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五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该热线设立之初曾做过一次统计,在前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青少年自杀事件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有多种,但不正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梁业干 《广西教育》2010,(23):40-41
近几年,关于中学生离家出走、自杀或由于敌对情绪引发的伤害事件,常见报端。触目惊心的事实,已向我们发出了危险的信号,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受到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其中重要的一种是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别时期,这阶段的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比较盲目的自我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漠然。近几年中学生自杀率高居不下,各项调查结果亦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令人堪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大致分析了中学生自杀的原因、特点,简单阐述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彭文元 《科学教育》2002,8(1):11-13
目前日益增多的中学生自杀及凶杀案,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敲响了警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培养健全人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目前,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应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自杀、退学、出走等现象时有发生。要想真正减少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悲剧,除了应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更要重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时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这是对马加爵杀人一案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如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 力,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为我国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本文就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 展的影响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媒体中经常报道一些中学生自杀及伤害他人的事件。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2007年公布的一项历时两年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每5人中就有1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1]。  相似文献   

10.
以汉族、回族、藏族三个民族的中学生为被试,以专题小组讨论法探讨了中学生自杀态度和生命意义发展状况以及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生命是否有意义、人是否有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自杀与自杀者的态度等三个方面的认知存在着民族差异,宗教信仰对不同民族中学生生命意义与自杀态度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总体呈逐年升高趋势。在此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学生自杀也逐渐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结合真实案例,对一起中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提供借鉴,以期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往的研究更集中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忽视了体育教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能够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调查,在中学生人群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意志力薄弱,耐挫折的能力不强,同时伴有缺乏自信,不合群,内心孤独,悲观,焦虑、自卑……由于心理上的原因,中学生出走、自杀、犯罪等事件也屡见报道。究其原因,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裕的生活环境,一帆风顺的经历,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在给与他们幸福感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关键时期,及时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是多么重要。然而,当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仅靠有限的几…  相似文献   

14.
黄丽仙 《新疆教育》2013,(14):132-13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但如今这些花朵的生命却经常受到摧残。2006年7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2008年4月,青岛一12岁女孩因成绩不理想,吞下60片安眠药自杀。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以来,武汉连续发生了数起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南通市中小学生也发生了三例自杀事件。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屡现网络与报纸。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深思:花季少年生命为何如此脆弱?他们自杀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中学生自杀问题凸现了当前教育的缺位。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学生的所谓的"综合素质",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神经质人格特质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青少年自杀意念问卷,对81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神经质人格特质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在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抑郁是心理韧性调节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基于研究发现,学校和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高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抑郁的筛查,并对其进行干预,缓解负性心理特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应着力提升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水平,提高他们应对负性事件和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根据国家教委的一份调查资料:到1997年底,我国在校的中学生患心理疾病的已达20%左右。从近几年的媒体资料来看.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心理障碍而产生集体自杀,离家出走,甚至杀死、毒死父母双亲或长辈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目前学校中越来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一)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心理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之由于“文革”期间倍受摧残,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在心理科学上的空白与落后严重影响我国中学的基础教育。据调查资料,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约20%左右的中学生患心理障碍;据抽样,采用SCL-90测试结果,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不仅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许多困难与负担,而且严重的反叛、忧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伴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据法院庭审人员统计,违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中学生心理韧性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式,采用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与积极消极自杀意念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81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1)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高中生,自杀意念水平低于高中生,城镇中学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农村学生,自杀意念水平低于农村学生;(2)外倾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有利于心理韧性的提升,可以遏制自杀意念,情绪性不利于心理韧性提升,会促使自杀意念升高,心理韧性的提升则会降低自杀意念水平;(3)大五人格会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心理韧性会影响大五人格(除了宜人性)与自杀意念间关系的强弱。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对中学生人格的测量与干预,发挥外倾性、宜人性、谨慎性与开放性的积极作用,削弱情绪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飞快发展,信息极具膨胀的当下,中学生这个正处于特殊时期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剖析中学生心理健康与价值观的关系来阐述价值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去找出中学生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