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唐代诗人李白置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考察其创作所达到的“时代高度”,举诗风改革大旗,引导唐诗进入健康发展的新纪元,以充满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诗作,展示盛唐由治而乱的历史画面,用多样体式进行创作,把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2.
霍丽 《学语文》2009,(4):10-11
高二上学期的选修课,我们选用了人教版的《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拿到这样全新的教材,面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诗歌,学生的眼中闪动着好奇和兴奋的目光。可是老师们却有了很多的担忧:学生多年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熏陶,已初步养成了自己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面对外国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上与中国诗歌的不同,学生能理解和把握吗?  相似文献   

3.
成文华  黄莲图 《广西教育》2014,(14):118-120
以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古代诗歌"部分为蓝本,从并称作家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三方面展开对比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外化交流大潮的激荡下,岭南近代诗人群体禀具了“创作个性新质”、“人格素养新质”和“学观念新质”。3种“新质”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崭新的近代诗歌题材时表现出特殊的表达能力与表达习惯,体现了岭南近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相异的风格,反映了岭南近代诗歌风格的历史性嬗变。嬗变后的岭南近代诗歌表现为史诗式风格、新组诗风格、杂歌谣风格等3种基本风格类型,它们是对中国传统诗歌风格的挑战、叛逆与超越,对近代及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玄言诗开创了说理诗的新体类,同时,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平淡风格也有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的发展存在着承旧开新的共同轨迹,但六言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却没有其发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明显线索,始终处于诗歌由俗变雅的过渡之中的一个重要阶梯,成为其它诗歌体式的附庸和点缀。但纵观整个中国古代诗歌体式演进的规律,由诗而发展词,由词而发展为散曲,六言诗在其中却起到了或显或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意境说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诗歌的创造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唐诗的意境创造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此时代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更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主张诗歌要有民族风味。所谓“风味”,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骨”、“风力”、“风骨格力”等范畴的内涵有紧密的联系,是指诗人内在的情感意志通过语言体式、艺术表现手法等外在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审美感染力的艺术特色,即诗文的独特风格所带来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毛泽东诗词富有民族风味,所以赢得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李调元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按照内容和风格的不同,其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乾隆二十八年前其求学于川、浙时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讴歌田园之作;乾隆二十八年到五十年其步入仕途,诗歌多写仕宦坎坷、民生凋敝和岭南风俗;乾隆五十年后其归隐乡里,诗歌多为抒发性灵的闲适之作.李调元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风格、体式、语言等独具特色,在清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学的画廊中,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其中有不少古典诗歌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材料,它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进而更好地体昧诗人的思想感情大有裨益。因此,在诗歌赏析中应关注民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体繁富复杂,依次嬗递,各具特点,但格律化趋向是诗歌体式演进的主要特征,在诗体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时代和民族审美心理结构和文化精神结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文学观念,审美观念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是它萌生衍化的因由。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连连出现,这里着重从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方面谈一谈解题要领。一、常见诗歌语言风格要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能用来形容诗歌语言风格的词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圆满、完善的综合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体系的规范下,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式自《诗经》以来就不断追求尽善尽美的理想。从楚辞始,诗歌体式在散文化和音乐美方面进行着互补探索,辞、赋仿重遣词造句的自由精丽,乐府偏重音律的整齐和谐。唐宋以后,诗体美的具体体现为格律,元曲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格律诗体的尽头。近、现代新诗体式的革命在所必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农业诗歌与人类的农业劳动相始终,能够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中国古代农社会,是研究中国农业历史及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信史资源。然而,这些农业诗歌以各种形式散见于浩瀚的古代文献中,难以研究,利用。展开对古农业诗歌的研究。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本文对农业诗歌的作用,特点以及古今农业诗歌研究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先秦两汉诗歌体式嬗变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先秦、两汉的二言、四言、骚体、乐府与五七言古体等诗歌体式的嬗变轨迹,阐述了五七言诗体之所以滞后的原因,认为古代诗歌体式的嬗变呈简朴向繁富发展的趋势。其内因主要是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齐言化与杂言化、音乐化与诗化,俗化与雅化,自由化与格律化等多对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瑰丽奇葩,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作品篇目的增加,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语教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出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连连出现,这里着重从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方面谈一谈解题要领。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的第一部诗歌集《红烛》,全部内容意蕴凝结而成“红烛”精神,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时代特色,以自由体式抒写闻一多浪漫主义的情怀,艺术上最大的特征:想象奇特,感情丰富,章节和谐,辞采华美,意象鲜明,正体现了闻一多早期的诗歌艺术观,即具备“幻象,感情,音节,绘藻”这四种诗歌原素,特别是诗歌意象的营造和抒情方式的选择,表现了闻一多当时的化情感特征和个性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叶守义 《学语文》2010,(2):28-29
中国古代诗歌灿若星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为了传承这一瑰宝,每年的高考也把此作为一个必考内容。如何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闻一多先生克服了诗歌创作中的浮躁现象,不仅创立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歌文本模式,而义还在新诗的戏剧化文本模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当前,研讨闻一多的诗歌文本体式对推动新诗形式的民族化、多样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