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炜 《江苏教育》2012,(27):55-57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检查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们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但部分教师对于"课后反思"疏于认真对待,有的教师一学期课程结束了,教案中"课后反思"项目是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草草数语以应付学校检查。作为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2.
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因此,检查教案也就成了领导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且每次检查都能评出几本优秀教案。那么怎样的教案才是优秀教案?难道写得越多越细的教案就是优秀教案吗? 笔者认为:教案首先要允许具有个人特色,不应搞填空式教案。由于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实践经验的不同,以及各班级学生情况的不同,教案也必然各具特色。学校应当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允许百花齐放,允许教案具有个人特色。例如年轻教师的教案应当规范些、详细些,老教师对常规教学过程已经很熟悉,教案的重…  相似文献   

3.
张兰香 《甘肃教育》2014,(19):90-90
正多少年来,小学教师上课前必须先备好课,写出教案,而且教案内容要具体,形式要完整无缺,书写要工整、认真,否则就有"不认真"、"不敬业"之嫌。学校管理者也以检查教案来判断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久而久之,演化出一系列备课要求的条条框框,学校领导检查时逐条对照,死搬硬抠,愣是把教师查了个"不亦乐乎"。教师就是在这种状态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教学过程管理的日益重视和不断加强,学校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也越来越细致,许多高校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量化评估办法,这无疑是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表现,是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的有力措施,但是,在具体的教师工作量化评估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相似文献   

5.
时下,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案。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备课评估的依据。为此,许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抄写教案以应付检查。虽然学校要求教师持教案进课堂,然而,"进课堂"  相似文献   

6.
已往学校对教师教案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教案评估的依据。为此,教师花费许多时间去抄写教案集的教案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至于是否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预设教案倒居于次要位置。基于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今天,恐怕没有一个学校的领导不重视教师的教案,教导主任每半个学期或每一个学期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案完成情况,已是不成文的惯例;上级领导和教育督导部门莅临学校的检查,有一项就是检查教师的教案。当然,这些检查的前提是事先通知好的,突然袭击式的检查,很少发生过。正因为教案要检查,所有教师要写教案,写教案和查教案之间形成了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也是唯一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检查,教师自然也不用写教案,因为是为被检查而写的。在这样的逻辑下,教案成了检验教师工作认真不认真投入不投入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标准。这几乎成了每所学校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教学过程管理的日益重视和不断加强,学校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也越来越细致,许多高校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量化评估办法,这无疑是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表现,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的有力措施,但是,在具体的教师工作量化评估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相似文献   

9.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事业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学校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领导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上,让广大教师岗位成才。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让教师在教学常规中成才。学校制定了《教学工作常规要求》和《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在备、教、辅、改、考等教学各个环节上对教师的要求及监督检查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比如备课,我们强调教师课前必须写出规范性的教案,没有规范性的教案不能上讲台;强调备课要适当超前,不得临时抱佛脚.尤其是新任教师,必须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1/3的备课量;规定同级、同科教师要定时、定量集体备课,避免各自为政。在课堂教学中,规定必须依纲靠本,不得随心所欲、背离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强调教师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如火如荼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关于新课标理论谁都能头头是道地说上一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人仍然停留在老路上,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抓教学管理工作上,学校对教师的备课管理仍然停留在检查教案的课时数与书写质量上。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无奈地按照检查标准上面的要求去完成规定数量的教案,甚至有许多都是在检查前加班加点补抄的。教师被抄写大量无用的教案拖得精疲力竭,这  相似文献   

13.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备课观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师的评价中,查备课笔记或教案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指标。目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即教案并不是教师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相当一部分教师做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不得不做”,教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远没有落到实处。教案与教学“两张皮”的原因是什么?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做?为了发挥好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在一线工作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对此问题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上级教学主管部门评估检查、学校内部开展各项教学评比导致了教案程式化直至形式化,它不仅浪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助长了教学中的不实之风。对形式主义教案的批判,旨在使教案的编写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给教师备课一个自由的空间,使教师真正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现当前中小学在教案管理上存在如下问题表征:现象1:学校管理者认为,教案要检查,否则一些教师会"偷懒",但限于时间、精力,在具体操作管理中大多只能查一查篇数,看看是否是手写,字数是否达标准,是否按统一格式等等在形式与数量方面达到要求,然后通报一下谁没上交,谁篇数不够,谁不规范,就了事。现象2:收上来检查的教案少则七八十本,多则一二百本,特别是经过三五年,教案颇有"堆积如山"之势。那么,这些教案最终要"何去何从"成为大问题。一部分学校私下当废纸卖掉,或干脆丢弃。现象3:一些地区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出这样的规定:"教师没带教案上课,以严重失职论处,一经查实,立即‘调离’。"学校也将教师是否撰写、缴交教案作为评定教师业务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并在积分上明确体现出来。于是,教案被视为是一张判定教师是否合格的选票。现象4:教师对此怨声载道,认为教案应该撰写并缴交,但在管理上不应管得太死,卡得太严,关键要看课堂教学,而不是仅盯在教案上,以教案论英雄。一些教师采用抄现成教案,或干脆网上拷贝教案,或写集体教案来应付检查。上述,教案变成管理者一种放手也不是不放手也为难的"鸡肋",沦为教师一种简单为应付上头检查和执行日常教学常规的"形式"和"负累"。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学校教案管理的"服务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使得许多学校的备课形式演变成计算机备课,教师们从网上下载课件、参考网上的教学设计等等。这样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使得学校内部教师们的教案、课件及其它的教学资料共享,学校教导处如何利用计算机对教案、课件进行有效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0.
写教案是备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案的编写是教学准备工作的最后步骤,也是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它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条理化、科学化。教师写教案的过程,是艰苦复杂的劳动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预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求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十分重要。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过分注重智育、注重分数,造成了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