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微是近年来文坛崛起的新锐作家,她的小说还原生活本真的状态,描写形形色色的各路人,在其情感表述上有写繁华都市中人的漂泊感、成长中隐秘的疼痛、还有当下人生活的时代困惑,本文侧重从小说中的情感表述来论述,来分享魏微的小说,来理解和阐释小说中人的情感,生发出文本之意图,明白魏微书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微小说中的情感特征十分突出,不仅暧昧微妙、含蓄古典,而且还充满着悲悯与温暖,她对笔下情感恰到好处的把握与表达,让我们看到了她有别于“70后”作家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魏微是外界公认的70后美女作家,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在《内心苏醒的一些方面》中评论道:"当‘美女作家’横行的时候,生于‘70后’的魏微就已经是一个优秀而且成熟的小说家了,面对浮躁而庸俗的文坛,她一直保持着沉静而执着的心态。"在网上魏微有一个名叫巷陌的粉丝群,粉丝在《我所认识的美女作家魏微》中这样评价她:"魏微是个美女,魏微是个作家,但魏微不是个美女作家。"一般女性小说是时尚的、快餐式的给人一种短暂的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小说以情节取胜,能够做到情节的丰  相似文献   

4.
魏微创造了一个微观、温和的小说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物是卑微的,故事是平凡的日常生活,语言是精微的,亲情、爱情等各种情感是微妙复杂的。她用诗意伤感的语言,波澜不惊的叙述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本文以她的小说为例,浅论魏微的微观世界。  相似文献   

5.
魏微是一位有着清醒文体意识的小说家。她以一种清新自然、温婉雅致的散文手法写小说,在沉静舒缓的叙述中表达情感和意趣。其小说已形成明显的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魏微的小说以温和的叙事苦心经营生命历程、执著揭示生存困境,是对欲望时代生命存在本质的沉思与理解,也是对欲望时代生存方式的质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魏微的部分小说纳入存在主义的广义范畴。本文试论魏微富有誉声的三篇短篇小说:《父亲.来访》、《化妆》、《异乡,》以此为例看魏微小说对悖谬生存的描述,揭示作家创作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流年》是魏微最重要的女性成长书写。作者在宁静的怀旧中表达对日常生活的真切感受,文革岁月中的童年是一种暖伤,构成了小说的"精神特质"。通过《流年》,魏微打通了现代文学与当代写作之间的壁垒,沿袭了文学史上有关诗意抒情和日常生活写作的传统,同时能娴熟地驾驭现代主义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多丽丝·莱辛被誉为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英国女作家.莱辛的一生创作了70多部作品,她对人们生存状态的洞察非常细致入微,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着那些生活在边缘处境中的人们.《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创作中期的作品,她将这部小说的关注投向现代中年女性的生活,在讲述中年女性生存困境的同时也给予了广大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小说中贯穿着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汀是著名的小说家,她的诸多作品如《傲慢与偏见》等为人们所熟知。简·奥斯汀的小说通常是站在家庭女性的视角上对家庭婚姻进行描述,并擅长用讽刺的艺术手法来反映当时的生活形态,在英国当时和现在社会的文坛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文章结合简·奥斯汀的小说简要探讨了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小说擅长运用童话般的叙述来揭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她的小说不是宏大叙事,往往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多是平凡生活中的琐碎故事,但却充满了异常感人的力量,原因在于她对小说叙述方式的经营,独特的童话方式叙述使她的小说更具亲切感。  相似文献   

11.
方方是个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作家。方方曾做过装卸工,她的许多同事便生活在其小说《风景》中写到的河南棚子里;她的家人也有不少是大学里的教师。因而方方对中下层市民与知识分子生活都有较实在的感受。生活使她意识到,在严酷的生存背景下,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潮流的裹挟下,人们在精神上存在着深深的迷惘。方方小说的现实感,不是停留在对现实矛盾的描绘上,而是沟通了文  相似文献   

12.
底层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当代作家的关注。描写底层、反映底层人们的生活与追求、揭示底层存在的问题等的底层写作成为当前文学的重要主题。在众多的底层写作中,新生代女作家魏微的写作则显示了独特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小说是中国当代女性小产园林中的一棵奇葩,她从人间关怀出发,温情叙述都市女性听感性生态,客观再现乡村人们的原生世事,着力体现城乡人们执著的生活理念、被生活所改变的人生追求和无助的精神悲伤。  相似文献   

14.
魏微的中篇小说《化妆》,展示了女主人公许嘉丽由于自我身份的缺失及认同的危机,迷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自律与道义担当,在现代都市物欲与情感生活中的迷惘、痛苦与挣扎。嘉丽内心多疑、庸俗与变化无常的情绪,使她真正体味了"伸手不见五指"的人生黑夜。  相似文献   

15.
朱天文是台湾眷村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十几年的眷村生活经历对她的文学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从其小说文本入手,把握眷村情结在其小说中的具体表现,探求眷村生活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池莉的小说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她对于中国市民阶层的关注与全新诠释。在她的笔下,人们看到了一群鲜活的市民群像,他们的生存状态、婚姻情感、文化遗存都得以彰显。在她的小说中,人们可以看出其对市民阶层认真的态度与独到的见解,进而完成了对传统市民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伍尔夫是一位意识流写作的大师。作为女性,她对女性的生活、处境和生命的本质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和体悟。本文仅以《到灯塔去》这部小说解读伍尔夫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和她对和谐的世界与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另类小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自九十年代以来 ,以凸现“自我”非主流的“另类小说”大量涌现。这些作家和作品引起了读者、评论家和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人们对这“另类小说”冠以多种名号如“个人化小说”、“爱情小说”、“青春体验小说”、“边缘小说”、“都市小说”、“新人小说”等等。尽管叫法不一 ,但所指对象大部分是一批新登文坛的七十年代左右出生的新作家。这类作家的数量日渐增多 ,如棉棉、卫慧、陈染、魏微、海男、李薇、周洁茹、朱文颖、张梅等几十位。他们的小说多是中、短篇 ,也有的逐渐向长篇扩展。作品的内容也是以爱情为纵线 ,以青年男女为主人…  相似文献   

19.
王俊玲 《文教资料》2006,(26):63-64
李碧华是一个很特别的言情小说家,一方面她沉迷于在营造的古典氛围中叙述那个人们心中最渴望的完美的爱情,同时生活在发达的香港,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现代人的爱情,又使得她不由自主地透过历史的迷雾,借助一些现代的手法,仔细考量言情小说中的永恒主题——爱情。于是在她的小说中就呈现出古典想象中的现代书写特征。  相似文献   

20.
赵鼐 《八小时以外》2012,(11):92-93
杜拉斯对所有人来说,永远是一个谜。法国新小说派浪潮让她成名,可作为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的她却讥讽这个流派;她将自己的小说称为半自传体小说,却又在激起人们探寻的兴趣之后斩钉截铁地说:"我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事。"这个自称从18岁起就苍老的女人,像巫婆一样用文字来制造各种面具,然后躲在面具之后,隐蔽着伤痕累累的身心和看似坚强却又脆弱的自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