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来,有两则新闻在耳边炸响:一是已开播两年半、播出100余期的台湾“中视”交友节目《非常男女》被指控其基本内容及形式完全抄袭了日本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二是上海有线影视频道被通知暂停播出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缘由是部分观众对节目主持人的奇装异服、“冲城棒”式的发型表示不满,不少观众认为该节目参与性游戏板块“模仿总动员”的调侃和游戏,格调不高,缺乏益智性,嘉宾往往不是引导观众,而是一味地迎合观众。我很“敬佩”有些人的跟风本事。早些年,中央电视台出了个《焦点访谈》,随即,各省市电视台便冒出了一大摞…  相似文献   

2.
《视听界》1997,(2)
观众的口味在变。以往火爆的电视剧作,较难吊起观众的胃口。而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为代表的一些纪实性专题节目,越来越受青睐,能吸引一大批观众安安稳稳地坐在电视机前。就是“经济半小时”主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专题节目,也赢得了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3.
胜昔 《新闻实践》2005,(6):62-63
“像《亚妮专访》、《纪录》这些原创的、优秀的节目播一次就存档太可惜,应该多重播几次”;“浙江卫视应该放宽眼界,征求更多的线索,这样,做出来的节目不仅是浙江的,也是全国的”……在5月13日上午浙江卫视举办的观众见面会上,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24名观众,对浙江卫视的新闻报道和栏目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诚恳的建议,并从卫视领导的手中,接过了“荣誉审看员”证书。这也标志着浙江卫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支观众联络队伍。  相似文献   

4.
王哲平 《视听界》2007,(2):99-102
教育电视有没有竞争力、影响力、美誉度,关键看节目。节目是教育电视经营者实现价值的载体。节目定位主要解决“办给谁看”和“怎么办”的问题。准确进行节目定位有助于提升教育电视台/频道的价值,这个价值既包含难以量化的社会价值,也包含可以货币衡量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由于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活动的人群同时也是教育电视节目收视的主流观众,精确节目定位,增强为主流观众的服务意识,显然既可以直接增加频道的“含金量”(因为观众有“含金量”),又可以促进由此启动的市场价值链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1997,(5)
丹麦盖洛普公司总经理勒内·斯波加德撰文提出:在未来的多媒体时代,不仅电视节目、传播方式等会发生巨大变化,观众调研工作的重点也将会有很大转变:即从调查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转为播出前预测节目的收视率;从调查多少人在收看节目转为调查什么人在收看节目;从调查观众是否收看某一节目转为调查观众为什么要看某一节目;调查对象也将从“泛”观众群转为“狭”观众群。另外,对调研成果的运用也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时尚体育”让观众成为主角.使节目不同与以往的版块式、主题式的节目套路,既有观赏性又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带给观众一种新的感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亲切地将观众称为“朋友”。然而,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等单位进行的“六城市青年观众电视收视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电视“主持人”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主持人似乎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当作观众的朋友。主持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那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独特的风格、真实的情感真正与观众相知、相交,使观众真正想看、爱看你所主持的节目。  相似文献   

8.
陈琳 《声屏世界》2005,(12):35-36
近年来。“演播室观众”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越来越多.大有“雨后春笋”、“长势喜人”的景象。纵观这类节目.它的长处是为电视观众直接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提供了一条渠道.使电视节目显得更加“平民”化了,也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表现欲。此外,它还折射出我国政治民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导人员对“演播室观众”的把握上还不是那么准确。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观众参与成为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的现象。所谓观众参与,是指观众对电视传播过程的介入和参加。是采编人员调动广大观众参与意识,使其成为电视的主人的现象。有了观众参与,既能增强观众对节目的亲切感、现场感,又能缩短主持人和观众的距离,提高收视率。现有的观众参与形式归纳起来有: 一是观众对节目本身的直接参与。这是让观众直接成为荧屏上主角的一种做法。这种参与形成生动活泼,富有鲜明的真情实感色彩和浓郁的现场交流气氛。让参与者上镜头,是目前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参与  相似文献   

10.
衡量电视节目好坏有很多标准。导向正确、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节目是好节目;声画俱优、专业水准高的节目是好节目;好看的节目也是好节目,甚至可以说收视率高的节目也是好节目。从信息的角度来讲,好的节目一定是信息量大,特别是有效信息量大的节目。为了便于不同长度的节目之间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设立“单位时间有效信息量”的概念。它的计算公式应该是:  相似文献   

11.
谈话类节目与其它类节目最大的不同是:参与谈话的人物是作为第一个要素进入观众的视线的。正是在这个人物的基础上,才有节目中将要展现的情感、故事、新闻事实等等,因此,访谈人物应该是吸引观众的第一个要素,也就是说,他应该是节目取悦观众的第一个“卖点”。  相似文献   

12.
留住观众     
留住观众孙汀娟在一次综艺晚会上,围绕“电视”这个话题我采访过几位观众。有一位观众的电视机能收到18个频道,我问:“如果您觉得节目不好看,能容忍它的时间最长是多少?”他很腼腆地实话实说:“五分钟吧!”这个五分钟实际上就是观众对我们电视人的要求:留住观众...  相似文献   

13.
“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黑龙江电视台正在直播的《新闻夜航》。首先我们一起关注一下本台其它新闻节目中播出的主要内容”。2000年10月《新闻夜航》节目改版后,因为节目的第一部分是“今日要闻”,所以主持人每天在节目开始时都会说这段话。然而,几则普通的寻亲新闻却改变了这一模式。2003年2月,《新闻夜航》报道了一条新闻:当天中午一位老人冻伤昏倒在路边,得到过路群众的热心救助。但由于并发心脏病,老人最后不幸去世。节目播出后,编辑部就接到了几十位省内外观众打来的电话,大部分是对热心人表示钦佩和赞赏,也有十几个电话询问老人的特…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节目的“兴奋点”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巧妙设计“兴奋点”,从而使节目更加好看,更加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所谓“兴奋点”,就是能使观众振奋和激动,不但将节目看下去而且能引发观众思考、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闪光点”、“动情点”、“新鲜点”等。新闻节目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真实性,这里我们所说的设计节目“兴奋点”,是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所进行的在内容、形式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流行的综艺节目,在高收视率的刺激和电视娱乐性的本质要求下,节目制作常常游离在规则与道德底线的边缘,以迎合观众。因此,“凶狠”元素很自然地被用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节目设计与制作环节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媒介秀”节目产生的背景和传播过程所形成的舆论进行多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媒介秀”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观众和媒体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反过来也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节目本身的策划和创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舆论引导作用程度的发挥。把握好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舆论的控制和引导,是当前社会状态和媒介生态背景下,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应该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视听界》2007,(1):103-103
一.身份:媒体和特定群体的发言人 专业频道和节目面对的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这些受众有着特殊的利益需求。节目主持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观众的发言人。主持人对观众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受众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来实现。所以,“类型化”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突出体现的并不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对立,而是取向和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生共荣。“类型化”节目主持人将受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自身的传播目标,能够使媒介更好地完成对受众的有效引导,实现媒介满足受众需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请您收看90秒广告”“广告还有XX秒”,这是笔者最近在收看央视4套“星光大道”节目时看到的提示,感觉非常亲切。对于电视广告在节目中频繁插播,观众颇有微词。在广告提示里加入明确具体的时间,让观众一目了然,从而决定是选择继续看广告还是暂时换台。这种作法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从经营角度而言,广告是一家电视台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如何协调广告与观众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应该把它放在一个“经营艺术”的角度去考虑。如果这个矛盾处理得当,自然会赢得观众的理解和支持。在这方面,“请您收看90秒广告”…  相似文献   

19.
杨粟 《新闻前哨》2003,(6):32-32
如何发挥电视传播信息的综合优势?如何看待电视收视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宏大文化背景?如何摸准新时期观众的脉搏,对电视人来说,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 如今栏目收视率高低,已成了衡量编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吸引观众,提高节目收视率,每个电视栏目的编导都在绞尽脑汁,向观众频送秋波:栏目不断创新,栏目改版层出不穷,节目包装日趋精美。按理说,这么多的节目,这么多可供选择的频道,应该让观众满意了吧?可实际情况却是,老百姓对现在的电视节目仍然不满意,他们最爱看的是电视,但最不满意的也是电视。无怪乎许多电视人在说:“今天的观众太难伺候了。”然而,我们是否想过:他们为什么会变得难以伺候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从1992年开办以来,就将台湾观众作为最主要的收视对象之一,并开办了《天涯共此时》等专门为台湾观众服务的栏目。而在台湾,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早已纳入有线电视网中,台湾观众很容易就可以收看到这套节目。台湾的有关报刊登载的电视节目预告中,“大陆中央台”节目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据台湾《卫星与有线电视》杂志调查,“大陆中央台”在1998年卫星频道市场全日普及率排名中并列第三位,在综合频道普及率排名中与TVBS并列第一位。显然,目前这套节目在台湾已有一定数量的观众,在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