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其中的音乐课程标准对我国现有音乐教育大纲从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估诸多重要方面进行了深刻全面的反思,从而进行了全面改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迫在眉睫而又十分严肃的新课题。我们必须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以应对新形势、新要求。新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价值表述为: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深化了教育的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宗旨。在总结10多年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广泛听取一线教师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音乐课程的性质,增加了音乐内涵,丰富了课程理念,使音乐课程价值得以在教学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回顾我国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结合新课标课程改革要求,从音乐教师角色转换,探析音乐教师树立良好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的现实意义,指出音乐教师教学角色扮演的出路,从而为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推动音乐课程改革科学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教学的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大量在线课程的出现使得我国教育产生了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我国教育逐步走向了全人教育的方式。文章以慕课平台教学为例,分析当前通识音乐教学的改造方式以及在慕课上开展通识音乐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提供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教学的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大量在线课程的出现使得我国教育产生了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我国教育逐步走向了全人教育的方式。文章以慕课平台教学为例,分析当前通识音乐教学的改造方式以及在慕课上开展通识音乐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提供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各地高师音乐系、科配器法课程的设置随意性很大,这种状况既不能适应社会音乐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教育发展总趋势对全面音乐师资的需求。因此,配器法教学亟待加强,配器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修改现行配器法课程教学大纲的同时,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亟待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和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规模呈现不断扩大化趋势。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在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中仍存在诸多教育问题。本文以中职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课程为例,对当下教学现状分析,并给出初步的改革探索策略,旨在为构建合理音乐教学体系,培养幼儿教育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高中音乐也与其他学科一样卷入这次的改革浪潮中,摆脱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在音乐课程改革中也要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将本地音乐所具有的特色融入课程改革的主题框架中,这样有利于将当前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主体思想不断渗入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下面,笔者从正视"骨感"现状和追求"丰满"  相似文献   

9.
任莉娜 《时代教育》2013,(17):158-159
音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更是素质教育。教育部根据教育基础课程的改革理念出台新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当积极倡导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从而使我国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0.
音乐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世界知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便以其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活泼的教学方式形式备受音乐教育界的专家所青睐。并且在大多数国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都得到了适合其教育形式的本土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因此,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应当有效的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实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同其他课程相比,学前音乐教育对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的重视。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学前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问题,使得其教学水平和效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对此,本文以多元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学前音乐课程教育现状的分析,从而就其具体的改革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小学教学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小学音乐是小学学科中的一门必学的学科,也是对于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当前应试教育依然占主导思想的大的社会氛围下,音乐课程往往是被人忽略的。但是,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爱好日益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这种形式的变化对于改善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长时间学生对于音乐课的不重视,导致我们有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应付的现象,这对于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是极大的制约。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大好机会,改善我们的教学,构建新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提倡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目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构建主义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出我国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邹宜 《教师》2008,(16):69-69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中学音乐教师的许多教育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并且在许多方面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中学音乐教师已经认识到音乐课的教学核心是审美教育。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音乐课改革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突出强调以审美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实施带给中学教育一个新的变化,中学音乐作为中学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在这次课程改革实践中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这是《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育的全新诠释,给音乐教学指出了新的方向:音乐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艺术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课程应改变音乐、美术等各科单兵作战的状况,追随综合性艺术教育的世界艺术教育发展潮流。艺术课程应摆脱仅仅教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狭隘视角,融合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唤醒学生耳朵、眼睛、四肢、心灵的潜能,培育充分和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都基本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仍有少量的高中课程教学没有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教学呈现一片空白的状态.尤其是在不被人重视的音乐教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一些学校,音乐教学完全是一种摆设,丝毫达不到任何的音乐效果.目前的新课改要求,时刻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观,进而使学生能够领悟美、欣赏美和运用美.在这种要求的不断推动下,虽然很多的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却很难发挥.部分学校在音乐教学中依然按照机械般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音乐灌输,结果适得其反,非但没有达到音乐教学的效果,反而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改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与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日渐频繁,为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改革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本文以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为例,以数字音乐技术对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为出发点,对运用数字音乐技术改革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做出初步的探索,以期能够对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做为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教育培养目标,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音乐课程,为每个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竖实的基础。本文根据对新旧音乐课改进行比较,针对初中开放艺术教育以及初中教学的改革的必要性,总结提出了实施音乐课程改革对初中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曾宏华 《文教资料》2007,(27):184-185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及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来看,其课程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必须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找准课程定位、确定设置原则、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搞好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