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是一部开创黑人意识觉醒的经典之作。作为美国黑人戏剧史上堪称"世纪史诗"的剧作之一,作者把承载黑人历史与文化的布鲁斯音乐融入到其创作之中,不仅对美国社会存在已久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批判,而且还对黑人自我意识和身份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用"钢琴"帮助当代美国黑人实现了与非洲的文化衔接以及身份重建。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多的当代黑人女性优秀戏剧作品的发表及她们所取得的成就,无不表明黑人女性的写作再也不是"边缘性"的,其身份也逐渐与"第三者"决裂。笔者从当代黑人女性戏剧中主要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安排等多方面来解析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从而加深对黑人女性戏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7,(4):40-44
在群星璀璨的美国黑人文坛,最闪亮的莫过于托尼·莫里森。作为世界闻名的非裔黑人小说家,也是世界上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创作中都显示出黑人文化传统的深刻烙印。本文以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的美国黑人身份解读为切入点,通过对《爵士乐》中主人公身份"迷失"及"追寻"等主题的梳理,系统分析黑人历史及黑人文化对其身份建构的内涵,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是美国非裔文学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休斯顿·A·贝克将时间意象注入性别维度,强调时间是变化的时间和审美经验的时间,潜在于语言和文本之中表现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本文立足于美国黑人女性诗学中的时间意识,通过对《秀拉》的文本解读来阐释黑人女性身份建构过程中所具有的流动性与族群社会性特质,进而思考整个黑人民族文化身份的"流散"与"回归"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身份认同和边缘学自我批评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同为研究美国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步入20世纪中后期,由于黑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不断显现,一大批优秀黑人女性作家产生,为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文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拓展了美国文学的研究思路。对于黑人女性文学而言,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是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可以重新构建人们的思维方式,颠覆人们心中传统的看待女性的特定模式,同时也为其他种族了解黑人女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玛雅·安吉罗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通过文化意识的融入来关注美国社会道德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关注黑人女性生活境况和文化身份的建立。采用文本解读和分组归类的方式,通过对安吉罗的多首诗歌的分析来解读其中的黑人女性意识,即直面黑人女性生存境况、引导黑人女性走出边缘以及重塑黑人女性完美身份。安吉罗诗中的黑人女性意识之所以值得我们研究是由于其提出了两性平等融合的展望,这也是安吉罗女性主义思想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爵士乐》中,美国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刻画了女主人公维奥莱特在社会压力和家庭危机中迷失自我又重新寻回自我的坎坷经历。小说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建构的困境,通过从身份缺失、情感扭曲和精神救赎三个方面分析维奥莱特实现主体建构的过程,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莫里森对美国黑人女性身份困境的反思和对黑人女性主体建构途径的思考,使读者更好了解黑人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黑人文化身份入手,分析了当代颇负盛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三种生活状态,并对美国黑人既是非洲裔又是美国人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索和挖掘。认为作品中挣扎在文化夹缝中的美国黑人只有加强文化身份意识,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牢记过去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美国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为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之一,旨在实现其边缘文化身份认同。黑人女性剧作作家运用其独特的女性文本书写范式抵制主流文化的侵蚀,维护黑人女性文学。后殖民主义批评主张多元文化共存,反对主流文化的霸权主义。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研究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的身份和形象经常在他们的电影中得到定位或者争议.美国黑人的身份从"黑鬼"到"非裔美国人"可以通过黑人形象在上世纪美国电影以及美国黑人历史上的各个事件中反映出.本文简要论述了20世纪早期美国电影中五种刻板黑人形象的定型,以及五种形象对后来黑人在电影中形象刻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特定的族裔身份和性别赋予了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独特的写作主题、手法和风格。黑人女性戏剧作家们从女性视角出发,将本族裔的文化特征融入创作之中,表现身处族裔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挣扎与反抗。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学,也为从文化视角了解黑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本参考。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表达的争取自由、平等的观念和建构独立身份的观点,为黑人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做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运用非洲主体身份言说和他者身份言说两种方式,揭示了美国黑人揭示出美国黑人安身立命于性别、阶级、种族三重世界的复杂处境,在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中重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本文将结合女性叙述学与鬼怪批评理论,以考察研究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文本话语与黑人历史文化的关系为基础,具体探讨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对黑人文化身份认同处境的揭示与启迪。  相似文献   

13.
1993年托尼·莫里森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和评论界获得极大的成功且受到广泛的关注.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黑人在悲惨命运中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对这部史诗般作品进行解读,揭示美国黑人主体身份的重构以及一个不同民族与性别的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得到飞速发展,在社会多个层面女性不断不到认可,在观念、情感上也获取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在这个阶段中,黑人女性作家同样不断对女权运动中族群歧视及黑人社会中性别偏见等问题展开研究,又称为黑人女性意识觉醒奠定了有力思想基础。文章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玛雅·安吉罗的诗歌作为切入点,对揭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指引黑人女性走出边缘、重构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展开了逐一探讨,旨在为如何提高对玛雅·安吉罗诗歌中黑人女性意识的有效认识研究适用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是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展现的"黑人艺术"举世瞩目。这个黑人文学家辈出的年代,不仅把黑人小说与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后来美国黑人戏剧的崛起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与此同时,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也为黑人女性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主题与思考,为后期黑人女性戏剧的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品所阐释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观照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后学批评所关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同黑人小说和诗歌一样,作为一种被边缘化的文学形式,美国黑人戏剧经历了一个模仿、吸收、反抗与自我定义的过程,并于二战后进入鼎盛时期。这期间,美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黑人女性剧作家,她们在推进美国黑人戏剧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融合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定位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柏油孩子》中的人物吉丁,森,西德尼,昂丁和特蕾丝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这样的分析是黑人女性文化身份选择和认同的前提,对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定位的探索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剧坛上的一颗新星,美国剧评界认为他是继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田纳西威廉斯之后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十部系列戏剧的故事背景中的九部都在黑人聚居区,分别描写了20世纪每个阶段影响黑人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思潮。作为一名民族主义者,威尔逊通过对美国黑人身份进行重新建构,试图唤醒美国黑人的民族自豪感,重新找回非裔同胞的历史和身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美国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黑人女作家,她们为美国黑人文学的蓬勃发展和美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女作家能够从黑人女性独特的视角出发,在作品中关心黑人女性的婚姻状态和黑人女性之间的关系。她们的作品大多展示了黑人妇女追寻自我和尊严的心路历程。有的作品能够从较高的角度去揭示黑人文化和传统的继承,黑人的种族尊严和身份建立等问题。她们广泛地反映了现代美国黑人的生活,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