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之洞和康有为原本不是冤家 ,在关于变革内政和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等问题上 ,两人有许多相同之处 ,可谓同路人。但是自从张之洞 1 898年抛出《劝学篇》后 ,两人关系却骤然紧张 ,甚至势同水火。那么《劝学篇》到底揭示了张、康两人文化观上的哪些异同呢 ?本文便是要从《劝学篇》入手 ,试图探讨张之洞和康有为文化观的异同 ,进而说明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之所以先支持康有为、梁启超 ,后又反对他们 ,并不尽是权术应变和个人恩怨的原因 ,而更多的是因为维新运动的发展超出了他的容许范围。一、尊儒宗经的异趣如果要对张之洞的文化观作一概括的话 ,…  相似文献   

2.
在维新运动的历史研究中,对于洋务派的评价,一般论者都持否定态度,并断言张之洞是反抗维新潮流的代表人物。这种看法,我以为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因此,有必要,就张之洞的评价问题作一些具体的考察和分析。戊戌变法时期的张之洞,他的政治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固然受其阶级的局限,但也不能说成是同顽固派站在一边。他一贯主张变法,反对冥顽守旧,他的变法思想和主张与维新派的变法纲领的相应部分基本上一致。总的来说,他参与维新运动,起了应有的积极作用。评价张之洞应当实事求是的从这个历史事实出发。  相似文献   

3.
《时务报》创刊,张之洞出资出力,得到了他的支持和拥护。因为在"救亡图存"的面前,张之洞求变通以救国的思想与《时务报》的宗旨合拍,成为张之洞支持维新派的一个基础,并且张之洞与维新派之间的许多变法主张具有共通性;对维新派来说,与张之洞合作,对加强自身力量和推动维新运动也是可行的。可以说,《时务报》的初创时期正由于张之洞与维新派双方都有相互靠拢的意愿,关系处于"蜜月"阶段。  相似文献   

4.
从维新运动兴起到戊戌政变之间,张之洞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报》维新派都倡导社会变革。深入考察张之洞的代表作《劝学篇》发现,在“救时”的大局下,在《时务报》时期,“求大同存大异”是张之洞处理与后者关系的准则,这使他与后者之间保持着既合作、认同,又矛盾、冲突的独特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维新运动的历史研究中,对于洋务派的评价,一般论者都持否定态度,并断言张之洞是反抗维新潮流的代表人物.这种看法,我以为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因此,有必要,就张之洞的评价问题作一些具体的考察和分析. 戊戌变法时期的张之洞,他的政治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固然受其阶级的局限,但也不能说成是同顽固派站在一边.他一贯主张变法,反对冥顽守旧,他的变法思想和主张与维新派的变法纲领的相应  相似文献   

6.
张謇与维新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与维新运动之间的关系用“若即若离”较为客观公允,即一方面同情,甚至支持或者直接介入维新活动;另一方面对维新又有微词而保持一定距离。这种复杂历史现象的造成,内因是张氏的阶级地位和思想状况,及其与维新派在一些观点上的分歧;外因是当时政坛上的几支活跃派别的制约。这些派别如翁同龠禾的帝党,张之洞、刘坤一的洋务派等,张謇与他们有更多的共同特征,他们都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于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具有改革精神,他们与维新派有同有异。张氏的“若即若离”,有利于维新运动的开始兴起,却不利于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劝学篇》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戊戌维新运动高潮中,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并进呈光绪皇帝。该书数易版本,行销200万册,产生了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劝学篇》被视为“在舆论上诋毁维新运动的一部代表作”,“起了破坏变法的作用”。这种说法,虽不无道理,但用它来概括《劝学篇》的全部写作意图和历史作用,便有以偏概全之嫌。其实,《劝学篇》就是张之洞的变法纲领,它既有忠君卫道的守旧之论,也不乏启蒙求变的开新之说,有重新审视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幕府中汇聚了很多当时的诗坛健将,著名的宋诗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陈衍,便是其幕中之宾。陈衍与张之洞诗歌派别不同,论诗旨趣有别,虽不是张之洞赏音所在,但陈衍正是在张之洞幕中提高了自己的诗作、诗论水平,并提出了著名的"同光体"理论。  相似文献   

9.
论康广仁     
“戊戊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是戊戊时期维新思想的出色宣传家和实行者。创办和经营《知新报》及大同译书局、倡导和组织妇女不缠足运动及女子学堂是他对于维新事业的重要贡献。他直接参与了百日维新,是维新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对于那场维新运动,他有独到见解,并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了那场维新运动,在维新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段维新派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妇女的解放,并把妇女解放作为资产阶段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倡导男女平等、反对缠足、主张婚姻自由、婚式从简、倡导晚婚晚育等一系列思想和主张促进了妇女的觉醒,从政治上,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他们创办女子不缠足组织和兴办女学的社会实践,从行动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妇女不缠足组织的和觉醒了的新型妇女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揭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并为辛亥革命时期和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与戊戌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是近代维新派中较系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少数“先进中国人”之一 ,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在戊戌变法过程中 ,他是实施变革最力、效果最好的维新派领袖。加强对黄遵宪及其维新思想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把戊戌变法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自觉利用报刊的功用,使其成为推进维新改革运动的有力工具,在思想启蒙、倡导民权和配合新政的举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遵宪是维新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时务报》的重要发起人,与湖南《湘学报》、《湘报》的创办也密切相关,他的办报实践与思想在维新启蒙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果迥然不同,这与领导者在战略部署、策略运用上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维新派战略上“躁进”,策略上“轻率”,没有抓住有利的改革时机。相比之下,日本明治维新领导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纲领,“稳扎稳打”地推进改革,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才干。  相似文献   

14.
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是中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发生碰撞时产生的。这一思潮影响广泛,引起了社会变局。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都提出了自己的重商主张,虽言论不一,但主要商业思想较为一致,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商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代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有两次教育上的合作.一是在洋务运动期间,传教士进入洋务机构和洋务学堂工作,充当技术人员和教师.二是在维新运动中,传教士积极游说于维新人士之中,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方案,试图革新中国教育并获得新式教育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6.
转型、困惑与出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世纪之交美国社会经济的巨变和转型促成了“进步主义运动”的兴起。运动的倡导者源自美国社会各主要阶层和集团,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将其维系在一起。作为自由主义改革的集大成者,这场运动从19世纪后期美国的各类改革实践中汲取营养,以之作为渊源和动力并有所超越。由于该时期美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进步主义运动”也蕴涵诸多悖论,对其加以准确释读对于观照普遍意义上的资本主义转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美国妇女(主要是指中产阶级的白人妇女)积极参与,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禁酒、保护女工和童工、设立少年法庭等方面,特别是1920年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胜利,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妇女运动逐渐远离了分离领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的一个应变、自救运动。奕新、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官僚把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他们的领导下,改革者们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这时期教材种类日益增多,内容渐趋丰富。从此,科技方面的教育内容在中国学校中得到承认,所编译西学教材在与一统天下的传统教材的抗争中争得了一席之住,并日渐被重视。  相似文献   

19.
胡适、朱自清、刘延陵同时为汪静之《蕙的风》作序,是想以此为平台表达各自对新诗的意见,希望以林纾、严复为代表的守旧派顺应时代潮流,改变对新诗的敌视态度,停止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这几篇序言表现了新文化运动同仁对文学论争话语空间争夺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时期,为了减轻变法的压力,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的思想,但这一思想让顽固派对维新变法更为惶恐,洋务派对维新派也由原来的同情变为离弃,维新派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且最终走向分裂。托古改制思想非但没有清除维新路上的绊脚石,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