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教育史教材或中国古代教育家传记都谈及朱熹,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尚无一本研究朱熹教育思想的专著面世.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周德昌教授的《朱熹教育思想述评》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先秦以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改造,建立了完整的"理学"教育理论体系,其理学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本文对朱熹"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朱熹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齐艳红 《考试周刊》2013,(67):170-171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是一本集合了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精华思想的一本文集。该书摘录了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及教育家的至理名言。他们在总结古人教育经验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本文主要对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华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对从教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朱熹(公元1130-1200)是宋代理学家中一个集大成的学者,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以往唯心主义的思想传统,总结了以往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作斗争的经验教训,吸收和袭取了某些唯物主义的思想史料,建立了一个“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理论体系,成为宋以后到清中叶的封建统治的“正宗”思想家和教育家。以往对朱熹(包括对其他许多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总是将其公式化地分割为哲学观、人性观、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和读书为学之法等部分来论述。这样容易妨碍人们从总体上去把握  相似文献   

5.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一生是与教育活动相伴的。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大大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宝库,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朱熹的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教育发展情况,更重要的是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的教育家。 朱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在德育的理论和方法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瑕瑜互见,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具体的、细致的分析,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顾晓惠 《考试周刊》2014,(14):50-50
<正>启发式教学是当前国内外教学方式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运用启发式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取真知。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求真理。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根据教育家对"启发"这一问题的论述,联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我进一步体会到运用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解放,学术自由。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是荀子的教育思想。而"因材施教"则是中国教育先驱孔子的成功教育理念。它们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是我们的祖先贡献给世界教育的双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同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中国教育先驱、先哲,留给我们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我们应当怎样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并运用到教学中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思考并运用他们的教育思想,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9.
论朱熹的教学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极有影响的教育家。朱熹在政治上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他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的,这些经验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瑕瑜互见,鱼龙混杂,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朱熹是中国古代继大教育家孔子之后,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与其哲学思想相互联结。哲学思想是其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导,而教育思想则是对哲学思想的运用。朱熹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奋斗,他在施教的过程中,积累了教育经验,并形成了一套优质的教育方法与原则。后人把他的读书经验和训导加以概括,归纳总结为"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六条在当今社会,对于学生读书、教师治学和指导学生学习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很重要的现代意义。主要归纳为启发式教学的教与学,学以致道式的知与行,虚心修为好和勤奋持衡的道德观与学习观三个部分,其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教学模式,并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令人反思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微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弘扬儒学思想,是孔孟之后又一杰出的儒学大家. 公元1180年左右,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南康镇),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讲学,制定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这份学规充分体现了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成为了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700多年书院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教育学者研究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南宋高宗建炎四年生于福建尤溪,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今年正好是他逝世880周年。朱熹是中国古代一位“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旷世大儒,同时也是毕生致力于讲学授道、卓有贡献的著名教育家。朱熹从事教育活动约五十年,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事业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表现在教育的诸多领域中,如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对当时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种种影响.了解和分析朱熹的教育思想,探讨其教育思想的根源基点,教育方法的意义所在,会使人们对朱熹的教育观有一个客观和真实的认识,并对中国的现代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扫描     
教育家离我们并不遥远本报综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家的标准是什么?中国当代到底有没有教育家?如何打造新时期的教育家?记者就这些话题采访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当代有没有教育家?“一说起教育家,人们就会想到中国从古代到近代先后有孔子、韩愈、朱熹、蔡元培、陶行知等,  相似文献   

15.
由华东师范大学朱熹研究中心及古籍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的“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来自美国、韩国、日本、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0多篇。与会人士对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哲学、政治、经学、史学、文学、伦理、教育、自然科学、宗教等思想,以及对朱熹著作的考证、朱熹历史地位的评价等问题展开了充分、深入的讨论,是“近  相似文献   

16.
刘凤芹 《考试周刊》2013,(93):36-37
<正>党的教育方针开宗明义地提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教育更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童蒙养正"教育思想经古代教育家的实践,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文献,如明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清代李毓秀的《弟  相似文献   

17.
李世宏 《今日教育》2006,(7S):89-90
如今,一提到中国传统教育,许多人就不住摇头。不要说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朱熹了,就连近代的陶行知、蔡元培,许多人也都是一脸茫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其实这只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面临危机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教育家的朱熹把儒家思想推进到了理学阶段,成为教育史上著名的理学教育大师。朱子的理学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南宋时期,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片面化绝对化的封建伦理思想、坚决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思想、带有极大欺骗性的经济思想和建立于上述各种思想基础之上的教育思想,为维护中国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曾起过巨大的社会作用。自南宋末年经元、明、清三代统治中国六、七百年,所以朱子学问题成为中国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朱熹一生有半个世纪在从事教育活动。他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朱熹教育改革思想初探虞文霞五千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中国人才辈出。在浩瀚无际、灿若星河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中,朱熹是续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后期儒教的集大成者。他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在其70年的生命中从事教育活动即达50年...  相似文献   

20.
对朱熹教育思想的探讨应当重视外缘研究.朱熹的心路一直徘徊于入仕从政和退隐从教之间,二者形成一个巨大张力,极大影响到朱熹的教育观念.入仕从政是儒者定位、士大夫身份和时代背景所赋予朱熹的首要使命;以道进退、学政分离、育才化俗则是退隐从教的不得已;"格君心之非"、教育立国、"庆元党禁"充分证明朱熹教育思想的强烈政治诉求,在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出入徘徊构成朱熹教育思想的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