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程度副词"十分"一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程度副词"十分"是由表示总括义的范围副词虚化而来的,而范围副词"十分"又是由表示对事物进行十等分划分和概括的"十分"的原义引申虚化来的.程度副词"十分"始见于宋代,元代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进入发展的兴盛期.其用法主要是修饰形容词,其次是修饰心理动词,修饰词组时主要是修饰动词性词组,尤其是述宾词组.  相似文献   

2.
邵阳话中,反素词“来回”除了可以用作动词、名词、情状副词外,还具有情态义和篇章义,这在汉语方言中较有特色。其表示情态意义的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与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中其他反素副词具有共同的认知语义基础,但不一定经历了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而可能是通过隐喻途径直接产生的词义引申现象。“来回”在语气副词用法形成后发生了语法化,还产生了话语标记等用法。由反义对立式动词性语素组合起来表达情态义,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不定"形容词和副词两个义项的由来,认为形容词义项的"不定"是由动词结构演化为形容词结构,之后在高频使用下粘合成词.成词后又发生进一步粘合,从而"不定"成为"说不定"等词的词内成分.副词义项的"不定"并不是形容词"不定"语法转化而来的,而是由表否定义语素"不"与表必然义的语素"定"直接通过构词法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还是"是由副词"还"和系动词"是"跨层共现连用虚化而成的。副词"还是"和连词"还是"都是由"持续"义的副词"还"与"是"融合发展而来,但它们的语法化过程并不是一个连续统。副词"还是"与连词"还是"产生的时代并不相同,并且在"还是"演变的过程中,它们也受不同语法化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够"经历了由句法结构"不够"到动词、再到程度副词这样一个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这一过程从元代开始,多出现在一些对举格式之中。随着"不"与"够"连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够"之间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逐渐词汇化为一个动词。同时,"不够"成词后进一步语法化,最终语法化为程度副词。在由句法结构变为动词时,使用频率、重新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由动词虚化为程度副词的过程中,重新分析是重要的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6.
就单音副词语法化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究。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实词直接引申虚化为单音副词的情况分别加以阐述。正确认识副词语法化的规律是全面把握单音副词意义和用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即”的语义分化及语法功能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伴随着词义分化的渐变过程,每个实词的虚化都有它们各自的历程.通过对"即"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证实"即"字在历史的发展中其词义和用法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虚化的过程为由最早的表示靠近之义发展引申,逐步演变为现在主要用来表示解释,还形成"即使……也"这一重要的关联词语,这是一个语义分化和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中考察了"当"字的本义、"当"字作名词的用法、"当"字作动词的用法、"当"字作的副词用法、"当"字作介词的用法以及"当"字作连词的用法,对"当"字语法化进程及其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当"字在词义引申、语法结构的重新分析、句法结构的限定、语义环境的影响等原因的共同影响下,一步步虚化,由表示"田土(或其他事物)边界或相连之处"的一个处所名词演变出了名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9.
"可"字"痊愈""程度减轻"义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用例较少,多保存在方言中,这导致部分工具书对其释义出现偏误。通过梳理"可"字这两个义项的使用情况,追溯其来源,认为"可"字"痊愈"义动词本是从"符合、适合"义动词引申而来,并从"痊愈"义动词引申出"病症程度减轻"义动词,进而通过语法化产生"程度减轻"义副词,这一过程与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范围副词“净”的语法化过程来揭示其主观化的用法。文章从历时角度考察了“净”由实词虚化为表示范围的副词的过程,然后以语法化为依托介绍其主观化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说"的语法化:由动词到词内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了现代汉语中"说"的虚化过程,"说"附着在连词或副词后,使得自身的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正在由动词变成一个词内成分。"说"的这种语法化使得现代汉语中连词或副词的表达能力更强,尽管连词或副词后加"说"的形式还未完全凝固下来成为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动词"爱"的语义发展沿着两条路径来进行。一条是在词义层面,表层义素[+积极]的凸显使动词"爱"发生了初步语法化,但这个语法化过程没有继续下去,初步语法化的结果又重新分析为实词;另一条是在语素义层面,语法义素[-可控]的凸显使"爱"的语素义进一步虚化,语法化过程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3.
"管"字各语义、词性之间存在引申发展关系,其语法化用法源于动词,句法条件是"管+NP1+V2+NP2",语义上经历了"表掌管→引进对象→处置""表掌管→引进对象→方向"的过程。"管"字自身动词性很强,也有虚化用法,经过词汇化过程构成"副词语素+管(动语素)"形式。"只管"作副词,"尽管"作副词、连词,"不管"作连词,"别管"作连词。  相似文献   

14.
"起"的虚化过程历来争议很大。历时考察"起"的演变过程发现,"起"从上古动词谓语发展到中古作动词趋向补语,"V+起"结构由连动结构重新分析为述补结构;唐五代初期,"起"放在"V得"、"V不"之后,无明确语义指向,而表示结果,语法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宋代"起"可用来表示前一"V"的状态将持续进行,甚至高度虚化为话题标记。研究推测"起"的语法化途径是:趋向义→结果体→始续体,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均可证明其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可”原是动词,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它的词性慢慢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动词逐渐向助动词、意义比较虚的副词转化,后来甚至变成了和一定词结合来表示意义的词缀。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主观化又是语法化的一个动因,主观性因素促动了功能语法化。文章用主观化和语法化研究了“可”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敏 《文教资料》2008,(33):50-51
"怕"由心理动词演变为表揣测语气的评注性副词,经历了两条虚化途径:第一条是由心理动词到评注性副词,第二条严格说来是"怕"的实词虚化过程,主要由隐喻机制延伸出"怕"的多个语境义.  相似文献   

17.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意义虚化,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一过程或现象.汉语语言学界将它称为"实词虚化".因为几乎所有的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英汉介词的语法化及其进一步语法化过程,并指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中,“属实”除了动词用法外,还有一种新用法——副词,意思接近“确实”、“实在”、“的确”,表确认语气,是语气副词。这一用法实际上是由动词“属实”虚化而来,是动词“属实”语法化和主观化的结果,这一现象的出现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朝""夕"常用作名词,二者并列连用为名词短语,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时日,光阴"义,也可指"非常短的时间"。唐代时,"朝夕"虚化为副词,表示"时时,常常",其副词用法的产生是语法化的结果。而"日夕"也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从表行为义的动词性偏正短语,到评注性副词,再到语篇中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可见"经历了一个从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本文一方面考察"可见"语法化的轨迹,另一方面考察"可见"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