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苦难与温情一直是余华小说所蕴涵的两大主题。余华小说之“彻底”,不仅体现在对“苦难”的惨酷雕琢,同时也体现在对“温情”的倾注上。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一样,余华的《兄弟》也是一部表现苦难的作品,更确切地说,就是人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无比坚韧的承受力。不同的是,这一次余华在描写波涛汹涌的人生苦难时,也描写了细水长流的家庭温情。  相似文献   

2.
笔者听过很多次公开课,很多老师直接地或间接地把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名作《二泉映月》作为音乐欣赏教材。并将《二泉映月》与水、月联系在一起,有的说作品表现的是夜阑人静,泉清夜冷的意境;还有人说,作品描写的是无锡“天下第二泉”。因为阿炳生前经常在惠山的亭子旁拉琴。其实,《二泉映月》是阿炳在苦难的一生中,用血和泪、用心拉出来的“自度曲”。《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原本就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很  相似文献   

3.
《汾河的圆月》是萧红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篇作品,对于特定时代的书写,不仅体现着当时的历史现实,而且也是作家历史观的表现。萧红的一生充满着苦难,经历过丧母、丧子、战争等人生重大悲剧。在该作中,作家一如既往体现了其独有的女性敏感和睿智的观察力。小说通过描写一户农民的儿子被征兵之后家庭生活的巨变,不仅表现了战争带给农民的生活上的苦难与心灵上的创伤,乃至于对乡土文明的冲击,同时,也表现了苦难的生活难以压制人性的至情,作者在无情的战争中书写着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4.
孙楠 《甘肃教育》2014,(23):97-97
正《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纯朴善良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在这篇课文中,"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  相似文献   

5.
余华的《活着》和许春樵《男人立正》两篇都描写了小人物苦难的底层生活,本文通过比较来探讨同样苦难的生存状态下,不同的作品主人公对待苦难的两种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升苦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卖白菜》是莫言的一篇小说(一说是散文)。它聚焦20世纪60年代的一段非常岁月,描写了贫穷、饥饿的农村苦难生活,刻画了一位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母亲的形象,着重表现"卖白菜"这一事件带给"我"的辛酸回忆和终生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篇课文:一、一处环境描写文章开篇就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  相似文献   

7.
《悲惨世界》与《活着》均着意于表现人类充满苦难的人生,并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一生来探讨人应当如何活着的永恒话题。《悲惨世界》与《活着》在人文主义立场及表现苦难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冉阿让和福贵不同的人生轨迹与归宿显示出中西迥然不同的传统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正>从古到今,描写风景名胜的诗篇浩如繁星点点,闪耀在文字的天空。如李白的《黄鹤楼》、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等。风景诗很大一部分属于咏物诗,其特点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心灵的寄托,与他的自我形象相融合。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阐释生活的哲理,或表现生活的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于谦  相似文献   

9.
正《青铜葵花》这本书之所以成为名作,有很多原因值得我们探究。它表面上是写了许多大苦难,但更写了苦难背后的美与爱。这本书里还描写了很多的美景,看起来似乎是单纯的写景。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细细品读《青铜葵花》,我突然发现,书中的每一段景,都似乎与上下文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郭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写作要借物喻人,借景传情,要用侧面描写来烘托正面情节。对了,就是用细腻的环境描写来更好地表现全文的情境。这样不仅  相似文献   

10.
作家莫言常常关注饥饿题材,这与莫言的童年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他有苦难的经历,所以在莫言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饥饿情结。这种饥饿情结常常表现在四个方面:描写人物的饥饿生活、描写底层人物的艰难处境、饥饿成为创作源泉、饥饿主题和语言风格的成型。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12.
倪斌 《语文天地》2013,(20):11-12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一篇小小说。"小说通过对同一病房的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语文教学参考书》明确使用"美"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途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作品的最大特点表现在苦难意识、抗争热情和女性情结三个方面。 巴金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能表现人的苦难命运的小说艺术家。在所有的小说家里,他是最有人类苦难意识的作家之一。一旦走进巴金的小说世界,一些“受难者”的形象便接踵而至:杜大新、李冷、瑞珏、梅、“砂丁”们,构成一组生活中软弱或牺牲者群象。巴金对那些制造苦难的仇恨与对那些无辜的受难者的爱与同情全汇集于笔端。他所描写的软弱者的范围是很宽的,既有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的丫头、仆人,也有生活在上层社会豪门大户中的小姐、少爷,既有接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新一代,也有执迷于封建礼教、伦常、至死不悟的守旧青年。巴金的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揭露了军阀的残暴和不  相似文献   

15.
《平凡的世界》是以西北农村为背景的史诗性小说.作者路遥通过全景式描写中国城乡的社会面貌,塑造了新时期、寻找新出路的农民典型孙少平、孙少安等,展现了平凡人物的奋斗历程、爱情归宿,歌颂了主人公们在与人生苦难的抗争中表现出的人格尊严以及人性的美丽.小说无论是主题的开拓、人物的塑造,还是爱情的描写,都体现了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方方小说用凡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细腻的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凡俗世界。同时她又寓庄于谐地表现了人们面对苦难生活时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背后的坚韧。文章以《风景》与《万箭穿心》为例,从修辞学、心理学角度解读方方小说里的"凡俗世界"。  相似文献   

17.
艾玛的《初雪》是回忆录,也是一篇忏悔录.这篇中篇小说给现代读者带来黑暗时代的社会影像,对现在人心浮躁的社会作出强有力的指导.《初雪》全文构思新颖,融合了中国作家描写苦难的两种模式,即渲染苦难和美化苦难.其艺术表现和思想主题十分吻合,能够让读者产生回味和思索.  相似文献   

18.
甘肃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大漠三部曲"通过叙述一家农民、一个村庄的日常故事,再现了现代性冲击下的乡土生存。三部曲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大漠祭》表现了乡镇基层官僚宰制下的乡村被动处境,《猎原》再现了乡土自然环境的极度破坏,《白虎关》揭示了现代性对于传统生活秩序与价值观念的挤压。三部曲总体上表现了一种关怀乡土苦难与乡土路向的深重焦虑。  相似文献   

19.
在《古船》里,苦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生活在洼狸镇上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姿态面对苦难的生活。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追求的态度,对苦难对恶势力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不管是出于个人目的还是家族利益,亦或是对人类生存的考虑与人伦道德的担忧,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生活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识可以说是先锋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余华也不例外。余华的小说《活着》就充斥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而《活着》的生命意识是作者通过对苦难的书写来实现的。因为苦难意识,在某种意义上便等同于生命意识。怎样看取苦难,也就是在怎样看取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