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文学翻译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再现原著的风格和内容,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动和添加,这种改动和添加是形式上的“叛逆”却是意义上的“忠实”,是为着最大意义地实现诗歌这一典型的文学形式的“音美、意美、形美”。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界,翻译的"忠实"标准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其实"忠实"原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用一种语言去表达另一种语言的意思,且表达出来的意思还必须与原文是对等的。本文主要从文化视野的角度来对翻译"忠实"的标准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来探讨在文化视角下的忠实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翻译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再现原著的风格和内容,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动和添加,这种改动和添加是形式上的"叛逆"却是意义上的"忠实",是为着最大意义地实现诗歌这一典型的文学形式的"音美、意美、形美".  相似文献   

4.
边缘与回归:论作为基本翻译标准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虎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08-112
"忠实"是传统的翻译标准之一,近年来很多学者依据解构主义和"创造性叛逆"思想对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提出了质疑。但对解构翻译观和"创造性叛逆"思潮进行考据与反思之后可以发现,这两种思想并未颠覆"忠实"在翻译中的的重要地位,"忠实"作为翻译标准仍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忠实"标准要求译者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原作,灵活、能动地忠实于原文"意旨",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次上实现"忠实"标准。  相似文献   

5.
"信、达、雅"是严复在19世纪提出的翻译标准.这是一直以来大家用得比较多的三个标准.在这三个标准中,"信"即是"忠实于原文".很明显,"忠实"是这三个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由于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殊形式及不同的词汇与语言结构,并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好的译文应该同时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思想、风格和形式.然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忠实于原文并不是逐字翻译,我们应该考虑以下这些因素:习语翻译、因有限的种类导致的错误的忠实,以及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类别.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修辞手法.只要我们在翻译中注意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把读者完全地带入原文所表达的意境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忠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6.
论翻译“忠实”标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7.
叶立国 《考试周刊》2008,(8):148-149
翻译标准的问题在翻译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翻译理论问题.尽管各种关于翻译标准的观点和主张层出不穷,其核心是要达到对原文的忠实.翻译在忠实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语言环境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翻译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再现原著的风格和内容,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动和添加,这种改动和添加是形式上的“叛逆”却是意义上的“忠实”。以《简爱》的三个中译本的比较为基础,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忠实与叛逆。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者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文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过程中,"忠实"是指"正确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思想",分为语言层面、文化层面、风格层面等等;"通顺"是指译文语句流畅连贯,也分为语言层面、风格层面等等。文章分别解析了"忠实"和"通顺"的内涵及各名家观点,结合少量的具体实例,探讨"忠实"和"通顺"的辩证关系,指出两者互不可分——"忠实"不容解构,"通顺"必须坚持。译者一方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译文通顺自然;一方面也不能背离原作要尽量忠实,两者之间要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才能最佳程度地完成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