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办高校由于产权制度不完善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文章从民办高校法人产权制度的内涵入手,围绕"产权关系明晰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主体人格化、产权属性商品化"等几个方面探讨我国民办高校法人产权制度的构建,着重突出了加强我国民办高校法人产权制度的法制化建设的途径及其核心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办高校以办学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作为标准,可以划分为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但是这一划分标准未区分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不能精准确定民办高校法人性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较为笼统,没有区分营利性民办高校与非营利民办高校的不同治理模式,导致中国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实践中呈现董事会受股东控制、教师监督缺乏、内部分权制衡机制不合理,非营利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属性不明确、党委和教师监督机制缺失等状况.基于产权理论与不完备契约理论,明确民办高校产权性质,对民办高校剩余控制权作合理划分是优化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路径.在未来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应当根据产权性质对民办高校法人性质作区分.对营利性民办高校,应当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当构建以理事会为核心,校长独立行使权力,教师、党委、政府监督的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产权制度安排下,我国公立高校法人权权能不到位,产权配置严重失衡,内部效率极其低下,呈现出主体不明、产权主体关系不规范、不可交易性以及多级代理模式的特性,造成了政校不分、所有权约束无效和经营者目标短期化等不良后果。基于产权视角的公立高校治理,首先,需要完善法人治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其次,实现公立高校产权结构多元化体制;第三,建立公立高校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后,建立有效的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法律地位是指高校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上所享有的地位.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赋予公立高校公务法人的法律地位.在我国,随着近年来高校诉讼案的增加,高校的法律地位并没有因此而逐渐得以明晰,形成了事业单位法人、公法人、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第三部门等不同观点.事实上,我国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具有三重身份:事业单位法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政相对人.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产权理论,对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进行了分析。法人财产权是独立的、完整的财产权利。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权具有法人财产权的一般属性,但受教育公益性原则的制约,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建立后,民办高校就成为与其举办者相独立的一个产权主体,举办者的权益通过享有出资者所有权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宇文 《教育研究》2005,(3):47-50,71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高校应以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借鉴公司法中的法人治理结构理论,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应贯彻以下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保障学术自由,教育法人人格独立,教育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教育非行政化,教育权利义务一致、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权力运行中的出资人(举办者)控制、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职权不明晰、缺少利益相关者参与及内外监督机制缺失等法人治理结构上的突出问题,使得民办学校陷入了家族化治理、内部权力冲突频现、缺少共治动力及存在监管盲区,深刻制约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在对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制度框架下,迫切需要直面治理困境,突破法人属性、产权制度、举办者权益及政府监管等政策瓶颈,明确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路,完善外部制度建构,改进民办高校尤其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产权明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朋  王千红 《高教探索》2004,(2):23-25,29
明晰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是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产权制度的关键。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明晰应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并将明晰的重点放在高校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本文探讨了实现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产权明晰的三条主要途径:即改变国家所有权,在某些与市场结合紧密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公立高等学校中实现彻底的政资分开和政校分开;改革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对公立高校进行股份制改造,以确立出资者产权与学校法人产权的边界;在公立高校内部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通过法律规定或交易合理划分高校内部各机构之间的权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