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与黑》作者司汤达认为小说中主人公于连与市长夫人德·瑞纳夫人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是“心灵的爱情”,然而这样真诚的爱却无法继续,最终结束。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这种爱结束的必然性:一是这种爱不完全真诚,有其目的和动机;二是从于连的出身、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指出其爱情远不及其勃勃野心。最后指出即使于连复活,他和德·瑞纳夫人的爱情仍会因为其野心和荣誉而无法继续。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红与黑》中于连对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德的两段爱情分别作出评述,从而比较得出: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情属于感性的激情之爱,对玛蒂尔德的爱情属于理性的虚荣之爱。  相似文献   

3.
朱莉、德·莫尔索夫人都是追求爱情的女性,都是贤妻良母.卢梭把朱莉写成了理想的人物,启发人们怎样理智地生活和相爱;巴翁的莫尔索夫人是一个现实主义典型,她的爱情追求是一个悲剧,表现作者科学的爱情观和对家庭、婚姻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4.
《红与黑》不仅是一部反映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政治小说,更是一部洞察爱情、展示人物心灵的艺术杰作。它的出现开启了爱情描写的新天地。对书中三位主要人物的爱情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作者司汤达在小说里描写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于连的爱情观是吸血的爱,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真诚的爱,拉莫尔小姐的爱是折磨的爱。  相似文献   

5.
《红与黑》中的悲剧人物除主人公朱利安(另译为于连)外,还有德·雷纳尔及夫人,德·拉莫尔先生和玛蒂尔德小姐。先说德·雷纳尔,身为一市之长,妻子却和别人去偷情,岂不悲哉!我们暂且不论妻子的品德如何,作为男人,作为丈夫是否有失职之嫌?男人的职责之一,就是对于女人的管教和需要的满  相似文献   

6.
于连是司汤达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他的性格是复杂的,这在他的生命最后阶段尤其表现得集中:一声枪响,德·瑞拉夫人倒下了,于连琅珰入狱。枪响前后,于连判若两人:自幼就支配他整个身心的狂热野心如今灰飞烟灭;昨日还占有他心灵的对玛特尔小姐的爱情已换作厌倦冷漠;而对“出卖”他的仇人德·瑞拉夫人,却重修旧好,热恋如狂;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他贪恋着前所未有的爱情的欢娱,却又断然拒绝情人的恳求,不求赦免,唯求速死;此外,不久前还是统治阶级忠实走卒的他,几天后竟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俨如为民请命的造反英雄。如此复杂的矛盾集中于一人身上,无怪乎历来的评论家们对之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7.
在《红与黑》中,司汤达怀着极大的热情塑造了对主人公于连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德·雷纳尔夫人这一艺术形象。他认为德·雷纳尔夫人对于连的爱情是“心坎里的爱情”,在小说中谈到德·雷纳尔夫人时也说:“她的灵魂是一个高尚而热情的灵魂,由于未能完成它认为可能完成的壮丽行为,几乎就像犯了一桩罪恶那样感到内疚”,并安排她在最后独享了于连的爱情。 许是因为作家的态度再明确不过,或者因为于连这个人物过分的光芒四射以致人们根本就忽略了他的似乎并不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第一个情人,文学批评界众口一词给她下了这样的评语:她是个美丽纯洁、端庄善良的少妇,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然而,对于这个没有争议的人物,我却有新的理解。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之我不揣冒昧地讲出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戴·赫·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并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独辟蹊径、惊世骇俗。而《恋爱中的女人》作为劳伦斯的扛鼎之作,自然也是评论界的宠儿。小说中的爱情可谓是一大亮点,因为它包含了厄秀拉与伯金的和谐之爱、赫麦妮与伯金的驾驭之爱、戈珍与杰拉德的征服之爱、伯金与杰拉德的同性之爱等诸多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9.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该书塑造了德·雷纳夫人这个十分动人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从陌生、懵懂、挣扎到勇敢追求,这段历程反映了其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苏醒,带给人无限的感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将从爱情这个角度对《红与黑》中的这个突出的女性角色的女性主体意识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该书塑造了德·雷纳夫人这个十分动人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从陌生、懵懂、挣扎到勇敢追求,这段历程反映了其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苏醒,带给人无限的感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将从爱情这个角度对《红与黑》中的这个突出的女性角色的女性主体意识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文静 《考试周刊》2010,(40):30-30
《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塞琳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之深,恨之切,当爱遭到背叛,狂热的爱变成无边的恨。他们为爱而生,却因爱成恨,为爱而死。本文就《呼啸山庄》中体现的爱恨.交织的爱情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永恒的爱     
如果你不相信这世间有永恒的爱,那么故事中的这对传奇夫妇可以打消你的疑虑。克里福德·哈特兰和玛乔丽·哈特兰的传奇爱情曾经历了战争、苦难折磨与霍乱,但他们凭借对彼此的责任与爱的信念最终携手度过幸福的一生。这段感人肺腑的爱情经历了76年的时间,最终,甚至连死亡都无法使两人分开……  相似文献   

13.
从女权批评的角度对比分析了麦克白夫人在盲目地爱着麦克白时的疯狂举动和失去麦克白的爱后的不同表现,论证了麦克白夫人并非天性邪恶之人。而是麦克白的政治野心和自己盲目爱情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塞琳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之深,恨之切,当爱遭到背叛,狂热的爱变成无边的恨.他们为爱而生,却因爱成恨,为爱而死.本文就《呼啸山庄》中体现的爱恨交织的爱情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通过对劳伦斯的惊世之作《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一书中女主人公康妮所经历的坎坷爱情三步曲的评述,进而论证劳伦斯的性爱观,认为只有肉体与精神的爱的高度和谐统一,才是性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与婚外两位男性的情感纠葛,被诸多学者看作爱情,然而本文认为,这不是爱情,而是一种病态爱情心理。首先,她离开伴侣的痛苦表现,不愿社交、照顾家庭的表态,反复无常的情绪等等都彰显了她心理的扭曲;其次,她对待家人——尤其是丈夫和孩子,总是忽冷忽热;而后,她对罗伯特情感的执拗也来源于心理疾病,以至于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总之,爱德娜的行为能够与爱情成瘾的六条范畴化症状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断她对婚外两位男性的情感是爱情成瘾,而非出于真正的爱情。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爱德娜的爱情成瘾问题,以期对现代社会正确爱情观的树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一诗表现了刘兰芝对生命的渴望 ,对爱情的追求 ,对礼教的遵循。然而完美的追求是不可能的 ,她只有不断地退缩。最后连追求无爱之生亦不可得 ,遂以死殉情  相似文献   

18.
德·雷纳尔夫人和蘩漪,分别是司汤达的《红与黑》和曹禺的《雷雨》中的女主人公,二位作家虽然所处时代不同,所处国家不同,但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形象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她们的相似之处在于正值青春之际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并且比自己年龄大的丈夫,后来爱上了比自己年轻的青年,在爱情的幸福和痛苦下徘徊,最终走向了绝路。可以说,她们的一生是悲惨的,她们是不合理婚姻制度下一系列不幸妇女形象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爱情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把爱情教育作为青年时期教育的最后一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的必修课程,我国古代的《礼记·昏义》也主要涉及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今天高校要担负起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责任,使他们对婚恋、家庭生活在道德上做好准备,提高他们在两性关系上的文化修养,让他们懂得爱,学会爱。一、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必要性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可以说,爱…  相似文献   

20.
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作品多数都涉及了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问题,其代表作《红与黑》便是其一。为了塑造德·雷纳夫人这一形象,作者用大量笔墨展现了她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她进行的伦理救赎,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本研究围绕德·雷纳夫人这一角色,对作品中呈现的人与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不同关系进行文学伦理学分析,试图探讨德·雷纳夫人在面对伦理蒙昧、伦理选择直至伦理回归的三个阶段,以期挖掘司汤达作品在人伦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