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意中听到朋友提起《返老还童》,我本以为这是部噱头重于内涵的科幻片,不料看过后被其深深感动。伴着低沉的配乐,我看着本杰明离去前的不舍眼神,看着本杰明成为婴儿后躺在白发苍苍的黛西的怀里,看着剧中人的离别……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为电影哭,这是第一次。影片以本杰明的诞生为开始,以他和黛西的爱情为主线,其中还加入了种种令人心酸的曲折故事,将主角的坎坷  相似文献   

2.
吴文妹 《海外英语》2020,(7):187-189
该文主要解析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中的幽默元素,分别从反刻板印象、讽刺、滑稽模仿、现实性、惊奇、幽默背后的抗争分析叙述.影片涉及黑人种族隔离与歧视问题,贫富问题、社会等级问题、黑人自我意识、性取向多元化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戏剧冲突,但在处理这些冲突的时候,影片又使用了春风化雨般的幽默手段,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沉重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3.
菲茨杰拉德有美国“爵士时代”桂冠诗人和代言人的美誉,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成功塑造了黛西这一女性人物形象。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出发,剖析黛西自私、寄生性的本我以及扭曲的自我,探索其超我的反抗与逐步消退,有利于拓展黛西形象研究的新视角,进而为受众打开感知黛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紫色》改编自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同名小说,该片在运用多模态拍摄手段描述黑人女性反抗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自然景色刻画渲染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最终构建了男性、女性与自然和睦共处的积极美好的生活图景。积极话语分析通过建构主义视角,试图发现话语中相关的和谐光明面,与多模态相结合,为分析影片《紫色》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该片的生态女性主义探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辩手     
与丹泽尔·华盛顿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冲出逆境》一样,《伟大的辩手》也是一部关于年轻黑人热切寻找自尊和责任感的影片。影片成功地凭借包括华盛顿本人在内的强大演员阵容,展示了演员们的精湛演技。  相似文献   

6.
哈莉·贝瑞     
《海外英语》2006,(10):16
哈莉·贝瑞,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荣获影后的黑人女星,也是历史上首位黑人邦女郎。在《剑鱼》《X战警》《谁与争锋》等多部影片中均有出色表演。  相似文献   

7.
雷佳 《文教资料》2012,(22):27-28
在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作品的分析与评论中,很少有人对黛西这一女主角作专门的评论,从梦想幻灭这一角度去评论她的更少,本研究从梦想破灭这一角度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黛西进行评论,揭示黛西的梦想是什么,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是怎样幻灭的,最后探究她的梦想破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改编自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13年10月上映的热门电影之一。影片通过盖茨比对黛西一厢情愿的爱情悲剧,唱出了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恋情挽歌。本文结合剧情,通过分析主题曲歌词、曲调以及在作为电影背景音乐时的种种变化,探讨主题音乐是如何与人物情绪、场景气氛、情节发展环环相扣从而实现渲染和深化其"爱情"主题的。  相似文献   

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与多种解读。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来解读人物黛西,以此让读者了解身处在男权社会中黛西生活的不幸和使其堕落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亨小传     
每逢你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要记住,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优越的条件。故事一天晚上,我去拜访我的远房表妹黛西与她有钱有势的丈夫,从黛西的朋友贝克小姐的口中得知,黛西的婚姻并不美满,汤姆有外遇。我意外地接到邻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一直被评论界批判为导致盖茨比失败的罪魁祸首。本文将以波德利亚的消费文化理论对黛西做进一步的探讨,并挖掘她被男性视角所忽视的痛苦经历,指出黛西是消费社会被“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的悲剧式人物。黛西更大程度上是一位受害者,是男性失望根源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2.
《上帝也疯狂》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喜剧,它一上映就好评如潮,格调轻松活泼,情节虽简单但设计得合理幽默,然而该影片却流露出了美国的大国意识,呈现出浓厚的后殖民色彩,即从"二元对立"的角度来揭开了东西方人的不同:西方人"文明","科学",东方人"愚昧而落后",并且通过对黑人语言的剥夺和对白人斯特恩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塑造,揭示了东方人在强大的西方"文明"面前"失语"的现状和白人至上的中心主义。从而强化了所谓的"西方神话"和"东方灰姑娘"的虚假形象,以及影片中对处黑人基的"去他者化"进一步暴露了影片的后殖民意识。笔者就是通过后殖民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影片的后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那是在感恩节后的那个周末,路易丝带着她的黑棕色混种可卡犬散步穿过屋子后面多山的小树林。那是个微寒的早上,薄雾扫过青草,穿过林木。在她们动身离家之前,路易丝为她那个毛茸茸的伙伴穿上了一件黄色外套。这只狗狗的名字叫黛西,她有点怕冷。路易丝喜欢给黛西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因为这样的话,在黛西  相似文献   

14.
女孩黛西8岁,男孩迪恩也是8岁。他们是邻居,也同在一个班。 黛西文静,不喜欢说话,像小草一样沉默。自然在班上没有什么朋友。  相似文献   

15.
张维 《文教资料》2010,(35):15-17
国际主题是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通过对黛西.米勒在欧洲生活的分析,简要阐述作者对黛西形象的塑造,分析这一形象对亨利·詹姆斯作品中国际主义特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一直都是主人公盖茨比幻灭的美国梦的象征,是"爵士乐时代"典型的拜金物质女郎,同时黛西也是一个充满了爱与生命冲动的女人,她和盖茨比的悲剧更多是她那个时代给她造成的困境的没有办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安迪.科恩,总是喜欢戴一副黑色墨镜.他曾在影片<缅因黑人>的屏幕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男主人公的形象.这点千真万确.无论怎样,他无形中卷入了我们人类的行列.尽管他在影片中自始至终扮演着一个决心追捕"外星人"的英雄角色,人们对他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18.
电影《土生子》(2019)改编自非裔美国作家理查德·赖特1940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作为该书的第三度银幕改编,影片对原著的人物形象与叙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地重构。影片彻底改造了别格原本恶劣的人物形象,以使其更加符合当代美国左翼社会要求的"理智的受害者"的个性特征;并通过改变叙事视角与叙事框架从结构层面为主人公别格的犯罪事实进行辩解及掩饰。隐含在这一系列变更背后的是该影片乃至整个美国电影市场对美国当代身份政治理念的唯命是从,以及在处理作为反英雄形象的黑人角色时的畏首畏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完美的教师     
陈丹 《师道》2003,(7):6-7
美国影片《师生情》讲述的是一个白人教师肯洛伊先生通过努力改变了一群黑人孩子的教育现状,在此期间,他逐渐与黑人孩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但最终由于其教育方式触动了旧有的教育体制而被迫离开教育岗位的故事。显然地,肯洛伊先生在该片中是民主教育的代表。或许他在黑人女校长、白人老督导眼中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人物,但在我眼中,他却是一个可亲可敬的成功教师的形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首先,他满怀高度的教育激情。当他第一次踏进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时,他遇上的是一个带有敌意的黑人小姑娘…  相似文献   

20.
许可 《海外英语》2013,(7X):202-203
在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男权意识下,黛西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被认为是盖茨比悲剧的罪魁祸首。该文从女性主义物化和他者理论出发,采用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小说背景、叙述手法、情节、意象和人物五方面进行分析揭露了黛西在盖茨比美国梦中的受害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