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研发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上海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研发产业的投入结构、销路结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感应度及感应度系数等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研发产业与相关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和波及程度。  相似文献   

2.
以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物产业、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国民经济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建立了相应的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产业关联理论,进行产业关联分析,计算出上述三个产业的带动度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以此比较分析它们及相关行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战略性地选择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突破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及行业,同时提出它们各自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12年北京地区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等指标,定量测度文创产业与北京地区经济各部门的前后向关联程度和波及效应,揭示文创产业的投入结构和产出去向。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自身的内部关联最明显,对计算机、金融、批发零售等的后向关联较大,对批发零售、金融、资本市场等的前向关联较大。对波及效应的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低于地区产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产业投资的主要形式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效应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而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运用投入产出法定量地对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备产业部门总产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六个大的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进行了研究来综合考察我国产业投资的波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备受重视,规模不断扩大。可以预计的是,该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将更加紧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将加大。然而现有文献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采用2007年、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再生资源产业的关联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① 再生资源产业前向关联大于后向关联,即对下游产业(如钢压延产品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部门)的支撑大于对上游产业(如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等部门)的拉动;② 再生资源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于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③ 再生资源产业投资效应最强,就业和出口效应较弱,消费效应为零;④ 样本期内,产业关联和宏观经济效应均有所提升。可见,该产业未来的发展势头良好,除了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之外,也将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产业关联效应的描述分析,基于产业复杂网络构建了由产业关联个体、产业关联层级和产业关联整体构成的关联结构指标。利用国家和山东省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发现化学、金属冶炼加工、交通与信息设备制造、物流和金融等产业关联效应较强,是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和经济基础结构主干产业,体现了我国工业化后期和信息化前期的结构演化特征,但总体上关联效应的区域与产业异质性较强。在"供给侧改革"、"双创"的背景下,我国需以构建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低公共成本的资源获取与转移方式和宽松的成长环境来提升企业和社会大众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为核心,在产业关联层面上"建链"、"补链"和"强链"并重,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产品供给关系、加速传统资源类产业升级和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通过促进产业技术持续创新,从根本上带动产业结构跃升。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以往节事经济影响研究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测算基于SNA的奥运会产业关联效应测算模型,并通过模型设计的条件、测算体系的形成以及新旧投入产出模型流量的关系等对其进行理论论证,指出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可用于进行节事活动对各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测算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文章部分结论有: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最高,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最弱;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在减弱;第二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在减弱;辽宁和黑龙江的生产性服务业在2007和2002年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型"行业,而吉林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由2002年的"高附加值、低带动型"行业转变为2007年的"低附加值、高带动型"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且2007年的系数小于2002年值;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度系数,因此东北三省应该主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投入产出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产业关联网络模型,利用2002~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四个时间节点的产业关联网络,发现产业关联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即多数产业部门之间通过一个产业即可发现投入产出关联。通过度、中间中心性以及关联度等指标对产业关联网络脆弱性进行分析发现,多数产业的度数小于平均度数,度数较大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基础产业,而且这些产业多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如果发生问题,危机更容易波及整个网络,但这些产业之间对于去掉一些链路不敏感,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健。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创意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之间关联关系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本文根据上海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资料,通过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分配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等,揭示了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对最终需求具有较高的感应度。由于创意产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资源消耗少、联动效应强、产品附加值大等特性,发展创意产业可以充分发挥上海在地理环境、经济、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普罗米修斯》2012,30(4):417-436

Modern growth theory acknowledges that a country's economic prosperity depends in large part on its capacity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however, supports the view that not all sectors are equally innovative. As a result, it seems desirable from a public policy perspective to identify and promote sectors displaying both a high innovation rate and,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 high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t is frequently argued that the high-tech industry sectors, in contrast to low-tech sectors, satisfy both conditions, with the clear implication that public policy should be directed to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sectors. This approach raises at least two important issues. The first is whether such classifications can be meaningfully constructed given both the intractability of the concepts involved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data collection. A second issue is the basic assumption that policy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because they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growth.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while it may be possible to construct indices of technological intensity that are useful for some purposes, the ones that are currently proposed do not, in fact, address question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firm performance very well. In part,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technicalities involved in formulating and operationalising the indices, but it also reflects problems in the underlying premise, namely technology-intensive sectors are more growth-inducing than low-tech sectors. We call, therefore, for the adoption of a more sophisticated and detailed approach that would provide a sensible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es and new policy insights.  相似文献   

12.
R&D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方法考察了中国高技术产业R&D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但总体上稳步上升;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差距有扩大趋势;R&D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支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庆国  汪蕾 《科研管理》1999,20(3):62-68
本文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时期。转型的核心之一,就是使高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而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最缺少的不是科研成果,不是风险资金,也不是人才,而是一个激励创新、创业,并允许自由创业的、公平的环境体系。本文给出了构成这一环境体系的八个方面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项要求,是允许自由创业的、“无门槛”的企业登记制度和高技术企业的上市交易制度。后者极为重要,它可以使成功地投资于高技术企业的风险资金,以高回报的方式撤出相应的企业,又可以使成功的创业人的市场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形成激励机制,使风险资金和创业人才自动涌现,形成高技术产业自劝繁荣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杠杆支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不断革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创新发展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严重。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十年前后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变异系数与自然间断点法刻画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分布图,从时空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大中型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十年间总提升幅度约为20%,十年后两大产业创新效率均值约为0.7,距高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空间维度来看,四大经济区之间的产业创新效率差异有所减弱,但中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创新发展不均衡;传统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各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变化呈现出东部沿海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高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由纵向上的山西、河南、江西、广东四省与横向上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六省组成的“十”字型分布。  相似文献   

15.
华广敏  黄伟 《科研管理》2020,41(5):69-77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投入变化趋势,然后,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立足于国内增加值效率,分别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及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影响,探讨二者互动的内生机制。结果表明,除极少数行业外,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中间投入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效率提高;中国低端制造业除化工及医药制品业外,绝大多数低端制造业效率提高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中国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等高端制造业效率不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为此,本文提出中国应以创新为主要内生动力,加大对高技术服务业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运用2004-2019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了涵盖人力资本高级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镇化质量提升的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人力资本高级化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为0.198。人力资本高级化的提升主要依靠自身惯性,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其影响最小,城镇化质量提升是促进人力资本高级化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高级化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人力资本高级化和城镇化质量提升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高级化有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但长期效应有待强化。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镇化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阶段及其转换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成长期的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为更准确地反映高技术产业成长状况,提出高技术产业成长指数概念并构建其测度体系;运用高技术产业成长指数逻辑曲线模型,考量我国17个高技术产业的成长状态和阶段,并揭示其从初创期向成长期快速转换的机制.结果表明,近14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成长整体上可分为波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研究了北京中关村软件业、动漫业、数字出版业和数字影音业等高端创意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其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对比研究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该行业的前沿技术进展,研判中关村的行业核心技术在国内外的地位,认为中关村高端创意产业的核心技术尽管国内竞争优势明显,但与国际顶尖技术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文章最后总结了中关村现阶段技术需求重点,提出缩短技术差距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