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作为一代文学之盛的宋词,尤以意境见长,展现其极致之美。但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文意境绝非易事,值得广泛探讨与深入研究。本文以李煜的名篇《相见欢》为例,从音、形、意三个层面出发,论述译文如何捕捉原文"灵魂",再现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
吕静 《海外英语》2011,(9):220-221
该文通过对许渊冲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特别是在古诗词的翻译中以创补失再现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的文学翻译思想的分析,阐释了其在文学翻译中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许渊冲先生用他那支传神之笔展现了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在“意美”方面,他不仅表达原作的表层形式,而且展示原作的深层含义;不仅表达原作的字间之意,而且传达原作的言外之情。当原文有几种解释时,他选择最美的一种。在“音美”方面,他重视原文的音韵,节奏。在“形美”方面,他再现原文诗句的长短,对仗,重复。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典诗歌意境深远、韵律严谨、形式独特,其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即使用现代汉语也很难完美地再现出来。而中英文作为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体系,在对等翻译中要做到意美形美音美三者兼顾更是难上加难。本文分别从"三美",即"意美、形美、音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古诗英译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就其局限性提出了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翻译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再现原著的风格和内容,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动和添加,这种改动和添加是形式上的"叛逆"却是意义上的"忠实",是为着最大意义地实现诗歌这一典型的文学形式的"音美、意美、形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宋词词牌名的特点,然后简略描述了其翻译现状,最后通过一些实例探讨了宋词词牌名的常见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省略法、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等。文章指出,"直译法+加注法"或"意译法+加注法"是实现宋词词牌名翻译"音美、形美、意美"的重要译法。  相似文献   

7.
诗歌翻译是艺术的再创作,是美化之艺术,其最高标准是力求实现音美、形美及意美的结合。《春晓》两译文用词简洁、自然流畅,贴切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其意境表达毫不逊色于原文。译文二以散体诗译诗,“弃形求意”侧重于“意”;译文一以韵律诗译诗,侧重“音、形、意”的结合,并达到了“三美”的齐备。两译作中原诗意美、音美及形美再现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诗歌翻译美化之艺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选取朱纯深先生对该名篇的译文的前五段,并对此进行赏析,体会译文中的遣词造句中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同时,分析了译者是如何力图从整体效果上追求原文所传达的意境,最后成功再现原文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传达了原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的。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在英译过程中再现原作的语言特点,是传达原作风格的根本。本文从苏轼词的词汇层面出发,分析了苏轼词中词汇层面的语言特色,包括语域和修辞手段两个方面,通过比较不同译本的优劣论证了要准确传达原文的词汇特点就是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传达出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0.
英语象形诗由来已久.该类诗体结构独特,以图示诗,留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象形诗汉译的理想境界是形美、意美、音美的和谐统一,其汉译过程中的美感再植过程,也就是"三美"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许渊冲的"三美论"原本用来指导诗词翻译,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其对于公示语的英译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公示语的英译也应当追求译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样的公示语译文才能最大限度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许渊冲先生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颇高成就.在他提出的系统翻译理论中"意美"、"音美"、"形美"三美理论在译界影响深远,得到很多学者和译者的推崇,成为译文评判的重要标准.本文举例论证了许渊冲在中诗英译的过程中传达了原作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Longfellow的代表诗作之一A Psalm of Life是第一首被翻译成汉语的英语诗歌,其句式整齐,音韵谐美,基调慷慨激昂。文章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理论视角,分析了六个典型汉译本中形美、音美与意美的再现,其中黄皋炘先生译文更好地再现了原文之"三美"。因此,对该诗进行翻译,译者要在同时精通原语与译入语,用中国传统诗歌题裁翻译限制较多,选择"以顿代步"是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15.
赏析一篇散文的美,既可以从散文中所蕴涵的音美、形美、意美等这些微观层面出发,也可以从作者在散文创作中所描绘的意与象、所抒发的情与志等这些宏观层面去体会。本文运用文本分析及描述的方法,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深藏在朱自清散文《匆匆》中的美学价值,同时诠释译者张培基是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中所蕴涵的这种美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翻译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再现原著的风格和内容,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动和添加,这种改动和添加是形式上的“叛逆”却是意义上的“忠实”,是为着最大意义地实现诗歌这一典型的文学形式的“音美、意美、形美”。  相似文献   

17.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宋词《声声慢》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许渊冲先生将"三美"原则应用于《声声慢》的英译过程中,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翻译理论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树立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语言中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使译语读者充分感受诗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听觉、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成为每一位译者追求的目标。我国翻译大家许渊冲教授提出的译诗的"三美论",为诗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试从"三美"原则出发,以许教授《长恨歌》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究许教授如何使译本体现原诗的三美,旨在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心虎 《考试周刊》2013,(18):15-16
本文以黄中习编写的《中华对联研究与英译初探》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翻译例子,略谈了"三美"原则在黄中习英译对联中是如何再现的,并指出对联的翻译首先要做到"意美",其次是"形美和音美"。  相似文献   

20.
许渊冲提出了著名的“三美理论”——“意美,音美,形美”,为诗歌翻译实践和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系统可行的理论支撑。该文通过比较《离骚》的三个中译本(译者分别为许渊冲、杨宪义和戴乃迭、卓振英),发现三美理论在许译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同时音美和形美上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原文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