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极为重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培养学生良好的速读习惯,教给学生掌握速读的一些基本要领,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反复训练和选择速读训练的读物四个环节进行速读能力的培养,呈现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在语文速读学习中的良好习惯,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阅读量,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大量阅读,进行速读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认为速读训练是可行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小学生清除习惯定势,进行良好的阅读方法指导,是可以达到速读目标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大境中学是一所市属重点中学。1985年秋季,我们开始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经过几轮训练,我们感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是完全可行的,培养一批“一目十行”的速读能手也是完全可能的。训练后表明:不仅学生的阅读速度成倍地增长,还提高了学生观察、记忆、判断、表达诸方面的能力,形成了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为“少慢差费”,学生乏味,教师教法单一而困惑。采用速读训练可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之透露生机。训练有法可循,可达彼岸速读训练只要循科学方法,是能达到理想彼岸的。下面就我校怎样进行速读训练,向大家作一个简略介绍。 (一)制定训练目标 1、有效率目标:(有效率为阅读速度和理解度的乘积,指阅读的实际有效的成绩。)记叙文的有效率达标为1000—1700字/分;说明文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知识量和信息量倍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既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也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的课题组在《中学生速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有了一点心得体会,在此对强化自身意识,加强基本能力训练,掌握不同文体速读程序三块内容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速读、精读结合训练刘忠田加强快速阅读观念,研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已逐渐被语文界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寿康先生说:“速读训练是必要的,但是我觉得‘速读’与‘精读’并非互相排斥的阅读方法。……速读要以精读为基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以讲读和精心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速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结合《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例谈了在速读中培养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速读训练以快速阅读、快速理解、快速记忆而著称。它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否提高学生的速读训练效益?在实施江苏省电教课题《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高年级学生速读能力》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速读训练的要求,基于学校的局域网环境,进行了多媒体网络辅助速读训练,显著地提高了速读训练的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相似文献   

8.
1.限定时间,训练速读速读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因此,课程标准”在年段教学目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速读能力主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最佳时机应该在学习新课的起始阶段,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有一定的阅读期待,读后也能够比较真实地检测速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小语教学的重头戏,从小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已是大势所趋学会速读的意义速读是时代的需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适应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气候。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速读能力,具有非常迫切的意义。速读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速读不单纯是视觉的感知活动,还必然伴随着理解、想象、记忆等思维活动,并且这种思维的速度很快。实践证明:速读有利于识字率的巩固、理解力的提高。另外,由于速读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可以突破头脑中原有的思维模式,用更适当的方法来处理新信息,这样就促进了智力的发展。速读是学好语文的前…  相似文献   

10.
培养阅读能力的要点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即进行速读。速读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能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培养“速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而构成速读能力的因素很多,如知识、思维、技能等因素。在这诸多因素中,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技能是保证。语文教学如何通过“速读”训练,促进智力发展呢?最近,我在教学上作过一些探索,学生反映很好。我教的是高中理科班,学生感到数理化作业多,挤不出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即使想读的课外书,也只好“割爱”了。事实上,语文作为一门工具课,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势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了让同学们学好语文,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解决阅读与时间的矛盾。为此,  相似文献   

12.
快速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并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我们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训练步骤(一)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二)时间安排:实验班每周上1次速读课,每两周去1次阅览室阅读,并适当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速读训练。(三)初次阅读能力测试。阅读速度与速读理解率是衡量速读能力的两个要素。训练中既要记录速度,也要测定理解率。(四)阅读习惯调查。我们用问卷法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进行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速读时存…  相似文献   

13.
应玮 《考试周刊》2011,(50):58-59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小语《课程标准》就课外阅读的速度和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小学中高段有必要进行速读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速读能力?本文提出对策三条:速读培养重训练;速读培养重方法;速读培养重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 ,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生将来要涉足信息社会 ,他们不仅应有一般的语言文字交际能力 ,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即要有快速阅读的能力。较强的高效的速读能力 ,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从1997学年度起 ,百花洲小学进行了“训练小学三———五年级学生速读能力”的实验研究 ,该课题被列为江西省“九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项目。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 ,把速读能力训练模式概括为 :“养成良好默读习惯→速视词语句子→快速归纳段意→整体阅读法。”这个模式的…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高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活动实践,其中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在阅读中积累语感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量急剧增长、专业书籍急剧增多的现代社会,培养速读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高效速读能力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技能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①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反复训练才能获得,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即如何通过训练使学生读懂课文的语言。 一、要使学生读懂课文的语言,首先必须加强读的训练。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上的弊病之一恰恰就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速读课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当今社会,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讲究时间和效益。吃饭要“快餐”,咖啡要“速溶”,各种学习班要“速成”。阅读,作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讲究速度。在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本书出版的信息世界,唯有速读,才能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报刊资料,而不陷入束手无策的地步。近二、三十年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快速阅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如美国、英国的大学和中学都开设速读训练课程,日本设有情报处理课。法国甚至有的小学也设有速读课程。不少国家还对学生提出了本国文字阅读速度的标准,并纳入语文教学目标。我国语文教学中也增加了提高阅读速度和增强理解能力的训练。对阅读效率的重视,已成为世界语文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相比之下,我国对学生速读能力的培养还显得不够,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农村语文教师说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城里学生比不了,这句话虽过于绝对,但也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最近两年我校语文教研活动开展了高效阅读训练,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为“眼脑机能训练--复习速读技巧--速读理解训练--复述感悟训练--随笔化作文”。各个环节的训练对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速读四级训练法"采用"四级训练,拾级而上"的流程运作,与中语教学同轨同步,并将速读训练置于"大语文观"统率下进行,始于课内,完成于课外."四级训练"中,心理素质训练和生理机能训练是基础,技能训练是关键,综合能力训练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