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电视权威性及作为公共媒体公信力的关键因素,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问题探讨涉及到了真实性及失实两方面的因素,是当前学术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根据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失实性本文分为两部分阐述,一部分是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了新闻真实性问题;另外,一部分则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到了新闻失实,具体分析了电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这是有点新闻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恰恰是懂得新闻真实性重要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写出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来.就新闻媒介而言,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不时出现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影响新闻媒介的声誉.因此,剖析隐形失实新闻的种种形式,引起作者和新闻媒介的重视,是极其重要的.所谓隐形失实新闻是相对明显失实的新闻而言的.时间错,地址错,数据错,人物张冠李戴等属明显失实.明显失实,容易被识破.隐形失实,则是指那些看似真实,实则失实的新闻.这里试举出三类:一、乱套新闻角度造成的隐形失实新闻.对于新闻角度,各家说法不一.我个人的体会是: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事实和大政策的接轨.或者,从新闻事实中折射出来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性.一个新闻事实,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可套上不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一、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学界,关于虚假新闻、失实新闻的研究文章已经很多了,学者们从历史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做了很多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新闻失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去市场竞争、广告商策划驱动和记者个人的虚荣心等方面的外在社会因素外,纸媒体的符号特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文拟从技术层面分析一下纸媒体假新闻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在十三大以后的新形势下,新闻期刊应当放在什么新的起点上?如何及时反映新闻改革的新情况、新经验、新理论,并做好刊物自身的改革?如何针对自己刊物的不同读者对象,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把刊物办出新意、办出自己的特色?九月下旬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新闻专业期刊经验交流会议,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交流了经验,探讨了面临的新课题。十三大以后,我国将进行全面改革,加快改革,深化改革。新闻报道要充分地全面地深刻地反映改革的新形势,就必须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作为反映新闻实践、指导新闻实践的新闻期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失实的问题,我国新闻界一直高度重视,采取不少措施加以防范。1984年全国召开过专题的新闻真实性座谈会。将新闻失实归纳为十种表现加以痛斥,并要求新闻单位切实杜绝。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这种种新闻失实的表现在我们的媒体中一直没有消失,且有花样翻新。言过其实仍大量存在。在报道中作者不是实事求是地报道新  相似文献   

8.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7,3(1):22-24
学术界在探讨新闻失实的原因时,常常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新闻失实进行分类,因为这样做有助于一目了然地认识新闻失实现象,找出治理新闻失实的办法。在现有的理论成果中,人们对传播者、传播环境、传播方法、传播机制、传播政策、传播内容等因素导致的新闻失实分析已经比较充分,而相对忽略  相似文献   

9.
从大众传播工具开始向受众发布新闻的第一天起,新闻失实的问题便随之产生了。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新闻材料的编采者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未能准确、全面地掌握新闻的背景材料,因而所编采的新闻作品没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本来面目,于无意之中造成新闻失实;二、新闻材料的编采者在编采过程中主观武断先入为主、偏听偏信,结果以片面之辞作为新闻材料的核心内容,造成了新闻失实;三、新闻材料的编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各新闻单位对新闻真实性的问题十分重视,在刊物上不同程度地揭露批评了一些失实报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和采访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还建立了必要的奖惩制度。这些努力,使失实报道有所减少,报纸信誉逐步提高。但是,报道失实问题就象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样,仍不断出现。怎样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同新闻失实现象斗争呢?笔者认为,沈阳日报的办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如何杜绝新闻失实,把失实新闻减少到最低限度?笔者根据自己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实践和许多同仁的经验。归结为“八忌”。一忌强扭角度,似是而非。这类失实多见经验新闻。如一个企业效益不错,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报道,生产方面,说由于强化管理,双增双节,使工厂提高了效益;技术方面,说由于狠抓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促进了生产;党委方面,说由于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调动了工人们干劲,带来了好的效益。但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在实践中,即使使用了来自于现场的真实照片,也仍然有失实的可能,这可被称为新闻摄影中的隐性失实现象。文中列举了隐性失实的3种表现形式:移花接木、信息缺损和文字误导,并归于3种主要原因:新闻传播者的主观故意、技术失误和与受众的共同文化错位。文中讨论了如何避免新闻摄影报道隐性失实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由造成失实的责任者公开署名。读者对个别情节、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1994,(1)
抓好稿“六”字诀重大事件、重要情况,促进人们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写稿的基础。要尽可能地少用形容词写新闻,防止失实。新──主题新,内容新,角度新。要锐意“出新”。快─—时效性强,写得诀,发得诀要求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向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以及三者之间相互转化并和谐统一所为新闻媒介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新闻失实,具体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新闻失实只能防止或避免而不能“杜绝”。还是改为“防止新闻失实,杜绝造假现象”的提法为好。从最近几年来,所举行这方面的学术讨论会或在新闻刊物进行讨论,多数的提法是:如何防止新闻报道失实或如何避免新闻报道失实,这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这样做的效果是好的。但是,也有的单位提出“杜绝”是不客观的,是不符合实际的。如贾培信、童兵、孙旭培、卢惠民整理的在合吧举行《新闻真实性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中讲到:“杜绝新闻失实、造假现象,新闻单位负有最大的责仟。失实必须更正。”这种提法把新闻失实和新闻造假不加区别混同起来是不客观的。笔者则认为:“防止新闻失实”,“杜绝造假现象”是比较科学的,再加抄袭行为也应杜绝。为什么能够出现杜绝新闻失实的说法呢?笔者则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新闻稿件失实,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新闻制作者工作疏忽,责任心不强或缺乏职业道德等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被采访对象由于受名利思想支配等因素的影响,向新闻采集者提供假事实,造成新闻失实。《新闻知识》新闻失实能否杜绝的讨论,大部分稿件是从新闻作者的责任论起的,我觉得这只是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让独家新闻吸引眼球,冲破新闻同质化,各大小媒体采用了新闻报料所提供的线索或内容。如何巧用、善用新闻报料,杜绝新闻失实事件发生?本文试图从如何通过对新闻报料失实的主客观分析,严把新闻报料的准入关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杜绝失实新闻,在新闻界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失实新闻却令新闻界防不胜防。尤其是新闻编辑,一方面总是时刻担心失实新闻从自己眼皮下放过去,而另一方面还是不断有失实新闻“出笼”,因而感到束手无策。愚以为,防范失实新闻,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性,而更主要的则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想完全杜绝失实新闻,恐难做到;但作为新闻编辑,不断分析新闻失实的规律,从中吸取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识别稿件中的失实之处的能力,尽量减少失实新闻,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