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视线”就是“光线”,“光线”就是“视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线在真空或别的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不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常常会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出错误或闹笑话。如在解释“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这一现象时,说“眼睛发出的视线被挡住了”,“眼睛发出的光线不能射到……”显然都是错误的;前者不仅和后者一样把眼睛当作会发光线的物体(光源),而且还把“视线”这种假想的直线当作光线来对待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1.“视线”与“光线”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在真空或其它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视线与人眼所在位置有关,而光线与人眼无关.  相似文献   

3.
光的反射·考点复习·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为米 /秒 ,合千米 /秒 .2 光能在真空、水、和等透明物质中传播 ,光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要比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选填“大”或“小”)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月亮是天然光源(B)地球在太阳、月亮之间时可能发生的是月食(C)光源能够向四周发出许多光线(D)影的出现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二、光的反射1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反射角 …  相似文献   

4.
在明媚的阳光下,当我们站在平静的池塘边时,地面上会出现自己的“影子”,在水中会看到自己的“倒影”,这两个“影”相同吗?它们那个是影?那个是像?影和像是随着光的传播而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形成原因不同影是由于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如人体、电线杆)而被遮挡后,在不透明物体后出现的光线完全或部分照射不到的全暗或半暗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如日食、月食以及阳光下的树的阴影等都是这种现象.像是物体发出的光因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而产生的光现象.小孔成像是由于光…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学习每一单元内容后若能将其作一系统的归纳总结,则对加深理解与记忆大有益处.初中物理光学知识可归纳为“(六)2(四)3”:(-)2个模型:光源与光线.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光源是物体,但物体不一定是光源;光线是指光的传播路线,在同一介质里光线是直的,在不同介质里光线不一定是直的.(二)2种镜子:面镜与透镜.面镜含平面镜与球面镜,球面镜又含凸镜与凹镜。各件面镜成像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透镜含凸透镜与凹透镜,各种透镜成像均遵循光的折射定律.·C三)2条定律: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反射定律(或折射定…  相似文献   

6.
像的观察范围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或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所能达到的空间。眼睛的观察范围是指眼睛通过平面镜或透镜所能看到的空间,本文试图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7.
人体与物理     
你知道吗?我们人体就是一台充分运用物理知识装备起来的机器,它的许多部位或器官都是物理知识运用的体现。 1 眼睛眼睛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它是由在眼球前部凸出的坚韧的透明角膜、含有纤维胶质的透明囊状的晶状体、无色透明的水样液、视网膜及无色透明的胶状的玻璃体构成的。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一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眼睛不仅能看见近处的物  相似文献   

8.
中学物理讲述透镜成象,主要指靠近主光灿的物点发出光线通过透镜成象的情况,也就是这些成象物体是小于镜面的。学生往往会问当实际物体大于镜面时,怎么办?这时非  相似文献   

9.
警眼在有些居民住宅的大门上装有“警眼”,窒内的人眼睛贴近“警眼”,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的物体,而从门外却无法窥视室内的一切,奥妙在什么地方?原来,“警眼”是一个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眼睛离凹透镜近些,物体通过凹透镜进入眼睛的光就多些,眼睛离凹透镜远些,物体通过凹透镜进入眼清的光就少些.人在室内眼睛贴近“警眼”,就容易看到室外较大范围的物体.人在室外眼睛难以贴近“警眼”,窒内光线又较弱,就难于看清室内的物体了.鱼缸养鱼用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蚕,从侧面观慕缸内的星,会霍到会变大了,这层因为国征装水…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p.52“光的直线传播”一节对光线的定义如下:“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此定义对p.52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产生思维障碍,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人教版原教材初中物理第二册p.2上,“通常所说的光线,指的是光通过的路线”一句话,我认为是全面和准确的,这样定义就淡化了光线为直的含义,说明光线是可直可弯,与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不产生矛盾.至于图5  相似文献   

11.
一、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热放热型在解答这类计算题时 ,常遇到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及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到多少摄氏度的问题。这类题目往往由于一字之差使得不少同学由于“了”和“到”不分而出现错误 ,所以 ,切实理解“了”和“到”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到多少摄氏度指的是物体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它是一个状态量 ,用“t”来表示。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指的是物体的温度改变了多少摄氏度 ,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它是一个过程量 ,用“△t”表示。此类题可用公式Q吸 =cm…  相似文献   

12.
毛小平 《物理教师》2002,23(8):18-18
高中物理课本 (第二册 1 70页、人教版 )关于人眼判断物体位置是这样叙述的 :“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如果知道一个发光体S射出的两条光线 ,只要把这两条光线向相反方向延长到它们的交点 ,就能确定发光体的位置 .……人的眼睛在观察物体的时候 ,根据两只眼睛对物体的视线间的夹角可以判断物体的位置 ,也是这个道理 .”然而 ,当我们只用一只眼睛工作的时候 ,立体的世界并没有在我们的眼中变成平面的图画 ,一只正常的眼睛同样能够对物体的位置作出正确的判断 .因此 ,人们无需靠两只眼睛对物体的视线间的夹角来判断物体的位置 .那么 ,人又…  相似文献   

13.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在解含有隐含条件的物理问题时,找出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如何找隐含条件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已知条件中找隐含条件有些物理题目中的必要条件就隐含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中。例如“眼睛能看清茶物”就隐含着视角为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隐含着合外力为向心力;“冰水混合物”隐含着温度为OC,等等。2在物理过程或现象中找隐含条件某些物理题所描述的物理变化过程常有其特定的规律,而运动规律就是这道题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4.
影子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当光线碰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产生影子.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灯光下,影子与我们总是“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5.
眼睛的自述     
我叫“眼睛”,我是人类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更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能够通过眼睛看清各种物体,判断距离远近,欣赏那五彩缤纷的美景。如果你对我还不十分了解,那就让我来详细地做一下自我表现介绍吧。介绍一我的结构我就像一架天生的小小照相机:眼球里有一个象凸透镜一样的晶状体,晶状体和里面的玻璃体(透明液体)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使整个眼球对光线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双凸透镜,这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这个镜头的焦距约为1.5cm。一般情况下,物体总在眼球的二倍焦距之外。当人们看物体的时候,来自物体的光线会通过我的瞳…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教学》2012,(3):F0004-F0004
远处的物体很难看清,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到达你的眼睛时已经发散,同时,眼睛又太小,以致于不能收集到足够多的光线。望远镜能将远方物体的像放大,它用透镜或面镜收集、聚焦来自远方物体的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一部分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在该物体的后面或屏上就会出现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我们就把这个黑暗区域称为该不透明物体的影,  相似文献   

18.
小孔成像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光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对此无须置疑。然而不少资料上把“小孔成像”、中的“像”说成实像,对这种观点实难苟同。笔者认为,“小孔成像”中的“像”从本质上讲该不属于像的范畴。为探明此问题,不妨将《辞海》中对像的两种解释照搬如下: 像:1.人物形象的摹写或雕塑。如:肖像;画像;石膏像。2.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组(透镜、镜、棱镜或它们的组合)后所形成的与原物形似的图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像称为“实像”;由虚光线(即(光线在其相反方向上的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称为“虚像”。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一部分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在该物体的后面或屏上就会出现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我们就把这个黑暗区域称为浚不透明物体的影。  相似文献   

20.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镜反射或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的眼睛就能看到物体的像。要想看到物体完整的像,人眼必须处在某一范围内,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