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工作之一,老师累的精疲力竭,然而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那么,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呢,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英语作文的批改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在目前的高中英语作文批改中,我们往往还是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进行。这不但让老师的工作量变大,还不能针对学生作文中具体问题进行纠正,费时费力没效果。所以,提倡多样化的批改方式,用以“评”促“写”的策略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3.
缘起:山重水复疑无路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文却成了老师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4.
批改作文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写作水平.批改作文是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老师常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详改”,这样给老师增添工作量。当老师把批改好的作文发给学生时。多数学生只是看看分数或是评价等级。因而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的并不明显,教师为批改作文感到烦恼、困惑。怎样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赵银旗 《成才之路》2009,(13):46-46
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教师认真地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但全批全改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大家共同评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6.
徐琳 《语文天地》2009,(5):30-31
“语文难教.作文难改”.说明了语文教学难在作文的批改。学生一直误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学生写完了便完事。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而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体会教师批改的意图。因而。造成了作文批改劳而少功、写作兴趣索然的现象。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变单一为多样,化被动为主动.做到“百家争鸣”.既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可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7.
钱文河 《甘肃教育》2005,(10):20-20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大难题,不少老师受传统影响,至今仍沿用“精批细改”的老做法。然而作文发下后,学生只是粗略浏览一下得分和评语便将其束之高阁,其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这种被动局面呢?近年来,我尝试了“互动批改法”,即在作文批改中让学生唱“主角”,师生、生生之间互动配合,对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很有益。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或是评分式,或评级式,或是评语式……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是,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呢?笔者在教学改革中构建并运用了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  相似文献   

9.
蒋丽霞 《考试周刊》2012,(76):49-49
批改作文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学生作文数量多,批改中的少、慢、差现象时有发生,即便是认真批改了的,也缺乏很好的针对性、激励性、启发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老师批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地改.可是劳而少功。”那么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批改,避免“劳而少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0.
如何改变作文批改“老师改半天,学生翻一翻”的被动局面,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批改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吸收学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并逐渐放手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批改、发动学生相互批改和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批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可它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一般做法就是全批全改。由于学生增多,作文批改量加大,结果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即使老师精批细改、呕心沥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的作文,可是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学生对当时作文的印象已经淡薄了,多数学生连看都不看,更不认真仔细地研究,教师再进行评讲,劳而无功。这种由教师单向作精批细改的传统方式,收效低微,还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呢?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作文教改实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作文批改中,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若无其事。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下面将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来纠正或者说确定一种说法,改变一种视角。历来都说“批改作文”或者“作文批改”,我觉得有必要在“作文”和“批改”之间强调“学生”一词。“批改作文”或“作文批改”是一种只见文本或者说以文为本的视角。而“批改学生作文”是既见文本,更见作者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15.
王海霞 《阅读与鉴赏》2008,(11):46-46,45
在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常常是作文本交给老师,老师批阅之后又发到学生手里,学生看完老师的评语,就意味着此次写作活动已经结束了。  相似文献   

16.
吴丽珍 《广西教育》2007,(11A):22-22
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既要引导学生写作,又要批改、讲评,作为语文老师没有一定的写作水平是万万不行的。你看,引导学生作文需要技巧,而批改学生的习作也有所讲究,就批语而言,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 ,而事实上大部分却由教师在越俎代庖。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气呵成” ,很少回头去看 ,即使是看也是走马观花 ,把改的任务交给了老师。这样 ,老师则成了批改作文的主体 ,而学生反倒成了“旁观者”。笔者认为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能只重视写 ,而更重要地是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应把学生由“旁观者”推向作文的主体地位 ,逐步实现从以教师的批改为主到以学生的自改和相互改为主的过渡。一、以名人范例引导学生重视作文修改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无论古今中外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我国北…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为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老师们重视指导方法的研究,却很少有人在“批改”这一环节上改革创新,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生写老师批”。其实,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进行多元批改。不但老师可以减负,而且学生的作文也会因此而更精彩。那么该如何组织多元批改呢?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批改学生作文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批改作文也占去了我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一次,我隧堂摘丁一个调查,竟可怜地得出了一个结果:不看老师闺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和病句,不看老师写的眉批、总批的学生就有一半之多。问他们作文批改后先看什么?全鄙学生都回答先看老师批改的分数。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即只注重学生作文的横向比较,而忽视了学生作文的纵向比较。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往往打击了不少学生的写作兴趣,泯灭了不少学生的写作欲望,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人为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