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关系到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兴盛。文学教育是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的美育实践活动,其本质是通过文学作品,化育人性品格,提升人生境界。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有多种路径,但通过文学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当下,中国处于转型时期,青少年人文素养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通过文学教育培养青少年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文学教育,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需要系统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院校教育中,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把体育教育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密切融合起来。以体育为载体,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主线,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心智和精神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道德高尚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如何让广大学生真正培养起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热爱家乡的意识?安徽省合肥市肥东第一中学依托"合肥市工业游"这一活动载体,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地促进了教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概念分析,人文素养的核心在于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人文素养相对而言反而被忽视了。就社会发展趋势而言,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人文素养作为一个人的基础内涵,往往在个人综合素养中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5.
<正>在生命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并合理整合人文教育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生命种植饲养等体验活动,增加学生认知广度与深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共同特征、环境影响,以及健康生活等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智慧与精神的双丰收,为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奠定良好基础。笔者曾经以《养蚕》单元教学为例,做了初步的尝试,现介绍如下,以供研讨。一、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体现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就是指"一切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表现  相似文献   

6.
周少秋 《文教资料》2010,(19):162-163
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在文化史课程教学中,本文作者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史学精神,培养学生爱好诗词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动手的思辨能力,通过这种历史的濡染与净化,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让他们真正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7.
罗长金 《文教资料》2011,(12):83-85
写作是极富人文性的精神活动,它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一种品质和精神。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授写作技巧的过程,而且负载着人文教育的塑造人的使命。写作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在于教会人求真求善求美。写作课程培养人文素养必须从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三个方面着手,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要充分重视文化自信。所以,中职院校教育中也要充分重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注重对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合理地渗透人文知识,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职院校要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与教育方法,加强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的能力素养。本文对如何在中职院校主题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作为提升人类精神空间的实践活动,理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以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推进人主体性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体公民人文精神的塑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和良好的个人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教育。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其优势并起着关键作用。借助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育正确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0.
从《论语·为政》中记载的孔子关于君子、人才培养的要求——"君子不器"出发,结合职业教育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孔子育人观及其与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相通之处。在此基础上,以"君子不器"中蕴含的注重人文底蕴和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精神,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校园活动和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有其天然的优势。母语中的"成人"指向是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文学中的"心灵"指向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中的"思维"指向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语文教育要充分发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优势,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语文课程群构建,以主辅课程形式为依托,整合性为引领、专业性为基石、多元评价为保障,有效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响 《教师》2013,(21):13-13
音乐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它的人文性、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对于青少年来说,就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在学校"树文化"精神育人的大背景下,作为德育主阵地之一的艺术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将艺术教育更好地与学校文化建设有力结合起来,京剧进入课堂的活动成为提升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应倡导经典文学阅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大学生一方面困惑和远离文学阅读,一方面人文素养却又有待提高的背景下,要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大学语文应倡导经典文学阅读,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经典文学的精神哺育作用,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从而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程中发挥基础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转变观念,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基本思想就是以为人本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语文教学应该体现人本精神,以对学生发展的每个方面和人文关怀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这些学生做人的基本语文素质,以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学教育的现状存在诸多弊端,狭隘的语言工具观、应试教育的实用主义思想和政治功利思想三者的结合,使文学教育远离了情与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面对新时代的呼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出误区,加强文学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在具体的文学教育实践中应以提高人文素养为指向,以文学意蕴的习得为取向,以审美情趣的获得为导向,以纯文学的视角来阐文释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文学教育的功用,从而达成语文在当代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文学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养育作用,让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固化在民族后来者的血液中,培植出代代粗壮的善根,美好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魏孑L鹏 《课外阅读》2011,(10):300-3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应充满着一种人情味的精神关怀。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转变观念,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基本思想就是以为人本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语文教学应该体现人本精神,以对学生发展的每个方面和人文关怀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这些学生做人的基本语文素质,以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18.
<正>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向日葵文学社以"心向阳光,脚踏实地"为宗旨,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社团开展了读书沙龙、绘本读写绘、写作现场赛、户外采风、国学小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形式多样化,吸引更多同学投身文学社活动,并尽可能发挥每名社员的才干,为社员文学水平的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思路 以"三个代表"思想和十七大报告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指导,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课程建设、学科渗透、环境熏陶、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依托,以经典诵读为基本形式,以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目标,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文学素养是体现其人文素质高低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加强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试图实地了解独立学院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并针对其现状提出合理的改革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