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4-555
大连化学物理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和界面催化研究组傅强、马丁和包信和,与理论催化研究组李微雪等合作,借助贵金属表面与单层氧化亚铁薄膜中铁原子的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界面限域效应,结合表面科学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3):397-397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研究组基于“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铁中心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  相似文献   

3.
正潘秀莲潘秀莲,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她长期致力于碳基纳米材料和多孔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催化转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团队一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上提出了碳纳米管催化协同限域效应的新概念,创建了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的新催化过程,发明了乙炔氢氯化非金属催化剂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面上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4.
获奖个人李灿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科技贡献:在光谱上鉴别了表面超氧和过氧等分子离子氧物种以及在低温下观察到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态;在国际上最早将紫外拉曼光谱应用于催化研究,筹建了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在表面上和纳米孔中合成手性催化材料;发展了用于超深度脱硫的乳液催化技术。发表论文26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12件已授权)。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04年获得“InternationaClatalysisAward”。李灿现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5.
作为关键和核心技术,催化在能源、环境、农业以及人类健康等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纳米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纳米体系的电子调制为理论基础,通过纳米层次对催化剂形貌的调变,高活性晶面定量设计和控制暴露得以实现;从理论上预示并实验验证了碳纳米管的“协同限域效应”和金属??氧化物的“界面限域效应”。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并在CO氧化、合成气定向转化和燃料电池相关的催化过程中得到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许琪     
正许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等重性脑疾病研究,曾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863课题1项、973课题3项、863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医科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神经科学与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研究"首席研究员。现已在《自然》《自然·遗传学》等SCI期刊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0余篇。现任《Molecular Cellular Epilepsy》、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51-452
1 首席科学家包信和  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195 9年 8月生于江苏省扬中市。1987年 7月在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 1989年 8月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Fritz Haber研究所从事金属催化理论研究。 1995年 5月回国。研究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用原位、动态方法观察反应过程中金属催化剂表面在时间和空间坐标下发生的结构自组合效应以及由此导致的非线性表面反应动力学特征。近年来主要从事金属催化剂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在烷烃活化相关的新催化剂研制和涉及的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先后担…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198-199
1首席科学家 黄荣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获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1983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称号.曾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著编多部著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199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9.
人物名片     
正叶志镇,1955年5月出生于浙江苍南,博士,浙江大学材料系主任、求是特聘教授、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来主持国家"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面上基金等2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国际期刊JACS、AM、APL等收录论文近100篇,论文被引用6000多次;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三等奖7项;国际大会报告、邀请报告30余次。  相似文献   

10.
有机化学     
正基于纳米限域效应和毛细作用的"滴管状"电催化剂用于高效二氧化碳还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金钟教授研发团队利用瑞利不稳定性原理构筑了"滴管状"一维中空结构的Bi纳米棒@N掺杂碳纳米管(Bi-NRs@NCNTs)复合催化剂,在较低的过电势下可以将C O2高选择性地催化转换成甲酸盐产物。相关成果发表于Nano Letters。该研究借助瑞利不稳定性原理,在高温还原反应条件下通过还原、体积收缩、弯曲、碎裂过程,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4):282-284,321
1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执行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刘照光原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四川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四川省委省政府科技顾问团成员。1934年出生。长期从事植物生态学、资源植物学、资源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4部。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执行负责人吴宁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植物学会和四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63-664
分子在纳米孔道限域环境中扩散和反应显示了非常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理论工作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模拟。大连化学物理所包信和研究组(502组)在自行研制的一套与固体核磁共振仪耦合的动态催化反应系统中,采用激光诱导超极化129Xe技术,首次在模拟催化反应条件下直接观察到了甲醇分子在孔径为0.8nm的CHA分子筛孔道扩散和脱水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专家简介:陈力,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从事环境水文过程机理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主持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陆军工程师团、美国垦务局、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部分成果被国际学术专著介绍并多次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等组织的顶级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相似文献   

14.
化学材料     
正重大突破:煤气化直接制烯烃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等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简称为F-T)路线,创造性地采用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可将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纯化后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直接转化,高选择性地一步反应获得低碳烯烃。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这项成果被同行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认为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领导的团队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简称为F-T)路线,创造性的直接采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纯化后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高选择性的一步反应获得低碳烯烃。该研究成果于3月4日在Science发表,该反应过程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这项成果被同行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  相似文献   

16.
正专家简介:吉亮亮,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强场激光物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第一、通讯作者Phy.Rev.Lett.论文6篇,主持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获德国"洪堡学  相似文献   

17.
李铁     
正李铁,男,工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回国前任日本北海道大学助理教授。曾任国际学术会议COMODIA2008分会场主席、执委会委员,2010年中国科协年会新能源汽车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等;SAE,JSAE,JSME等学会会员;发表学术杂志及国际会议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7个。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14,(8):F0002-F0002
<正>王慧,女,现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研究员,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分中心常务副土任。长期从事肿瘤相关的营养、化学预防、靶向干预治疗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在Nature Genetics、PNAS、Clin Cancer Res、JCEM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影响.现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微生物分委会主  相似文献   

19.
<正>专家简介:孟颂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0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主持参与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与重点项目。先后在Lancet、Hepatology、PNA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发表论文30余篇。  相似文献   

20.
1940年3月生于湖南湘潭县,汉族。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层古生物专业,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政府津贴,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专著近百篇。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1963年投身于地质古生物研究并坚持研究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