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校园欺凌现象日趋严重,为什么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之间会有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在校园这片净土上出现这种现象?从心理健康角度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一帆 《教师》2019,(5):28-29
校园欺凌事件是校园内出现的恶劣突发事件,极大程度地危害了校园安全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今,高校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性质恶劣,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一些地区也出台了有关校园欺凌的治理方案。由此可见,校园欺凌问题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问题。文章简要叙述了高校校园欺凌的现状,探究了该行为出现的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为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行为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有不少诸如《同桌的你》,《朋友》这般唱出了学校生活的快乐回忆的歌曲,但也有一些暗浮于美好下的不和谐之音,校园欺凌就是其中之一,而这早就是——校园欺凌:我该如何定义你?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在世界上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由于很多国家实行  相似文献   

4.
罗金海 《学周刊C版》2019,(4):155-156
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园欺凌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对于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这种情况都会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造成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等等。只有深入分析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探索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校园欺凌事件因其恶性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校园欺凌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发生率。欺凌行为的发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性的原因,治理欺凌行为需要对不同原因有充分理解。被欺凌者往往因为其与众不同而被欺凌,他们是被同情的对象,但是也正因为它们不自主地展现出心理弱势而"吸引"冲突的另一方欺凌自己。增强被欺凌者的自尊与自强,才能从本源上遏制欺凌现象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着欺凌事件。当三者都倡导自由、平等、支持、亲密等价值时,校园欺凌数量便会大大减少。治理校园欺凌,应当以问题为中心,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实施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针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立法缺失、教育惩罚治理权不足,校园欺凌现象愈发严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就社会公共环境而言,学校本身是相对安全的公共场所,但欺凌行为严重影响到校园安全,引起学生恐慌与不安。然而,我国针对校园欺凌行为法律规制并不完善,与发达国家治理校园欺凌"零容忍"的态度相差甚远,无法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极大危害学生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分析、完善立法,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欺凌行为发生,为在校学生创设相对安全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出现且其形式愈加多样化,给中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事件处理方式的不当是造成校园欺凌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的现存问题表现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失范行为存在误导性;教师的被迫性失职行为;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在问题发生时存在压制和推脱行为;司法机关配合不紧密,滞后校园欺凌问题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判罚缺乏针对性。构建反校园欺凌共同体需从国家立法层面、社会舆情层面、家庭教育层面、学校教育规制层面、完善校园欺凌三方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疏导、保障中小学校园欺凌三方主体未来发展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也是影响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痼疾"。基于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复杂性与多源性特征,笔者认为,当前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面临困境主要体现在欺凌发生的隐蔽特性、防治欺凌法律决策的两难境地、传统观念对欺凌的偏颇认识和科技发展的"纵容"等几个方面。因此,树立正确的防欺凌观,建立以教师、校内外安全监察员、家长和社会公民为一体的防欺凌"安全链";净化网络环境、实行网络行为责任制;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制裁欺凌法律法规,以及推广共赢文化、营造合作的社会风气则成为校园欺凌治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减少青少年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研究以职业学校学生在欺凌行为表现上的性别差异为切入点,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校园欺凌的性别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园欺凌的发生率""校园欺凌的成因""校园欺凌的形式""校园欺凌的应对方式""校园欺凌的时间、地点"以及"校园欺凌的手段"这六个欺凌维度上均存在性别间的差异。据此,学校应根据学生性别有针对性地实施防治对策,并通过"双性化"教育和积极组织联谊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健康的交际理念。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触碰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开展"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了解平桂区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特点及成因,期望能对校园欺凌事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有效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共建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1.
界定了校园欺凌的含义,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特点和被欺凌者的行为反应,指出避免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关键在预防,提出了学校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校园欺凌是儿童青少年中反复出现的、存心的、实力不均的一类特殊性攻击行为.在校园欺凌行为之下,大量校园受欺凌现象随之出现.校园受欺凌是指在校园场所内频繁受到某个或多个欺凌者有意的言语羞辱、敲诈勒索、殴打、谣言、诽谤等负面行为,感受到明显的伤害、不舒服等体验.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凌群体的身心健康遭到了严重损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受到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对受欺凌群体的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干预对象的抑郁情绪和受影响程度,提高干预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凌群体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这对干预策略实效性的推广有着重要启示,能为学校开展儿童青少年受欺凌的早期预防和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品读     
<正>校园暴力是硬暴力,欺凌是软暴力。——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副教授任海涛认为,校园暴力一般比较容易被发现,而校园欺凌则较为隐蔽,欺凌行为一般都发生于熟人之中。因此,他认为需要界定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之间的区别。这样,校园欺凌的预防才会更具针对性。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是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句台词,反映出  相似文献   

14.
以受害-欺凌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道德脱离"的理论框架,展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受害转向欺凌的行为过程以及行为转变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他们在遭遇欺凌后,经历与传统受害者分离、责任转移和欺凌行为正常化的三个道德脱离过程,习得了欺凌行为正常化与合理化的行为解读,从而完成从受害到欺凌的行为转换.校园欺凌治理不在于惩罚欺凌...  相似文献   

15.
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为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治理行动,其中,英国中小学校在校园欺凌防治上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进一步明晰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健全和完善校园欺凌的防治机制,强化针对校园欺凌者的惩戒教育,增强师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校园欺凌,一个无比沉重的话题。扇耳光、围殴、拍裸照……校园欺凌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欺凌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伤害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校园欺凌无处不在,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朋友逼我扇自己耳光!"老师,我现在感觉特别难受,我能跟您聊聊吗?""好啊,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你想跟我聊什么呢?""今天上午,我的几个朋友叫我一起上厕所,  相似文献   

17.
校园欺凌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当前呈现出诸多新特性。由于其产生原因复杂,各种校园欺凌治理路径繁多但有效性不足。相较于其他治理措施,法律治理一般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可预期性以及长期性。由此,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反校园欺凌的法规和政策。在联邦政府的反校园欺凌倡议下,美国50个州对联邦法中抽象的一般性规定进行补充解释,形成了联邦倡议、州立法和判例法相互补充的三维反校园欺凌法规体系。欺凌行为的属性界定和程度判定是否合理,关乎后续是否能够精准制定防治措施。根据奥维斯对欺凌行为三要素的界定,发现全美50个州有关反校园欺凌的立法对欺凌行为进行了详细定义,既有对欺凌行为的描述性定义,也有治理欺凌行为的操作性界定。在欺凌行为的程度判定上,各州重点对骚扰、恐吓和欺凌进行了区分,清晰界定了交罚金、判处分、受监禁三种惩罚方式的适用条件。美国各州在反校园欺凌立法中对欺凌行为的属性界定和程度判定,对完善我国反校园欺凌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深化,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经济的发展,同时负面的事件和信息也以幂次方的速度向外扩展。在这一时间点上,校园欺凌的特点和方式也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从言语欺凌、行为欺凌到现在所谓的"心灵欺凌"上,其所产生的影响更加的广泛、传播速度也更加的快速。使得,现如今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后果和代价越来越大,从欺凌行为上升到刑事责任的犯罪。让更多的家庭无法承受欺凌的后果,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的家庭。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的不同地区都会发生儿童校园欺凌事件,这些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之后,无不令我们触目惊心,无论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程度大小,每一事件的发生都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儿童,他们缺乏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更缺乏父母的陪伴。虽然更多的人不是处在贫困山区,也无法理解在那个环境儿童的内心,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一帆风顺,引起校园欺凌的因素有很多,预防校园欺凌才能更好呵护儿童成长,本文就校园欺凌的预防策略做此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关于农村校园欺凌的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给受欺凌者造成无法估计的伤害,更极大地挑战了公共道德和法律威严。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和预防,不少农村中小学更多停留在口号式呼吁上,缺乏有效统一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为此,本文将围绕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诱因和如何预防干预校园欺凌行为,进一步探讨农村学校欺凌问题的解决办法。一、农村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诱因(一)家庭教育的缺失1.家庭结构的失能。由于很多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现在农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