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并不是一副副匀称地装配好的眼镜;生活是一圈明亮的光环.生活是与我们的意识相始终的、包围着我们的一个半透明的封套.把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不论它可能显得多么反常和复杂——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少羼入一些外部的杂质,这难道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当沃尔夫用这充满激情的语言对现代小说的这种特点进行表述时,她无疑是针对乔伊斯等的现代著名意识流小说所说的.意识流小说的兴起与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说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2.
美的缺憾     
生活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丽,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丑恶。——莫泊桑我们的生活,平静之中有暗潮,丰富之中有单调……人世间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包含着或大或小的缺陷。友谊、爱都是我们喜欢的精神和情感的食物,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诗意。但是,美好的东西都是脆弱的。有时,我们精心呵护,都留不住那一点点绚丽的春意。这不能怪我们,只能说,所有的美都是有缺憾的,那是它们的脾性。一个伟大的人物,或者一个天才,他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如果我们喜欢阅读名人传记,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点。如果我们因为他们致命的缺点或弱点而讨厌他们,那么我们永…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威廉·福克纳在其著名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将意识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频繁地表现意识流是为了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使作品能更加接近真实,同时也是服从刻画特殊人物的需要,从中可以领会到福克纳运用娴熟意识流写作手法而体现出的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崭新的文学形式不仅使他走到了时代文学的前列,而且也给他的精神追求以合适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不应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做为一种写作技巧,当然也不能为小说所专用,鲁迅的《秋夜》中就有意识流笔法,表现出浓厚的意识流色彩,其理由如次。意识流形成并受到重识,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三十年代被介绍进我国。《秋夜》成篇虽早于此,但鲁迅仍完全可能运用意识流手法从事创作。首先,鲁迅对西方的文艺流派特别关注,还是在意识流孕育形成的时期,他翻译的《近代美术史潮论》中,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产生的印象派艺术有这样的论述:“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不同,是表现上的不同,而同时也是对象这东西的不同。他们(印象派)所要描写的已不是树木的‘模范’,也不是水的‘代表’了。而又不是一定的树本,一定的水这东西,倒是在或一偶然之间,选取了树木或水在或一瞬间的情形。”众听周知,印象派和意识流表现对象的角度和方法,节奏上的明快跳跃,时空跳跃几点上是极为相似的。绘画印象派的艺术迁移到文学领域,逐渐变革成文学意识流,所以鲁迅对意识流手法也不是完全陌生。另外,选取事物在或一瞬间的情形,实际上是表现作家在特定环境下的瞬  相似文献   

5.
彭清萍 《文教资料》2006,(11):70-71
本校“新概念创新作文大赛”有一个题目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遇》。有的同学说,他遇到了某一个人;有的说,他遇到了诗歌;还有的说,他遭遇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等等,生活因此变得美丽起来……我们渴望生命里种种的遇合,常常幻想遇到一些美好的、动人的东西,来丰富我们平淡的生活,激发我们麻木的情感。但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合的往往不是诗意,不是黄河、泰山,不是牛郎织女,而很多是庸俗不堪的现实生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细节。我们能否从日常生活的情景中攫取“诗意地生活”的境界?我们能否在繁忙而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这…  相似文献   

6.
由于空间,宇宙囊括了我们;由于思想,我们却囊括了宇宙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然宇宙毁灭了他.他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     
近年来我国文学界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术语:“意识流”——意识流小说、意识流电影,意识流手法……等等。因为它是“舶来品”,大家不免看着眼生。 “意识流”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发明权属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他认为,人的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犹如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因此,他提议以“意识流”、“思想流”称之。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欧美一些作家将这一见解  相似文献   

8.
散文精华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他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乌黑臃肿的云块涌来了,像一张吸墨纸似的把我面前风景…  相似文献   

9.
据说当年都梁把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亮剑》进出版社时.遭到了多隶拒绝,我在想,如果不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慧眼识珠。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不是又缺少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种精神!“亮剑”精神!  相似文献   

10.
写作与自我     
正这一讲的主题是为谁写和写什么。其实,明确了为何写,这两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简单地说,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一、为自己写作如果一个人出自内心需要而写作,把写作当作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必然首先是为自己写作的。凡是精神生  相似文献   

11.
茆玉梅 《学语文》2006,(5):49-4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与一般教育家不同,他不是以学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以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关怀、人文主义精神,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个学生,他说:“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个学生心灵和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从他身边走出去的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他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主张:文学应转向人的精神和心灵,力图揭示出“隐密的深处”、“生命的模式”和“真正的真实”。《墙上的斑点》是她实现这一文学主张的实验之作,也是成功之作,因而也成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墙上的斑点》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写一个女士由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看似毫无头绪,内容互不关联,细细品味一番,我们就会发现作品中“我”的意识一直在一  相似文献   

13.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列夫·托尔斯泰当作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基督徒,那么我们对他的理解甚至会更加深刻的。这是因为托尔斯泰一生中越来越发现自己除了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以外其实一无所有.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他的巨大声誉不仅不能给予他丝毫的帮助,相反地总是妨碍他踏上通向真理之路。一个任何人都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问题——总是时刻紧紧地攫住他。从他不足19岁时的日记①以至去世前6天口述发出的最后一封信中,②我们都可清晰地看到这种自觉。经历过巨大精神崩溃的托尔斯泰真切…  相似文献   

14.
名人睿语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拉斯金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不要去指责生活,而应该指责自己。——里尔克生活就像个洋葱:你只能一次剥开一层,有时还会流泪。——桑德保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蜜。——雨果财富不是生命的目的,而是生命的工具。——小仲马名人睿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视觉形式历史性产生的原因——绘画是一种活动,其倾向是他看到他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你无法忘记你知道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黄金国     
人活一世,渴望得到的东西好像很多:不胜枚举的婚姻和决战等;无论身居何方,每天固定的时刻,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将一份食物津津有味并且迅速地吞入腹中。粗看一下,倾尽昕能去获取就是纷扰人生惟一的目的。然而从精神层面上说,这只是一个假象。如果我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如登梯,步步高升,没有终结。眼光长远的人,天地自然宽;虽然我们蜗居在这颗小行星上,整日为琐事而忙,生命短暂,但我们生来就心比天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真正的幸福就在于怎样开始而不是怎样结束,是想拥有什么,而不是得到了什么。渴望是一种永恒的幸福,它是一笔财富,犹如房地产一…  相似文献   

17.
时空倒置是意识流小说家常用的一种技法。然而,不同的作家在使用这一技法时却有很大不同。本文将以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威廉·福克纳这两位意识流小说大师为例来讨论他们在使用这一技法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充沛的程度。——苏霍姆林斯基我们是唯物王义者,因此知道身体上的东西和心理上的东西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用老话来说,就是只有健康酌身体才能产生健全的精神。——论普普斯卡娅  相似文献   

19.
绿叶·落叶     
心总是无止境的,每当失去一点什么,纵使是微风也能吹落一片绿叶。——题记这年代,我们很容易忽略或丢弃一些东西,也许,有些东西一旦多了便会变成负累,沉沉地压着一颗并不坚强的心灵,因而,舍弃是对心灵最大的施舍。希望不是没有潜伏的可能,而是没达到挖掘的能力。有些人曾经为希望而生,而希望的摩天轮总使它半途摔下。希望摔碎为失望,他可能是幸福的。一个人如果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这个名称首先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后来又在《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gchology)一书第九章中加以发挥。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从他的观点以及他的书名不难看出意识流属于心理的范畴,是心理活动,说白了意识等于心理。 疑问接踵而来,作为文学流派的意识流与心理描写是否是同一种东西?答案是否定的。它们是两种东西,但它们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皮与毛的关系,心理描写是皮,意识流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的联系又在哪里?使用了几千年的心理描写手法为何发展成为今日的意识流手法呢?笔者认为这是区别传统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关键,弄清了这一点,就能够分辨哪些属于传统的心理描写小说,哪些属于意识流小说,对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二重人格》的归类也就易如反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