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李蓓蓓 《学语文》2002,(2):40-40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巴尔扎克葬词》)。雨果这句满含深情和诗意的赞词,是对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一生最精辟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以下简称《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3.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三册选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下简称《假》)和法国作家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以下简称《巴》),这两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堪称典范。可能是由于译者的疏漏,文中出现了一些语病,现分类选析如下,以期与广大读者朋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导入 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8月20日,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他的好友,法国浪漫主义运动领袖雨果冒雨来到公墓,面对前来悼念的法国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6.
【解读巨人内涵】巨人,以勇力称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以思想领先,探幽发微,破时代之迷雾,启心灵之愚顽。雨果说:“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巴尔扎克葬词》)  相似文献   

7.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相似文献   

8.
看到《巴尔扎克葬词》的标题及作者雨果的名字,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的雨果,会怎样评价同一时代的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的巴尔扎克呢? 说到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对文学史或对文论略有了解的人,马上就会想到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著名评价。恩格斯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在当时的社会革命运动中,他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导入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8月20日,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他的好友,法国浪漫主义运动领袖雨果冒雨来到公墓面对前来悼念的法国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板书课题)。怎样学习呢?我们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板书“探究”)。这节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探究,一是诵读,探究作者的情感和思路(板书“诵读探究”);二是品析,探究课文语言所蕴含的哲理与深意(板书“品析探究”);三是比较,探究这篇演讲词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板书“比较探究”)。二…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   1.情和理的融合。   2.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介绍法; 2.讨论法; 3.比较法。   媒体设计   投影仪: 1.罗丹博物院巴尔扎克塑像图片; 2.比较阅读表格; 3.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放音机:配乐导入语;课文配乐录音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  相似文献   

11.
[单元概况]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重在鉴赏课文中所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深刻丰富的语句。课文有鲁迅的《灯下漫笔》,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韩少华的《记忆》,屠格涅夫的《门槛》,郭沫若和罗素的短文《〈鲁迅诗稿〉序》与《我为何而生》。本单元课文的体裁多样:有杂文、悼词、散文诗、序言、随笔。同时都出自名家之手,自由活泼,又基本上以议论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既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说者没有用低沉的语调,也没有用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课题《巴尔扎克葬词》细节设计教师先展示课件(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接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给巴尔扎克的所有称谓,再让学生挑一个最合适的称谓给巴尔扎克,并说明理由。最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改编、自创一句话作为给巴尔扎克的献词。教师也给出两句话作为示例:“你是承受苦难、净化灵魂的大丈夫。”“你走了,人间喜剧依旧没有落幕。”细节欣赏这一教学细节有三点值得赞许之处。第一,构建了丰富的知识空间。这个细节设计分两个空间层次:一是让学生找称谓,说理由;二是让学生找语句,再创造。第二,两个层次之间有着内…  相似文献   

14.
记得在第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哈尔滨师大附中谭伟老师讲授的《巴尔扎克葬词》一课以无可争议的高分得到了专家组和观众评委的一致好评,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面对一篇学生没有预习、而且理解起来颇有难度的译文,谭伟老师通过提问、归纳、朗读、迁移等环节,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不但完成了即定的学习目标,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人文情感,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素养。课中设计的“有问题找同学”的教学环节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划尤其值得思考和推敲。在简单介绍了巴尔扎克和作者雨果后,谭伟老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2002年执教高二,使用人教社2000年12月第二版教材,其中的第18课《巴尔扎克葬词》,编者注说, "选自《中外演说名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编入课本时,编者参考其他译本,对译文作了一些改动。" 对照阅读有关资料,发现不少地方的确改得很好。如将评价《人间喜剧》的艺术水平的  相似文献   

16.
雨果(Victor Hugo)的<巴尔扎克葬词>(又译为<在巴尔扎克先生葬礼上发表的演说>)是一位文学大师评价另一位文学大师的演说佳作.由于该篇课文涉及到两位作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创作,涉及到西方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语境,这就给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鉴赏带来了难度.笔者以为,该篇课文是中学语文课本中较难篇目之一.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其进行了基本到位的整体把握与鉴赏说明,但白璧仍有微瑕.现试举一例以与该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7.
何崇见 《考试周刊》2011,(64):24-27
《九三年》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尝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来解读雨果在小说中通过人物行为所寄托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另一位法国文学大师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这样说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法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泰纳在其《巴尔扎克论》中评价道:“巴尔扎克跟莎士比亚和圣西门三人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人性的最丰富的文献馆。”自然主义小说大师左拉也将巴尔扎克誉为“天才的创作家,未来文学最强有力的工匠。”巴尔扎克以庞大的作品总集《人间喜剧》,为…  相似文献   

19.
《人间喜剧》作者的《中国与中国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在一九一五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说部丛刊”第二集,就收入了法国巴鲁萨的《哀吹录》。作者巴鲁萨即后来通用的巴尔扎克。最早同中国读者见面的巴尔扎克的作品,怕是这里用文言意译的四个“哲学小说”的短篇。它们是《别了》、《耶稣·基督在福郎德》、《红客店》与《罪犯》。我们往常谈论现实主义,谈起巴尔扎克来,就象谈论浪漫主义,一定会说起他的朋友雨果那样。解放以来,《人间喜剧》的大部分长篇短篇有了译文,比较重要的“引言”、序文,书评和政论,作为研究的资料,也被介绍过来。  相似文献   

20.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这是雨果在巴尔扎克安葬仪式上所说的话。奥诺雷·巴尔扎克(1799—1850)虽然只活了五十一岁,却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在欧洲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的宏伟巨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