’95高考语文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忠实地全面地贯彻了《考试说明》:1.命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几乎覆盖了《考纲》“考试内容”所布列的5大项30个知识能力点。2.命题要求更紧扣《考纲》要求。3.命题的思想性也是充分体现《考纲》的精神的。第二,’95高考语文试题比’94  相似文献   

2.
甘肃何永君先生在《’99高考语文试题的三处缺憾》(见《语文教学通讯》1999.10)一文中说:“’99高考语文试题删去了‘语音’、‘名言警句’和‘文化常识’这三个识记性的考点,这不是明智之举,是对今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误导。”此话似太武断,令人难以苟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试题应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轨重庆市合川二中周涛高考中考语文试题是最灵验的教学指挥棒,它能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教学的潮流。我国的语文试题自80年代初引进国外的标准化命题模式以来,经过命题组年年求“新”求“变”,到现在题型可以说是到了花样百出、陷井密布的地...  相似文献   

4.
出于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反感和否定,出于对“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考原则的信奉和推崇,出于对语文教育现状的深深忧虑和1998年全国语文统考试卷的“似曾相识”,武汉市特级教师朱显驹先生“别有用心”地推出了《高考语文试题新拟》(载《中学语文》1998年第9期),其作用于读者的不仅仅是耳目一新。朱先生在《“命题意图”说明》中说:“我们旗帜鲜明地砍掉‘基础知识’这一块的命题,就是为了  相似文献   

5.
郑友霄 《语文知识》2001,(12):56-59
清华大学附中的韩军先生在《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八大关系》一文中说:“语文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做习题),‘举少’而‘胜多’。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举多’而‘胜少’,‘举十’才‘反三’。人类语言的学  相似文献   

6.
’95高考语文试题评析暨今后迎考的对策刘希平一、对试题的基本评价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考查内容的立项上,以“双纲”为据,涉及到了《考试说明》中30个能力考查点之中的26个,不仅知识覆盖面广,而且继续保持了结构、题量、题型三稳定的特点。难度适中,活而不...  相似文献   

7.
《世纪金榜》(全称《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延边大学出版,2003年最新版P193)对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这么一句话“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是这样解释的:“句中的‘无论’是个副词,不能和介宾短语‘从创作到演出’连用”,应删去‘无论’或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西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题,按照《西藏自治区2016年初中语文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形式和结构命题,试题在平稳中求发展,发展中有创新,力求既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又给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体现了我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金东旭 《江苏教育》2008,(24):14-17
进入新课改之后,很多地方都在语文试卷的编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然而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后编制的语文试卷命题,特别是“基础知识”这一部分的命题,又隐隐约约让入感到了一种生硬的割裂——知识和能力的割裂、书本和社会的割裂……其背后折射出的其实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割裂”。本文从“变‘线性散点’为‘结构呈现’”、“变‘知’‘能’割裂为‘综合考查’”、“变‘专盯课本’为‘放眼社会’”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学科“基础知识”部分试题编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宣”作声旁的形声字例析天津/李乃峰《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第10期19页《高考语文:1997年试题分析和1998年备考指导》一文的“1997年“语文知识题分析”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另外如常见的以‘宣’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只有‘渲’读xuān,其他皆...  相似文献   

11.
观贵刊1990年10期王为民文章《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之瑕》,说杨万里之《初夏睡起》诗“引错了三个字”,“‘留’应为‘流’;“‘软’应是‘溅’”;“‘与’也错了,应为‘上’”.此说不妥!只要稍微读几本古书的人就知道,古人诗词之类有不同版本流传,字句不尽相同,不能随便否定猜疑。我读的《诚斋集》(杨万里号诚斋)全诗确为这样:  相似文献   

12.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2,(12):32-32
谢逢江老师在《数字表述中的常见毛病》(载《语文知识》2001年第10期)一文中指出:在“产值由4000多万元提高到1.23亿,翻了两番”的病例中,“‘翻两番’应该是:〈原数×2〉×2,应该是16亿多万,可见这里不能用‘翻两翻’,应该用‘提高了两倍’”。谢老师把病例中的“翻了两番”改为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今年第 3期“一题一评”专栏发表的上海教育考试院霍敏先生对 199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试题 (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 25— 30题,材料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的“自我解析”与北京朝阳区教研中心裴松年先生对试题的“评头论足”,其中几处实属误解。   一、第 25题,要求解释“王徒好其言”的“徒”在句中的意思。霍文认为,“‘王徒好其言’中的‘徒’在句中作副词用,解释为‘白白地’。”裴文认为,这个“‘徒’字见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徒见欺’。”   我认为,“王徒好其言”的“徒”在句中应解释为“只”“…  相似文献   

14.
从1999年全国高考的语文试卷中第一次出现了一道《诚信》的话题作文试题以后,不仅全国每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连续采用了这种式样,而且这种式样还被迅速地推广到了全国高中各个学段的平时考试中,甚至各地的中考的试题也在模仿这一命题式样,就连今年第一次试行高考自主命题的11个省市,语文试题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上海市语文高考试卷命题工作中.命题组认真依据国家和上海市《教育中长期规划和发展纲要》精神,严格执行命题要“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方针。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到试题的编制.今年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力求充分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语文第十册《泊船瓜洲》一诗中的绿字用得特别好,历来为人称道。据洪迈《容斋续笔》卷八: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相似文献   

17.
最近《报刊文摘》843期用《高考语文试题引出的话》为题,摘转了舒任在7月28日《今晚报》撰写的一篇文章: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0小题,要求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1)它出之石,____;(2)工欲善其事,____;(3)____,勿施于人;(4)____,以及人之老;(5)桃李不言,____。笔者参加阅卷,抽查了120份试卷,全对者仅8份;答对一个者29份;全错(含没答)者70份,占58%。例如(1)句下填:‘可以造屋’、‘它海之水’、‘不得搬动’等;(2)句下填‘必先处心积虑’、‘修其果’、‘先能其能’、‘必先明察’等;(5)句下填‘以人代之’、‘无以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上海市语文高考试卷命题工作中,命题组认真依据国家和上海市《教育中长期规划和发展纲要》精神,严格执行命题要"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方针.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到试题的编制,今年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力求充分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一、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 考试材料的选择往往直接决定着语文试卷阅读试题的质量,今年命题组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对选文的类型、风格等做了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9.
点拨教学有“法”而无“模式”蔡澄清十多年来,不断有老师向我提出问题:点拨教学的模式是什么?我们怎样操作?对这个问题,我总是回答:“点拨有‘法’而无‘模式’。点拨之‘法’,求其灵活、实用、高效而已矣!”(见《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12期《点拨碎语》)...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文章以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例,重点从“《课标》解读、典例分析、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全国高考语文命题导向与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