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作者塑造了秦可卿这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把她作为“情”的化身,她的毁灭奠定了全书的悲剧色彩。因此,秦可卿是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的集中体现,是《红楼梦》中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2.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说:“《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高尚品格的颂歌,也是封建社会家庭女性凄惨命运的悲剧.而“宝黛爱情”悲剧是整部《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核心. 那么,是谁毁灭了宝黛爱情?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推手?本文着眼于人教版高中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夫人,看看她的言行举止中藏着怎样的玄机.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一系列的美丽少女形象,并通过这些美的事物的不断被毁灭来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尤三姐就是其中之一。"脂本"系统里尤三姐是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美艳与淫荡,轻狂与志洁,卑微与自尊,逢场作戏与泄愤复仇,在她身上化为和谐。她清醒地沉沦,在沉沦中抗争,她极力地救赎,最后却只能刚烈地自刎。她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薛宝钗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和宝玉黛玉之间婚姻纠葛构成了《红楼梦》主要内容。匡世巨著《红楼梦》中成功的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重要地位已为世人所承认。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形象。同时宝钗也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也有着圆滑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构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薛宝钗也是个追求功利的人,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她是个悲剧人物,但又使人反感。  相似文献   

5.
王熙凤是《红楼梦》人物中最受研究者重视的形象。《红楼梦》第五回中判词的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学者猜测曹雪芹笔下其最初结局的基本依据。而解读此句时,应联想到作品所描写的封建时代,看清其男权的本质,将熙凤的结局与她的直接对立面---其夫贾琏联系起来,进而体会和感受她一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娇美多姿的少女形象,薛宝琴就是这个芳香美丽女儿群中一个特殊的人物。在众女儿“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中,宝琴算是悲剧色彩很淡的一个,是一位集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气,有独特性格魅力的聚合了大观园中各出众女儿优点的女子,是红楼世界中唯一接近完美的人物。在她的身上体现了曹雪芹关于至善至美的人的最高体悟,表现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她是曹雪芹在缺失里营造的完美。  相似文献   

7.
《阿Q正传》作于1921年,是鲁迅先生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同时也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这篇作品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就是悲剧色彩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喜剧的外形中包含了悲剧的内涵,让读者在欢笑中悲泣。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的"阿Q...  相似文献   

8.
自《红楼梦》面世以来,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落后时代的叛逆者的形象基本已定型。在这里,我要谈的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探春的性格和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晴雯是《红楼梦》里最引入注目的美妙形象之一。她在大观园的奴婢中,最富有典型的个性色彩和强烈的反抗意识。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这个敢说、敢笑、敢怒、敢骂的“俏丫头”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本文就此问题略述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世情小说中的两部力作,《红楼梦》的创作受到《金瓶梅》的启发,这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金瓶梅》的女主角之一李瓶儿和《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形象在出身、性格等方面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都背负"不洁"之名,她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她们又都以悲剧结局,但两人的悲剧意义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牟宗三的《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是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后20世纪30年代极少数对《红楼梦》悲剧问题再次进行研究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回应和发展了王国维的观点。牟宗三就《红楼梦》悲剧演成的问题提出"思想矛盾之冲突"和"人生命运之无常"两个维度的原因,并以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两幕悲剧为例进行说明。牟宗三从悲剧内涵方面对《红楼梦》悲剧的发展与深化,不仅做到了对《红楼梦》悲剧问题的本土化,更发展了中国早期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12.
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她的言行为当时的封建社会大环境所不容,"以卵击石"的反抗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扼杀!晴雯死得冤屈,但也死得有价值,她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文章主要从法国符号矩形方阵关系图来分析晴雯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及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而王熙凤无疑是这女性悲剧中的典型。造成她悲剧的根源,除了时代的因素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根于她的性格。"辣"是她的主要性格特征。一是貌"辣"。王熙凤火辣的性格,从她的外貌穿着可见一斑。《红楼梦》第三回,写她一出场就与众不同。先看她的穿着:"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璃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縧,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有众多出色的女性形象,王熙凤就是其中描写最出彩的人物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王熙凤外在的美好形象,接着分析其内在的毒辣性格,最终揭示在封建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她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对其一生做了评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红楼梦》的悲剧主义色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长时间以来,这篇小说的争议基本集中在性别问题方面,例如,女性崇拜主义,男性文人论等,和其它的女性悲剧小说一样,思想受到传统专制主义、男权主义的制约。本文探讨了《红楼梦》悲剧色彩背后的社会制度及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林黛玉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才情气质无一不表现出她的性格特点。林黛玉以其一生的眼泪控诉着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对她不公平的待遇,并以死作出了最憾人心魄的反抗。林黛玉的美是典型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7.
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其代表作《石头天使》中创造了一个带有些许悲剧色彩的女主人公哈格。哈格的悲剧不是偶然的,她自己无意识地担当了这个悲剧的导演。在传统和现实的世界里,哈格铸造着自己生命的枷锁,将自己禁锢起来,不能做到最普通的给予爱、接受爱,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艺术形象,以情为主,不甚关心俗事,有强烈的自我情结,自尊优越而又自卑敏感。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她对贾宝玉的一往情深,却遭到了无情扼杀,导致"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林黛玉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得到了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红楼的泪水     
《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颂歌,是一幕女性的悲剧,是一杯用女儿泪水酿成的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黛玉的泪黛玉是《红楼梦》悲剧女性的核心人物,伴随着她的泪水是其性格的写照。她的泪中不是充斥着无奈和文弱,不是充斥着妥协和退  相似文献   

20.
开健 《现代语文》2009,(7):74-7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林黛玉这个绝美且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书香门第的出生和良好一的家庭教育使她心地善良,为人纯朴,但幼年丧母,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变得异常敏感、自尊、自卑和脆弱,但她又总是与封建阶级格格不入,表现出其性格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