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中等收入者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就此对安徽当涂县及当涂县博望镇和湖阳乡大邢村开展了专门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收集查询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作了合理预测,即农民工成为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将不断扩大,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当涂县为例,从社会阶层的角度分析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形成农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在我国农村人口仍占60%以上的社会中,形成现代社会结构的重心在于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因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实证研究出发,对我国中等收入者进行了界定,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作为中产阶层初级形态的中等收入者的特征、联系及区别。阐述了农民工成为农村中等收入者的主体、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等重要论点。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依靠中等收入者阶层,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比重。要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就要吸收农民中的精英——农民工到这个阶层中来。而这应当通过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和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分化为富裕阶层、贫困阶层和中等收入者阶层。这三个阶层的结构呈金字塔状,贫困阶层占的比重过大。而合理的社会结构应是橄榄型的,即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占的比重少,中等收入阶层占的比重大。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臧琪琳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31-34,50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对"中等收入者"的含义、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意义、扩中提低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村的中等收入者应以年人均收入为标准来界定,他们主要集中在三块,其中农民工是中等收入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农村中等收入者人群虽然持续扩大,但比重仍然偏低,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主要应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这篇研究报告,以实证材料为基础,以职业为基础,从经济资源、社会声望或组织资源、文亿资源的三要素,加上自我认同等因素做了探讨,界定了合肥市中等收入者的年收入为8000-50000元人民币,确定了其规模,分析了合肥市老的中等收入者逐渐演化和新的中等收入者兴起的历史变迁过程及其特点。同时,通过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对比分析,指出中等收入者的社会地位及其在构筑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提出了一些政策设想。  相似文献   

9.
这篇研究报告,以实证材料为基础,以职业为基础,从经济资源、社会声望或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的三要素,加上自我认同等因素做了探讨,界定了合肥市中等收入者的年收入为8000~50000元人民币,确定了其规模,分析了合肥市老的中等收入者逐渐演化和新的中等收入者兴起的历史变迁过程及其特点。同时,通过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对比分析,指出中等收入者的社会地位及其在构筑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提出了一些政策设想。  相似文献   

10.
这篇研究报告,以实证材料为基础,以职业为基础,从经济资源、社会声望或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的三要素,加上自我认同等因素做了探讨,界定了合肥市中等收入者的年收入为8000~50000元人民币,确定了其规模,分析了合肥市老的中等收入者逐渐演化和新的中等收入者兴起的历史变迁过程及其特点。同时,通过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对比分析,指出中等收入者的社会地位及其在构筑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提出了一些政策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社会稳定和建设的主要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 ,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城乡税制、城乡户籍和福利制度一体化 ,使中等收入阶层不断扩大 ,逐步形成稳定的“橄榄形”社会结构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等收入者比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者是贫富间的“缓冲器”,社会的“稳定器”,经济的“助推器”,全面奔小康的“加速器”;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靠大力发展经济,与此同时,深化分配领域的改革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就是其中重要的好对策。  相似文献   

13.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首次提出的新目标.全面发展经济,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根本之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关键;发展教育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有效途径;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而如今中等收入者比重还很小,还存在着制约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的因素。应通过规范初次市场秩序、加大政府宏观调空力度、提升人力资本、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中等收入者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力促更多的人以正当途径进入中等收入者群体。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各阶层中,中等收入阶层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是社会稳定和建设的主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应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完善分配政策,调节税收政策,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实行福利政策一体化等多种途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相似文献   

16.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让人民过上全面富裕小康的生活,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中等收入者是近年来频繁使用的一个新名词,专指生活水平、社会地位处于中等层次的社会群体。权威人士推定,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扩大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中等收入者的比例会上升一个百分点。当全市人均GDP跨入7500美元水平线时,预计上海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将达50%以上。有人对中等收入者的形象特征与生活方式作过勾勒:年龄在30-50岁之间,穿着体面,看各种印刷精美的杂志,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有不错的工作,自己驾车或出门就“打的”,经常出没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酒吧、咖啡馆等时尚场合,还有各种周末party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视野中的中等收入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后,各种传媒上有很多讨论中等收入阶层的文章,这些文章多数是在刻画中等收入阶层是怎样一种生活,就像人们在刻画边缘群体或布波族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一样.这种被塑造的典型中等阶层生活图像是:"三间房一部车,月薪收入五千多,消费手持信用卡,周末郊外找快乐".这让人想起过去北方小农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以及过去小农朴素的生活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过程中,我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处于游移状态和社会边缘的知识群体,即自由职业者。他们主要从事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多数人有数目可观、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有较高的自由度和较大的自由空间;他们具有群体年龄轻、文化层次高、就业范围广、政治参与强、社会认同感差的基本特征;他们普遍感到在社会政策、亲朋好友、预期发展等方面有较大压力。自由职业者阶层的形成有体制转轨、政策调整、市场开放等外部因素和利益驱动、生存压力、价值实现、个性张扬、教育年限延长等内部原因。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社会阶层之间的人员流动无论在流速还是在流量上都会有大的增加,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也会逐渐增多,并成为社会中等收入者阶层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等收入者比重过低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思路为:深化改革,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投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就业歧视政策,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部分:居于上层的强势群体、居于下层的弱势群体和居于中间的中等收入者,而最稳定的社会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因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就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