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代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讲了这么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化的办公室,所有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在这里除了课程内容有了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20世纪  相似文献   

2.
网络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地球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巨人,信息网络成了他的“中枢神经”。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构和整合,在政治、经济、化等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激烈的冲击,并已逐步蔓延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面对网络发展的浪潮尼葛洛庞帝就曾明言“……民族国家根本不需要经过一场混战,就已经消失无踪。毋庸置疑,国家的角色将会有戏剧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他的畅销书《数字化生存》中说,过去我们生活在原子时代,将来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这并非哗众取宠,仔细看看你的周围,你会惊讶地发现,随着电脑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生活的空间,真是一个数字世界了。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与学生网络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网络道德凸现——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冲击“互联网络是人类共同创造的全球性的信息中介系统,是全世界无数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不断绘制而又永远绘制不完的变幻莫测的巨型图画。尼葛洛庞帝说:‘无论在字面上还是实际运作上,推动变革的都将是互联网络。互联网络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因为它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大众网络,而且也是因为它是在没有设计师负责规划的情况下,自然演变而成的,就好象乌合之众般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正>一.故事切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同学讲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一书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信息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因为随着以网络的普及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人类的学习与生存方式将发生全新的变革;我们中华民族要在这场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其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对于我们相对落后封闭的西部贵州!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教师教育方法,建构开放型教师教育模式。这里所说的教师教育,它涵盖了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两个方面。目前…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张建新博士在《人本化——信息社会的一个教学观念》一文中,引了一个段子:“19世纪中叶的一位外科医生和一位教师穿过时光隧道来到现代,但他们两人的遭遇完全不同。外科医生不认识任何手术器械,不知道如何动手术,因为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那位教师掸去身上尘灰,拿起教鞭,却仍然可以成为今天的教师。”善意的嘲讽,却传达了一种意义,教师表达的古老,他非常担心,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人本精神的丧失,使受教育者的精神在漂泊中,难以安身立命,难以与现实相处。 “学生研究”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  相似文献   

8.
编辑与社会的关系是编辑社会学的主题.尼葛洛庞帝敏锐地意识到了数字化时代编辑工作革命性的变化:编辑选择性功能发生转换;读者编辑化;编辑工作社会化;编辑工作电脑化;编辑艺术化.对这些思想进行探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数字化时代编辑与社会的复杂、多元的关系,并帮助我们指导新的编辑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芥子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他下令让人为他写一部历史。一部十卷本的历史写完了,国王不满意。压缩为五卷本,国王还是不满意。最后他的历史被缩写为"他诞生,生活,死亡"。这位国王是一粒伟大的芥子。我们应该仰望他,而同时我们也应该再次读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犹太教法典》里。一天,智者可尼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  相似文献   

10.
一百年前的一位医生和一位教师,穿过时间隧道来到百年后的今天。当他们要想谋一份职业的时候,医生发现,他已经无法胜任今天的工作了,从诊断方式到医疗器械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教师却比医生要幸运多了,因为他发现今天的学校比百年前的学校除了课程内容稍有变化外,基本上还是原样,那个黑板擦甚至比他以前用过的还要破旧一些,于是他拿起教鞭,很轻松地开始了百年后的教书生涯。虽然这个“故事”有一些讽刺,不过百年来教学手段的变革确实不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这一切将要发生巨变。因为还没有一种技术能…  相似文献   

11.
拥抱数字     
“拥抱数字生活,连通缤纷世界,创造美丽人生”。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同学马军参与新浪教育网上评选“校园数字之星”活动提出的数字生活时尚宣言。浏览偶见,感到此宣言可算这个数字时代里既时尚又前沿的典型理念之一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便对数字化前景作出了大胆预测:“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诚哉斯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向数字化全面迈进。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无论是工厂还是农村,无论是教育还是科技,无论是安居还是乐业,数字生存深入了现实社会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时代教师权威的转型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 ,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像信息高速公路一样 ,把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 ,地球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巨人 ,信息网络成了他的“中枢神经”。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构和整合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激烈的冲击 ,并已逐步蔓延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面对网络发展的浪潮尼葛洛庞帝就曾明言“……民族国家根本不需要经过一场混战 ,就已经消失无踪。毋庸置疑 ,国家的角色将会有戏剧性的转变 ,未来越来越没有国家的发展空间。”1毫无疑问 ,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网络发展冲击的前沿—…  相似文献   

13.
冷玉斌 《师道》2007,(8):50-52
《麦兜故事》里,麦太太给麦兜讲床边故事,准确地说是床边训话:“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早起,他很长寿.““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他就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他不孝顺,有一天,死了.““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听话,有一天,他死了.“……今天早上听课,听着听着走神了,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故事情节.当然这与授课教师和学生没什么关系,他们很用心,表现很好.我走神完全是因为这篇叫做《蒲公英》的课文.……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上《人贵诚信》这一县级公开课时,首先讲述了自己曾有过到银行做了贷款未能及时归还所遇到麻烦的故事。贷款的故事讲完后,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话题:你知道这个故事能说明什么吗?  相似文献   

15.
肖川教授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谈到拒绝职业倦怠时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乐的弟子把买回来的盐放在一杯水中,  相似文献   

16.
宛平阔 《红领巾》2014,(10):6-6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曾经获得多个国际电影节大奖,电影讲述了一位老妇人陪同一个孩子去远方寻找孩子的爸爸的故事。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这部电影之外的故事。年轻的电影导演沃尔特需要从全国的小孩中挑选一位男主角。这天,他因事来到一个车站。一个擦鞋的小男孩要为他擦皮鞋,他当时拒绝了这个孩子。于是,这个孩子问沃尔特能不能借给自己一些钱买个面包,等擦鞋挣了钱一定会还给沃尔特。  相似文献   

17.
向你介绍我     
Hai!知道我的故事吗?没听说?也难怪,我本来就是个比较内向的人,遇到陌生人话都说不出来,认识我的人当然不多了。 1989年一个充满希望的早晨,一个小生命轰轰烈烈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年轻的父亲用他能买到的最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名字是人们所熟知的,但对其教育思想的把握却未必准确.从某些论著中对赫尔巴特不恰当的评价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目前教育理论界一般把赫尔巴特称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而把杜威称作进步教育或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而且认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恪守教育者受教育者的鸿沟"."单方面强调教师的绝对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而压抑和贬低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能动作用"."只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很少认真研究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中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上,只考虑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  相似文献   

19.
电话约定之后,一位女士来到心理咨询室,满脸愁容地开始讲她愁苦的故事: “马老师,您快帮帮我吧!我的女儿怎么把我当敌人一样?她有心里话只和爸爸说,和我根本就没有交流,我根本不了解她,不知道她到底心里想什么。那次她中午放学没有  相似文献   

20.
学习了《负荆请罪》一课,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这个故事的起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攻城无数,屡建战功,被封为上卿大将军,他为人襟怀坦荡,勇于知错就改。蔺相如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宦官缪贤的门客,智勇双全。当时秦昭王听说赵国有一块和氏璧,他很想得到这块宝玉,于是派使者送信给赵惠王。信中说,愿意用十五个城邑来换赵国的宝玉。赵王知道秦王用城邑换宝玉只是个幌子,但是,如果不给,又怕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后来在宦官缪贤的举荐下,派蔺相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