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中世纪的欧洲,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封建政权和教会服务的。随之而来的,宗教歌曲这一声乐艺术便开始逐步向"世俗化"分解,最终形成了宗教歌曲和世俗歌曲这两大分支。无论是在创作类型、演唱形式,还是体裁风格以及专业创新方面,这二者都取得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和形象、这些内涵和形象依靠各种艺术形式传媒、解读和发展。21世纪"第九艺术"的出现使得中世纪文化得到一种全新形式的传播,这种传播更具时代性,更具影响力。"第九艺术"的交互性特点改变了以往单向的艺术表达,体现了新艺术形式的发展与变革。"第九艺术"的参与者主体是年轻一代,引进和开发"第九艺术"要注意对年轻一代的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3.
"神性"一语在黑格尔的《美学》一书中频频出现,"神性"问题在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在实质上便等同于"上帝"、"神"、"普遍精神"、"绝对心灵"等用语,有着深厚的宗教与神学的内涵。"神性"当指种种普遍的精神力量或内化的心灵实体,如智慧、勇敢、忠贞等等;通过人的具体形象去表现普遍的神性精神是黑格尔心目中最高的艺术理想,诸神、英雄、圣徒等等这些"神性的东西"成为理想艺术的表现中心,而古希腊雕塑、史诗、悲剧以及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与骑士传奇则成为理想艺术的典范。因此,黑格尔特别反对与神性精神相悖的种种因素作为艺术表现的中心,包括抽象概念、有限现实、有限心灵等。  相似文献   

4.
论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元素分别在建筑、雕刻、绘画、楹联、音乐诸方面充分表现,运用自如,巧妙配搭,其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一、世俗化。神性被淡化,神人之间界限较模糊,反映闽南人文性格中务实、理性的一面。二、伦理化。即宗教艺术与伦理教化相渗透,主要指向为封建正统文化理念——儒家的传统道德,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神本体,成为独立的伦理艺术存在。三是区域化,具本地区的独特风格。艺术创作的材料本地化,内容表现本地化,艺术创作手法本地化。四为综合化,指把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以调动信众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烘托渲染宗教氛围。因此,在闽南民间寺庙乃至分香台湾的民间寺庙。信众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宗教的奥秘与魅力。  相似文献   

5.
拜占庭帝国经历多次动乱,频繁的宗教内部纷争与战争矛盾使得本国内部的艺术文化更加具有特点,它让艺术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变化。拜占庭艺术下描绘的人物没有三维感可言,画师规避曲线的使用,刻意消除人物的生动感,让观看者通过画作看到规则与约束,看到神性的理想境界,配合金色、白色、红绿大量使用的金碧辉煌的大殿,这一切都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的宗教诉求:皇权与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象山民间传统艺术中蕴涵着丰富的"渔文化"内涵,传统剪纸艺术是其视觉化呈现的典型代表。运用图像人类学理论加以阐释,是属地民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发展,其图像与符号在"人与图"的关系中,展现出民众的生活情感与生命宇宙哲学观,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旨趣与艺术形式,为解释其自身的艺术与审美提供原始而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罗红霞 《文教资料》2012,(32):95-98
基督教文化在当代中国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当代作家都有意无意地在宗教文化中寻求文学资源,使得当代文学或隐或现地蒙上了一层宗教的光环。本文主要阐释了基督教话语下史铁生的个体言说,史铁生深受现代神学的影响,具有深厚的现代神学思想,再加上自己独特的生存体验,自觉将基督教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和文学资源融入自己的人生和写作,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宗教观念和言说方式。在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影响下,史铁生领受了对神性的感性依赖,在求索中追寻个体生存之根,在问信中思考生命的欠然,在爱愿中实现心魂的救赎,从而创造出一种彼岸的语言,超越一切的限制,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完成了他神性和诗性的个体言说。  相似文献   

8.
寓意,艺术创作中独特的抽象思维之一.温克尔曼说过,艺术家应该像诗人一样,通过寓意的图画来描绘形象.艺术之所以能够塑造心灵,甚至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正是因为它通过寓意的符号,表现出一般概念的图画.西方艺术的发展与基督教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艺术史实际上是一部宗教寓意的图解史.欧洲中世纪是艺术图解宗教寓意的典型时期,之后的文艺复兴虽然张扬了人文主义的内涵,反映了俗世的情感生活,但大到艺术构图,小到表现细节都保留着宗教寓意符号.这类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符号,反映了西方艺术家特有的文化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宗教文化符号与传统声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艺术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比其他意识形态更多的一致性,历史上曾占有统治性地位的宗教意识形态,必然影响人类文化艺术理念乃至声乐艺术思维。阴阳太极图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正是中国声乐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及民族意识基础;而基督教十字架折射出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开放性与单一性,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声乐艺术形态。可见,宗教文化左右着社会礼教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宗教音乐影响了中外歌唱艺术的形态与声乐理论的内涵。中西方不同宗教理念的典型文化符号,对中西文化艺术思维和声乐艺术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密宗艺术兼具宗教教化和审美愉悦双重功能,是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内容。藏密艺术的创作过程具有藏地宗教美术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心理机制。藏密艺术在向中原"传播"、"转译"和"互动"的过程中,与中原文化和汉地艺术双向交流,经过长期的融合与重构,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汉地藏式"审美特征的艺术风格,新风格的形成对中国宗教美术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真寺是回族人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开展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回族政治、精神、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清真寺除了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西海固地区的清真寺建筑装饰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海固地域民居建筑等的影响,在形式、内容、布局和色彩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伊斯兰教特色。  相似文献   

12.
藏传艺术唐卡画的起源、内容、材料、色彩及辨识方法等一直不被世人所熟知,唐卡艺术是藏族文化最有特色的一支,它是藏族的传统绘画艺术形式。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和宗教用品,唐卡绘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是欧洲文化史上的黑暗时代。天主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学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文学、艺术等都成了它的奴仆。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任何自由思想的出现,都要遭到封建帝国和天主教会的残酷迫害。意大利最著名的诗人但丁·亚历盖利(1265——1321)用自己的创作冲破了这一森严的“禁区”,成为中世纪进步文学的杰出代表,欧洲文化复兴的先驱之一。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  相似文献   

14.
在欧洲的中世纪,具有浓厚基督教神秘色彩的“哥特式”成为当时最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是西方中世纪艺术中最高的艺术典范,从艺术宗教学的角度对哥特式艺术的形式及其内涵作了细致分析,尤其是对其在艺术史上的积极意义给予了相关的解读,其中还原哥特式艺术对中世纪人的强烈的感官体验则为解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6.
谈根艺艺术     
正根艺艺术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以奇巧的结合,多姿的形态,表现着自然、朴实的艺术魅力,激发和调动鉴赏者的想象力,领悟根的艺术空间。根艺艺术的内涵根艺艺术是以自然的造型,表现根的艺术形态、根的艺术精神和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天然艺术和人的思维艺术的结合,是"九分天成,一分人工"的艺术。根艺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中,是一门独立的门类。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美学以艺术理想为最高追求,而这种艺术理想只是"绝对理念"的初级内容,也是通向宗教理念的过渡环节。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艺术理想的历史发展本身就包含了神学内涵,并在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中有着不同的体现,而具有人神合一品质的希腊古典艺术则被其当作最高的艺术理想来看待。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色彩艺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和人文环境的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色彩艺术体系,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特征和民族特色。本文以西方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来系统认知和分析西方色彩艺术丰富的形式、深刻的内涵,以期为现代艺术流派在生动多样的文化生境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庞慧 《文教资料》2009,(5):60-61
本文通过对藏吉祥八宝图引出对藏传佛教艺术的特点分析研究.藏传佛教艺术体现出藏族文化独有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一个民族的深远历史与厚重的文明及其独特的情感气质都丰富地展现其中.整体的图形和独立的部分都有这各自不同的寓意和内涵.佛教的吉祥八宝作为藏族吉祥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它是反映藏族吉祥文化的一面宝镜,是佛教传入藏区以来藏族人接受佛教文化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有着深奥的宗教文化意义,而且全面深入到了藏族的民俗文化中,从藏族的建筑、装饰到文学、谚语,吉祥八宝无处不在,可以说它是藏民族吉祥理念的神圣图腾.  相似文献   

20.
原始宗教是巫术、图腾制度、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产物。由于原始先民们求生能力的薄弱,将自然力量本身看成具有意志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宗教和宗教艺术。宗教在宣扬自身教义的时候,通过绘画雕塑等审美主体将宗教教义镶嵌其中,在这个语义结构下,宗教艺术使人对神性的宗教意识顶礼膜拜,在宗教艺术里蕴涵着深刻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