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考述庆阳北石窟代泾州临泾县令杨元裕、宁州丰义县令安守筠,本县令柳公图等三则造窟和重修石窟寺的铭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造石窟的主要功德主是泾宁二州地方官吏和一般平民  相似文献   

2.
太清宫乃唐朝地位极为尊崇、极为特殊的尊祖重道的大道观,同时也是当时道教的最高学府,道教的学术研究机构——崇玄学、崇玄馆的办公所在地。唐玄宗及其后诸帝出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需要,其道教造像秩序以尊祖崇道、外儒内道为设计理念,依据造像人物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身份,在选材用料、比例大小和在建筑空间中的安放位置方面,进行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匹配设计和空间安排,将祖先崇拜、道教信仰和政治艺术整合为以造像艺术为中心、以道教科仪为特色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须弥山石窟的主要构成形式、造像特征及其与周边石窟的演化承袭关系。  相似文献   

4.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通过佛像来表达其教义理论是最直接、最具体的表达方式。历史上佛教造像材质非常丰富,包括石、木、泥、金铜等。每一次材质的变化都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承德外八庙藏有各种材质的佛教造像,这些造像代表了康乾时期宫廷造像极高的工艺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5.
云冈石窟     
《历史学习》2006,(4):19-19
云冈石窟在今山西大同市西16公里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00余尊,高者数丈,低者数寸。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太和十九年(495年)迁都洛阳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前后历时百年。其中最昙曜五窟开凿最早,艺术成就最高,  相似文献   

6.
青州市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出土以后 ,立即引起了强烈地反响 ,它们那变化多端的造像风格 ,各具特色的人物造型 ,维妙维肖的面部表情 ,都为我们展现出一种特殊的佛教造像艺术特征。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教造像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为青州出产的石灰石。这种石灰石 ,质地细腻 ,硬度适中 ,易于雕刻。青州地区有着传统的石雕工艺技术 ,汉画像即为汉朝的代表作品之一。青州地区有着极高的石雕工艺传统。龙兴寺出土的窖藏造像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创作出的一批佛教艺术精品。这批精美的佛教艺术作品 ,刻有佛像、菩萨像、飞天…  相似文献   

7.
太蓬山目前已发现龛窟104个,造像1470身,主要分布在太蓬山透明岩周围的石壁上,以唐宋两代最多。太蓬山石窟造像题材丰富,以千手观音、千手佛、西方净土变浮雕、天龙八部造像等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主要运用相关佛教知识与语言学知识,着重从字形与意义入手,对北朝造像记中的别字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9.
唐代四川道教摩崖造像别具特色,丹棱县龙鹄山造像以天尊、老君为其主要内容,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及四川地区的民间信仰,可以说元始天尊、老子的崇拜加上《道德经》、《本际经》四位一体构成了唐代的道教信仰。天宝九年的松柏铭碑更是透露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研究唐代道教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从构字到文版工艺整体构成看,甲骨文字作为意象性的字符体系,其生成的因素之一是受制于华夏民族文化中一种原始内驱力,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审美心理机制。概而言之,其主要是表现在华夏先民的主控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占主导优势以及深沉的民族集体潜意识倾向。应该看到,探明此问题有利于认识汉字的起源以及我们华夏族自身的人格动势等规律。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博物馆藏临淄龙泉寺遗址的一批佛教文物,包括北朝丈八佛造像两尊、北朝菩萨造像两尊、北朝大型石碑首一件、龙泉寺记石碑一件。这批文物保存完整,雕刻艺术精湛,是我国现存北朝重要的佛教文物。其中双丈八佛造像最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现存同类北朝丈八佛造像的比较,进一步探析丈八佛的起源以及两佛并立布局的深层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康熙帝与多伦诺尔汇宗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名的多伦会盟之后。康熙帝应允蒙古各部贵族的要求,选择多伦诺尔敕建汇宗寺钦定陈设布置。汇宗寺的建成,在清前期对加强蒙古地区的统治和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多伦地区的宗教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问寺是专门学习喇嘛教教义和研究喇嘛教修持的寺庙,与政治的联系不甚密切,培养了大量的学僧、医僧以及密宗修持者。内蒙古地区有多座学问寺,如包头市的五当召、锡林郭勒盟的贝子庙和查干敖包庙等,本文对几座著名的学问寺作了概述,阐述了学问寺的教学特点,并论述了学问寺对内蒙古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藏族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肇始于公元五世纪,兴盛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藏族寺院教育活动具有入学程序严格、寺院戒律森严、教育内容丰富、日常生活单调,等特点。寺院教育活动涉及语言文字、藏传医学、天文历算、舞蹈艺术等教育。该时期的寺院教育活动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是一对共生的文化单元,研究塔尔寺离不开塔尔寺六族,研究六族同样离不开塔尔寺。本文要述塔尔寺与寺属六部落相关研究状况,并找出新的研究空间,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文物保存环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着重论述了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并通过多个实例说明了文物保存环境的破坏给文物带来的种种损害,指出了整治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为整治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襄樊三国时段地下遗存主要集中在襄樊城区;从发现的地下遗存的分布状况和墓葬规模、时代特征等分析,他们与当时襄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是相适应的;虽然襄樊三国时段的地下遗存发现不少,但相对较为零散,发掘工作不完整,对他们尚缺乏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王士禛歌行体咏物诗所咏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文物、动植物和日用器物。咏文物古玩尚典实,咏动植物多生气,咏日用器物重情趣。他在对所咏之物进行从形相到神理的多层次摹写的同时,往往把人生的意气灌注其中,实践了其“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的咏物规范。  相似文献   

19.
女娲是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最久远、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留存在汉水流域的女娲文化和女娲文化遗迹,最古老久远、最具实物史证、最详实典范,也最为风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因而,也就最为鲜活生动、深入人心,这些特色充分说明了汉水流域的女娲文化遗存极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充分显示汉水流域女娲圣地竹山县建造女娲公园、振兴地方旅游经济的充足理据.  相似文献   

20.
营盘山古蜀文化遗址是长江上游地区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它代表了5000年前整个长江上游地区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准。本文拟就建设营盘山古蜀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园区的必要性、旅游前景、设计理念、开发举措、规划构想五个方面的问题略抒管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抛砖引玉,进而推进营盘山古蜀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