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韩剧表现的主体是女性.而这其中,韩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显得尤为突出.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可以分为"自我奋斗型"、"为国捐躯型"、"我胖故我在型"、"复仇在我型"4种类型.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与受众需求和社会对女性的关怀密不可分.韩剧给中国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韩国文化,女性形象在韩剧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韩国女性的社会风貌,并由此引发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丁玲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梦珂、莎菲、阿毛、伊萨等一系列女性形象,构成了以莎菲为核心的"莎菲型"女性形象。"莎菲型"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原因是女性解放思潮下的时代环境、作家思想状况的影响而形成,"莎菲型"女性在性格命运与情感体验方面体现出反叛、孤独、幻灭等相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神话型女性形象"是大江健三郎通过阅读欧洲文学家的作品而提出的文学手法。借助该手法,大江成功地塑造了仓木麻里惠这一女性形象。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大江仍然发挥了其独创性,将"神话型女性形象"的手法和日本"私小说"传统相结合,写出了《人生的亲戚》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该作品既传达出了大江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也是他将欧洲文学手法日本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中涉及到诸多妻子形象,可分为钟情型、平等型、睿智型、泼辣性、悍妒型和其他。这些形象反映了魏晋六朝时人宽容开放的女性观,这与"魏晋风流"的时代大环境和北方少数民族质朴无羁的性情影响有关,同时也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使然。  相似文献   

5.
唐代边塞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为主要内容,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唐代边塞闺怨诗塑造的女性形象颇为深刻,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这类诗歌描述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忠贞型女性形象、哀怨型女性形象、悲惨型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菲茨杰拉德的著名短篇小说《重返巴比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男权中心价值观下的产物。这些女性形象,无论是“强势”型,还是“受害者”型、“天使”型、“堕落”型,都是男权文化下的消费品形象,与此同时,这些女性形象模式也表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女作家中,丁玲可说是主体意识非常强烈的一位.她始终自觉地把关心女性的情感、命运,女性的生存方式和抒写女性形象当作创作的第一要事.在丁玲早期作品中,"莎菲"型女性形象在其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五类:受难型、理想型、畸变型、叛逆型、社会解放型。这些女性形象在带有遮蔽性的男性话语权威的挤压下,同时代主流话语相呼应,加上女性作家自我的隐匿和回避,造成了女性形象的空洞化。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批评尤其关注男性作家创作的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重新解读和评价《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倾向,典型体现便是作者对"荡妇"与"男人婆"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文化根源是男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文学发展中,关于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过由"扁"到渐"圆"的过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白人主流文学中的黑人女性"他者"形象,二是20世纪初黑人女性文学先驱者首创的黑人女性正面形象,三是黑人民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黑人女性作家塑造的积极抗争与实现自我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中有多种女性形象,比如英雄型、贤惠型以及淫荡型等.这些女性形象在书中立体、饱满,体现了作者自身女性观的进步性,另外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这部作品主题的展示也具有重要作用,使该著作的叙事学和文学史意义更加非凡.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有多种女性形象,比如英雄型、贤惠型以及淫荡型等。这些女性形象在书中立体、饱满,体现了作者自身女性观的进步性,另外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这部作品主题的展示也具有重要作用,使该著作的叙事学和文学史意义更加非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学是破和立结合的时代产物,在众多的学形象中,最具魅力的是叛逆女性形象。由于时代发展的变化和叛逆女性性格的差异,叛逆女性形象可分为贞烈型、反复型、报复型、苦闷型和新生型等五种类型。同时,她们也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征。探究现代学阶段众多叛逆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和塑造叛逆女性形象的学史意义,对学作品主人公选择和社会明的透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苗族现代作家沈从文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的生活状态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入手,对她们作谱系梳理,可分为纯朴的湘西少女、顽强善良的女性形象、被生活所迫的妓女形象、挣扎与反叛的女性形象、"堕落"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各种人性的"面影",透过众多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映照出沈从文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带着忧思探寻理想的生命形态,力图重塑民族灵魂,振兴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唐代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玩偶型、受伤型、美人型三类并阐述女性形象的审美变化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女性是神话中独具魅力的形象。将神话女性形象加以归纳,可分为恶魔型和天使型两大类。但无论是哪种类型,从文化根源来看,都是男权文化根据自己需要以想象的手段创造出来的虚伪形象,是对女性形象的歪曲。  相似文献   

18.
本将唐代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玩偶型、受伤型、美人型三类并阐述女性形象的审美变化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展现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全貌的"百科全书",共包含90多部独立而有联系的小说。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塑造了不同的上层妇女形象,本文对贤良型、弃妇型和反抗型的上层妇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揭示女性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20.
朱晓静 《海外英语》2014,(12):226-227
《格林童话》这部世界儿童文学名著近年来受到多种层面的重读和再诠释,其中女性主义分析认为,格林童话故事中渗透着父权文化的意识形态,传达了父权文化所规约的女性形象。但上述女性形象之外,尚有另一类型的女性存在,即具备了主体性的女性,证明女性自古以来并非天生的"第二性",这一现象反映了《格林童话》的现实主义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