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为高校开展生命意义感教育工作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随机抽取168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使用"生命意义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总体上生命意义和目标不确定;调查对象的生活目标、生命价值显著高于理论值,且差异显著(P<0.05);大一学生生命意义感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显著;没有或较少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其生命意义感、生活态度、生命价值、生活自主水平均显著高于有一定程度甚至更严重人际困扰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桂西北地区高校学生生命意义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生命意义感量表( PIL)对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三所普通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6.26%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不明确;男生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生命意义感不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城镇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非单亲家庭学生生命意义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民族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生命意义感显著低于其他各年级学生;不同专业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差异非常显著,艺术类学生和体育类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幸福感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MLQ生命意义感量表、大学生学习幸福感量表,对323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所得结论: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幸福感水平较高;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其学习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提高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王鑫强和游雅媛等人编制的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和彭绍玲编制的学习投入量表进行调查,共收集到296份有效问卷,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学习投入水平中等。通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在是否为学生干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习投入在年级和是否为学生干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后发现生命意义感与学习投入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生命意义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与高职生择业效能感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问卷》和《职业决策效能感问卷》对贵州省三所职业院校450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与择业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高职生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择业效能感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在心理资本与择业效能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为二者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20.7%。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然联结量表、网络成瘾量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无聊倾向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自然联结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在自然联结和网络成瘾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加强与自然的联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对地方高校的3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对象的生命意义感总体处于偏低水平。2.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在生命自主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生源地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得分没有显著差异。3.对父母期望的主观评估及就业前景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较大。对父母期望主观评估不同,学生在生活目标和生命价值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就业前景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的形成有显著影响作用。学习压力感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生命意义感来源问卷》调查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特点及其来源。结果:(1)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整体状况较好。(2)仫佬族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在性别、年级、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好友数量、是否留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业成绩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3)女生求意义的意志比男生强;高一学生求意义的意志不如高三强,高一学生比高三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存在空虚感;民主型教育方式比专制型和放任型都更有利于生命意义感;好友数量多的学生生命意义感更强;留守学生比非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存在空虚感。(4)仫佬族高中生与其他民族高中生相比生命意义感不存在显著差异。(5)仫佬族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来源的前五项依次是关系、健康、成长、求知和娱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生命意义感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卷为工具对宁夏地区4所高校的42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是否独生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学生生命意义总分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介于0.240.77之间,p<0.05)。结论: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来提升他们的时间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一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方法:采用PLL量表,对331名大一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46.8%的大一医学生的生活目标及意义不明确,25.7%的大一医学生处于生命无意义状态;大一男生的生命意义感显著低于大一女生(t=-2.08);大一城市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乡村学生(t=2.47);等.结论:大一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急需加强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种分析方法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属于中间层次;2.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差异;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的回归方程显著,即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预测、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高职院校单亲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的调查显示,单亲大学生存在生命意义感较为淡薄的状况,因此,对高职院校单亲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教育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刻不容缓。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因素有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个方面,针对高职院校单亲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教育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以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6,(3):78-82
采用生命意义、自我效能感、抑郁问卷对6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生命意义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2.9%,男生检出率(14.7%)高于女生(11.4%);(2)存在意义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抑郁,追寻意义对大学生抑郁预测不显著;(3)自我效能感在存在意义和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有入党动机医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生命意义感的现状,探析医学生入党动机与核心自我评价、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有入党动机医学生具有较高的核心自我评价,具有较强的生命意义感。②有无入党动机医学生在生命意义感上差异显著,在核心自我评价上差异不显著。③医学生入党动机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正相关;入党动机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④核心自我评价可以解释生命意义感7.3%的变异。展望:构筑"三全育人"模式下组织育人与心理育人合力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为对比分析飞行专业与其他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性与生命意义感,并对飞行专业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建议,对320名大学新生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生活目的测试》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独生子女、城市生源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更好,飞行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生命意义感显著好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对适应性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敬畏感是一种同时具有"敬"与"畏"两个层面的道德情感表达,让人们在极限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可以察觉到个人存在的不足。目前对于敬畏感的研究包括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等方面,根据大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课堂敬畏感,分析大学生课堂敬畏感失落的原因,并提出重拾策略。  相似文献   

17.
探究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手机依赖量表(MPAI)与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对6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性别方面,仅手机依赖中的一个维度"逃避性"在男女性别上显现出明显差异;在专业方面,手机依赖总分在文理科上存在显著差异,失控性在理科、文科上存在差异;在生源方面,低效性手机依赖总分在生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独生子女方面,手机依赖的低效性在独生与非独生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时间管理倾向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不存在显著相关,拥有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拥有生命意义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手机依赖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时间管理倾向通过拥有意义感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8.
使用《自评生活事件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Kesler10量表对32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提升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策略方法:随机选取大学生480人,其中医学生343人,采用生活目的测验进行施测调查。结果:(1)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总体水平偏低,其中28.1%的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缺乏,46.2%的医学生称生命意义感不明确。(2)不同人际关系、生理状况、学习动机、社团活动参与情况等的医学生,总体生命意义感水平及其生活目标、生活价值、生活自主和生活态度四个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显著。结论: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偏低,可以通过立体化生命教育、系统化课程打造、培养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来提升。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大学生心理骨干感恩与助人行为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在感恩与助人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中文版感恩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助人行为倾向问卷对广东省某高校527名大学生心理骨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感恩、生命意义感与助人行为两两正相关;生命意义感在感恩和大学生心理骨干助人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感恩和生命意义感来促进大学生心理骨干的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