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知道陈瑞琳,是因为她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本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评论集带着我了解了许多海外作家及其作品,带给我无数启发,也帮助我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认识陈瑞琳,是在参加移民文学会议及相关活动之时,我们在多个会议及活动场所相遇、攀谈,她的热情与爽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对新移民文学的大力推动和倾情付出让我感动敬佩,她的多年努力也促使她自己与新移民作家共同成长,携手进步。她主要写作  相似文献   

2.
正最初知道卢新华是因为他的短篇小说《伤痕》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这篇小说命名的"伤痕文学";后来认识卢新华是因为他的长篇小说《紫禁女》,这部长篇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其短篇《伤痕》;最近见到卢新华是因为我们同时受邀参加2014年南昌大学主办的"首届新移民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江西九江星子县温泉镇的天沐温泉度假村,我有机会  相似文献   

3.
刘芷廷 《教育艺术》2011,(2):38-39,43
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他在琵琶演奏技艺的发展和创新上成为划时代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老童》、《天鹅》、《春蚕》、《秦俑》、《童年》五首独立的作品组成的《人生篇》是他的顶峰之作。其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和高超的创作技法以及他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对琵琶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刘德海先生的作品中运用了一些中国古代心理批评理论,下面就此来对其展开简要的分析。一、《老童》与《童年》几年前就开始学习并演奏刘德海先生创作的《老童》这首作品,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看似复杂多样、令人眼  相似文献   

4.
《小岛》是一本关于黑人文化身份建构的小说。本文试图从身份认同理论的角度切入,分析利维的小说《小岛》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冲突及文化身份认同思想,以证明利维是一位优秀的表现移民身份认同的小说家,且其作品《小岛》是一部深刻的身份认同小说。也以此来促进移民和新环境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我是从一部名叫《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历史文化散文专著开始认识张宏杰的,因为他与我同龄,都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看到他的这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作品,使我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横生敬佩之心,于是,我成为了他的义务广告推销员。当有人让我推荐一些可以阅读的书籍时,我会在历史方面的作品中推荐两部作品,一部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相似文献   

6.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7.
袁先行我早就认识,但他的作品我却读得不多。1994年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过他的一个短篇《营救》,留下了初步的印象。1997年又在《小说月报》第8期上读到他的一个短篇《影子》,引起我对他的注意。最近又在《长江文艺》1998年第2期上读到他的新作《还魂》,始知他的创作虽然其量不丰,而其质却是颇高的。将这三篇作品集中起来阅读,发现他的创作是有一以贯之的追求的,也就是说他已经具备了某种整体风格,这显然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就这三篇小说对他的创作特点略作管窥,其中肯与否,还待读者评说。从《还…  相似文献   

8.
作为钟情于"寻根"题材的流散作家,黄哲伦在美国戏剧界获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他那独特的戏剧手法的运用。本文针对其早期成名作《新移民》中"平等对话"的创作策略,阐释作者如何借用中国戏剧艺术符号,运用借位与隐喻、含混与杂糅的表现手法,做到人物、主题、情节以及场景在外百老汇舞台上的完美结合,使《新移民》在焕发艺术光彩的同时,成功进入西方主流社会视野,实现了华裔由"我是谁"到"我会成为谁"的身份寻求。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小说家哈金200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落地》以十二个独立的故事分别讲述了一群生活在纽约法拉盛区的华人新移民的生活经历。尽管故事中的人物身份,背景不同但都经历着落地生根之痛。本文从写作主题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作品进行评析。在主题上,作品围绕移民的生活状态展开揭示华人新移民精神世界的孤寂感,错位感和落差感;在形式层面,悬而未决的结尾,带有双关含义的标题均具有隐喻意义,凸显第一代新移民的生存难题,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0.
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早有耳闻,他的著作我也读过一些,像《八只小猫》、《趵突泉》等。不愧是名作家,他的作品读起来总是那么自然、亲切和实在,像《养花》,平凡中有伟大,朴实中有真理。  相似文献   

11.
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座高耸的里程碑。通过对他早期作品《序曲》的分析以及将其与中期作品《荒原》的对比,可以看出他以《荒原》为代表的中期作品是如何在主题和创作技法方面对早期作品进行继承、发展和升华的。  相似文献   

12.
张超然 《文教资料》2007,(34):129-132
刘恒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但他的具体创作突破了"新写实"的范畴,小说《虚证》就是这样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作品《虚证》的结构研究——先以微观的文本分析破解作品结构,再以宏观的哲理阐释和平行比较挖掘作品的文学史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作品《虚证》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深度上达到前人未及的高度,且依靠其独一无二的结构方式做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因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是伟大的诗人,他的《女神》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是早就为人们所肯定的。一九二四年闻一多就曾说过:“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的精神,有人说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孝子。”(《女神之时代精神》)闻一多先生从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肯定了《女神》的重大成就,尤其高度称赞了《女神》的时代精神。但是闻一多先生还未能对作品中最先进的思想内容,即社会主义因素作出应有的评价。郭沫若在《女神》的序诗中说:“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因为我除了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这里所说的“我是无产阶级者”,“我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牧歌》中利沃夫父女的悲剧命运常被学者认为是"美国梦"幻灭的例证。在著名犹太小说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美国牧歌》中,其主要描述了美国犹太移民所遭受的困惑和挫折,而本文将从拉康心理学角度,对《美国牧歌》中利沃夫父女的悲剧命运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对这一作品中的伦理悲剧本质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15.
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和菲利普·罗斯写作风格迥异,但其作品《店员》和《人性的污点》都关注犹太移民在美国遇到的现代性困境及空间诉求。《店员》里,莫里斯通过和店员重建"我—你"关系,将杂货店变成精神救赎的场所;《人性的污点》中,科尔曼通过和清洁工佛妮娅的恋爱逃离俗世,使有机农场变成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6.
笔者拜读贵刊1994年第十期《自然教学要重视知识回流》一文,对自然教学中知识的回流深有同感。水在回流中蓄势,知识在头脑中回流,就会使知识框架在头脑中重建,新授知识就会融于固有知识体系中,成为学生的智能。我以《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一课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文学名著。除教室外,在学校,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英雄崇拜心理的作品,《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以及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抓来就读。高中时我的语文和俄语教师因赞赏我的写作天赋对我阅读作了积极引导。俄语老师名叫李钦超,在南京上大学时当了“右派”,后来到兰州算是“摘帽右派”,他喜爱我聪明和圆头圆脑的长相,常把我带到他家里看他的藏书。他给我介绍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大小托尔斯泰等。他非常欣赏《贵族之家》,但他没有这本书,让我找这本书读。他从书架上抽下一本柯罗连科的《盲音乐家》送给我,盲人音乐家对大自然诗意的感悟和爱情经历一直感染我许多年。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享有盛誉的重要诗人,创作过不少优秀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他的作品有两类,一种是讲究音韵节奏,注重音乐美的作品,一种是不押韵,追求散文美的作品。前者的代表作有《雨巷》、《烦忧》以及晚期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元旦祝福》等,后者的代表作是《断指》、《我的记忆》、《对于天的怀乡病》等。应该说,这些诗尽管风格迥异,却都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模块中录用了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这是一篇新选人教材的课文,我以前从未读过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对他的名字也很陌生。当看到书下注释中介绍他曾获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心里不由地多了些期许:既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他的作品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吧。  相似文献   

20.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市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在学校,除教室外,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及英雄崇拜等心理的作品,《水浒传》《三国演义》及安徒生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抓来就读。高中时李钦超老师因赞赏我的写作天赋,对我的阅读作了积极引导。他常带我回家看他的藏书,给我介绍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等。他非常欣赏《贵族之家》,让我找这本书来读。他送我一本《盲音乐家》,书中盲人音乐家对大自然的诗意感悟和爱情经历一直感染我许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