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瓶梅词话》大约创作于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三十年(1568—1602)之间,它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但是这个文人是谁?至今没有确论。近几年我们在整理和阅读伍家沟民间故事的时候,发现这里民间土语与《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方言俗语如出一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我们想:《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是否曾经在武当山伍家沟一带生活过?或者是否与带有武当山伍家沟一带方言特色的人有过长期的接触?由方言俗语核考人物出处是中国传统考证学中的有效常法,由此我们觉得将《金瓶梅词话》中的方言俗语和伍家沟民间土语进行比较研究并…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中熟语来源于世俗社会,来自于人民大众及其口语,盛传在明代社会。这些熟语在人民大众口中长久流传并经过文人学者及作家等的创作和运用,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才使这些口耳相传的熟语流传到今天,有继承也有创造。明代的语言开始由以传统的文言文为主逐步向通俗化转化了。《金瓶梅》中的熟语就真实地反映了明代汉语的面貌、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了那个时期特定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与其揭露明代社会黑暗的主要内容相应,《金瓶梅》的语言颇具讽刺效果与谐趣特色。这种效果与特色的取得,有时靠运用积极修辞方式,有时则只用白描手法。同时,《金瓶梅》还充分利用小说语体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穿插引用笑话、诗词曲语以及其他体裁文字,巧用人名、称谓等营造讽刺效果,体现谐趣特色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称谓语丰富多彩,对其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明代称谓和明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认为《金瓶梅》称谓语的特点主要有:一、趋亲性;二、变异性;三、等级性。透过这些特点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其问折射出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朱子语类》中涌现出了大批节奏鲜明、表现力强的四字格,这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很多都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不管是四字成语、准固定语还是固定格式,《朱子语类》的四字格吸收了唐宋以来的许多口语俗语,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色;大量的同义聚合群和由浅入深的修辞特色,体现了宋儒文人高超的语言驾驭技巧和宋儒语录平易浅近又不失庄重典雅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依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解》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根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角》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9.
从《史记》到元杂剧,属于历史剧范畴的《赵氏孤儿》都可以称为一部深刻的悲剧作品。元刊本《赵氏孤儿》的曲文有着独特的语言特色,即灵活运用口语、方言俗语、叠词以及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既本色质朴又清雅自然。  相似文献   

10.
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词话》之后的又一部世情书。书中运用大量的方言词语,自称“造句涉俚,用字多鄙,惟用东方土音从事”,口语色彩浓厚,特别是那些让人费解的方言俗语,非本土化的读者很难理解和体味它们的真实含义,而揣测往往与事实相谬。因此,利用前人著述并结合方言佐证解释“攮颡”、“走草”、“作业”等有代表性的方言俗语,对准确理解这部作品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金瓶梅》的艺术表现技巧:俗人俗语,白描传神,讽刺艺术和小说说"小"。通过论述,我们认识到《金瓶梅》的艺术光芒和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分析了《醒世姻缘传》中俗语运用的修辞手法,认为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顶真、析字等辞格在俗语中得到了很好运用。第二部分概括了《醒世姻缘传》中俗语运用的修辞作用,认为恰到好处地运用俗语对凸显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描摹事物情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中江淮次方言臆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瓶梅》中出现的“江淮次方言”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针对以往《金瓶梅》研究者漏注的部分,以及今人白维国《金瓶梅词典》、王利器《金瓶梅词典》、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魏子云《金瓶梅词话词语注释》诸书中误注的部分进行了补释。  相似文献   

14.
《东京梦华录》以"不以文饰"为其语言特点,书中出现了大量的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具有口语性与俚俗性、同时代性、丰富性等特点。该书中的方言词语,基本上是当时当地人们的口语,有些是市间俚语,是经过提炼的俗语。这些俗语中相当一部分阐释的是当时京都人对某物、某人、某种风俗、某种风物、某项杂戏的称呼,这些方言词语的运用使此书词汇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明代第一奇书,然而,对其作者至今众说纷纭。而“金学”界热疑的作者大都寓居过麻城,且与《金瓶梅》最早收藏者刘承禧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瓶梅》里大量麻城方言的采用,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进一步说明作者是以麻城市井生活为模本进行艺术创作的。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但在写"明"时作者往往选择明代不止一朝独有的事件,例如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或不止一朝独有的人物,例如"张龙"等来安排情节,表面上模棱两可,使人捉摸不定,但在关键处作品是有严格界定的。我们在明白了《金瓶梅》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后,又结合明代最原始真实的史料《明实录》,即可判定《金瓶梅词话》中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指的是正德、嘉靖时期而绝不是万历时期,进而证实《金瓶梅》所反映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拟通过《金瓶梅》主要人物结局解读其"警世"之寓意,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笔者拟通过《金瓶梅》主要人物结局解读其"警世"之寓意,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语言成就极高,其间口语性强,富有特色的惯用语十分丰富,修辞艺术高超。通过对该书惯用语的修辞手段、辞格运用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红楼梦》中惯用语,节奏组合方式多样,富于变化,富有音乐美。其惯用语词语的选择,不仅体现了词语表达理性意义的功能,还突出表现了词语表达附加意义的修辞功能。在辞格的运用中,密切配合语境和语体的需要,有力地增强了话语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明代始于14世纪,终于17世纪,历时近300年。汉语从汉魏六朝以降,逐渐形成了一种和文言相抗衡的白话。通俗文学、佛教讲经、日常应用文等常用比较接近当时口语的白话文。不少佛经、变文、曲子词、语录中往往文白夹杂,透露着白话逐渐成长的信息。白话发展到明代,已在通俗文学中占了一席之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姻缘传》以及“三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明代白话的代表作。白话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曲曲折折,顽强不息,直到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言。研究明代300年间白话的发展变化情况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以上述时代比较明确的6部作品为样本,来研究一下汉语反复问句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