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很自然地具有了模糊性。在对模糊语言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后,认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委婉、含蓄,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其灵活性。我们在语义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界限不分明的情况,尽管很多语言学家竭尽全力地去使其精确化,但是结果却大多会令人失望。这是由于语义本身具有根深蒂固的模糊性。另外,模糊语现在也被普遍运用到各种语言模因中,例如新闻、广告、网络等,以达到其传播、审美、醒目等效果。本文探讨模糊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各种表现方式及其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珩 《海外英语》2011,(3):208-209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但由于语言本身的性质和所处文化的影响,语言又具有模糊性的特征。模糊语言具有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然而,英汉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因文化差异各有特点,因此,模糊语言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既具有精确性又有模糊性。通过新闻报刊英语实例,结合语言学理论,从构成语境的各种变动的因素可探讨模糊语的成因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欢欢 《考试周刊》2010,(23):26-27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本文简要阐述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及模糊性语言的语用功能。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主体和客体角度论述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模糊性语言和精确性语言一样具有丰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正确使用模糊性语言,不但不会影响人类的有效交际,反而能使语言的使用更加自然得体,从而达到精确语言所不能达到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语言模糊形式。不同类别的模糊限制语会实现同样的语用功能,同一种模糊限制语也能产生不同的语用效果。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语言通常简要准确,但在英语广告中却经常出现模糊性词汇。通过尝试结合模糊限制语和英语广告语言,唤起学界对英语广告中模糊限制语深层次研究的关注,并推动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大特征,即使是在对精准度要求较高的商务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也始终存在着。在商务英语中,英语的模糊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得最为鲜明。本文旨在通过对模糊语言功能和应用的分析,探讨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特征,语言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语言中频繁使用大量的模糊语。在酒店英语中使用模糊语主要具有委婉礼貌、维系面子、自我保护、增进合作等语用功能。酒店人员可以采取模糊表态、避免直言、灵活变通等策略使用模糊语可以提高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语用模糊现象随处可见,伴随着我们的言语活动。这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策略。从委婉语出发来窥探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和语用功能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发现语言的模糊性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能够合适得体地实现语言策略,在交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滢冰 《海外英语》2013,(16):257-259
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语用模糊现象随处可见,伴随着我们的言语活动。这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策略。从委婉语出发来窥探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和语用功能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发现语言的模糊性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能够合适得体地实现语言策略,在交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理论研究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学科。语言的模糊性包括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语用模糊指的是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参与者对意义的表述或者解释不确定的种种现象。在《大学英语 》教学中,经研究发现语境类考题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常见题型,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研究语用模糊的相关理论,能帮助分析语境类考题的分类及难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裴如正 《海外英语》2013,(22):174-176
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基本属性,这种属性在英汉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模糊数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皆有体现,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基于语用对等的理论,该文就英汉互译中对于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与方法进行探讨,旨在说明翻译中就数字模糊以及其语用功能给与考虑的重要性,以此为从事口、笔头翻译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模糊性语言语义特征(1)渐变性和亦此亦彼性;(2)不确定性;(3)相对性及在翻译中常见的现象:(1)语音、语调模糊性,(2)词义模糊性,(3)语法模糊性,(4)语用模糊性,探讨对模糊语言的一些翻译方法:对应法、交异法,省略及补充等。  相似文献   

13.
习语中出现的数字往往并不表达十分准确的语义,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中,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也经常会用到。文章在分析了数词语义的模糊性及其功能后,对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观照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关。  相似文献   

16.
赵福霞 《海外英语》2012,(17):255-256
模糊语的使用是有效交际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积极语用模糊虽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但由于其自身的模糊性,在语言交际中已为信息接收者造成了理解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可通过提高语言知识和补足意象成分来消除障碍,达成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7.
实现语用意义是所有语言的共性。交际模式是语言和语用意义的桥梁。语义结构依赖被激活的交际模式来实现语言交际。翻译就是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体现的不同语言交际模式之间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交际模式在翻译活动中具有交际功能,承载着生活体验,直接影响翻译目的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8.
语义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文学作品离不开模糊语言的运用,语义的无限衍生不可避免,这也是同一个文本会有多个译本的原因之一。本文拟从语言模糊性的特征和表现等角度分析欣赏霍克斯、杨宪益和乔利三位翻译家的译本所塑造的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语义模糊性决定了人们对文本翻译本质的认识,决定着人们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但模糊必须体现建立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只有准确把握原文、精通译语,才能恰如其分地重构原语的模糊含义,从而跨越文化差异,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的交际性与文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语言交际中到处充斥着模糊概念。模糊语言在交际中会起积极作用,但有时也是语言陷阱,为欺骗和谎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模糊语言的交际性产生于逻辑错误、语义模糊、文化知识缺省、语用模糊等交际实际和策略中。模糊语言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模糊性使文学艺术具有了想象的多维空间,以及交际者有意地追求一种言外言、话不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被广泛运用在国际商务商务谈判中。由于商务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在实际商务交际中极其重要,所以探讨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恰当运用模糊语言,从而达到更好的商务交际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