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崔惠芳 《今传媒》2012,(7):48-49
本文以"史"入手,从大的社会历史时期着眼,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全面梳理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广播媒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缘由,以及当下"微时代",广播突围的基本思路,对当下广播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对突发灾难事件中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规划进行了阐述。应急广播具有灾害发生前提前预警、灾害发生中指导救援、灾害发生后抚慰心灵等重要作用,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李宏 《中国广播》2014,(12):82-84
本文通过中国广播参与伊朗国际广播节的历程回顾,介绍了国际广播评奖的立项和标准,以及国际广播研究的关注面和热点,揭示了国际广播评奖和研讨对广播现实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以及广播业务活动对展示国家形象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17,(2):98-98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中国广播》杂志创刊于1993年7月,是产、学、研一体的国家级广播应用理论发布平台,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多媒体学术期刊。每本定价15.00元全年订价180元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国内邮发代号:80-935国际邮发代号:M3785ISSN 1004-9061 CN11-3074/G2《中国广播》杂志始终秉承学理思维服务广播实践。入选国家级双效期刊、全国广播影视十佳学术期刊、中国十大融合创新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6.
杨俊英 《视听》2012,(5):44-46
一个国家的传媒关于经济的报道,对于外部世界来说,是关于这个国家的重要信息。一个地方外宣广播媒体所办的涉及经济领域的节目甚至可以成为这个媒体敏锐度和所持立场的"晴雨表"。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地方外宣广播频率办好经济类节目,可有效对外传播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有利于树立"中国好"的形象。目前云南、广西、新疆。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17,(9):6-6
主办:BIRTV组委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联盟承办:中国广播联盟秘书处中国广播杂志社8月24日,由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组委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联盟主办,中广互联、中国广播联盟秘书处、中国广播杂志社承办的"2017中国广播大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会议主题为"最有价值的声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播业快速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播新闻作为广播媒体的重头戏,在寻求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新闻频率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报道方式上均有新的举措,努力寻求广播新闻的多元化革新和全方位突破。传播理念:新闻立台、观点强台、三贴近原则的强势回归新闻立台,倾力打造专业新闻频率。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而广播这种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发挥出来的。其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月13日,为庆祝第4个"世界广播日"(world radio day),欧洲广播联盟(简称欧广联)发起并组织了全球范围的"广播大联播"活动,共有来自美国、德国、印度、加拿大等22个国家的23家广播电台参与了当天的节目联播。中央电台参加联播的节目名为"Hi there,we are CHINA"(你好,我们是中国),由中央电台音乐节目中心和技术制作中心选派优秀主持人、编辑和录音师参与创作、采录和后期合成,办公室提供了对外联络、项目协调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这一体系也被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该体系将统筹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台,建立与各种应急信息渠道的联通机制,实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布民众所需应急信息的目标。军事广播宣传平时担负传播和普及国防知识、培育全民国防理念的职能,战时担负着开展国防动员、进行舆论战的职能。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与军事广播宣传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文从学术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的广播事业,从它诞生的那个时刻起,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原则,忠实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的广播文风. 不应该怀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的广播文风,是我们当前广播节目的基本特色。目前的问题在于:①和生气蓬勃、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比较,和绚丽多采、无限丰富的现实生活比较,广播文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②在广播工作者的队伍里,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立场、观点和思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广播在我国广播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兴起和发展,使我国广播事业呈现出丰富多采的局面。对少数民族广播的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时期。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少数民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外广播事业就肩负起向境外传播中国之声的神圣使命。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我国对外广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天,我国唯一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跃居世界各国际广播电台的前列,并在五大洲听众中享有较高的舆论威信。我对外广播的规模已跃居世界各国际广播电台前列我国对外广播事业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新中国的了解,我国在加强原有的英语和日语广播的基础上,首先开办了对周边的国家越南、印尼、缅甸、泰语和朝鲜语广播,并开始面向东南…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2012年9月13日,全国"广播改革与研发论坛"在云南腾冲举行。本次论坛由云南广播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共同主办,云南大滇广播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及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等全国19家单位的代表与会。此次论坛是中国广播业界关于广播改革和研发的一次大讨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产业面临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广电人须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唯有  相似文献   

15.
刘智力  靳雷 《传媒》2019,(9):13-1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国家对农广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立足对农媒体定位,充分发挥广播特色,助力"三农"改革发展,在广播宣传、融合传播等方面,积极实践探索,走出一条全媒体格局下对农广播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暨南大学主办,花都广播电视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日在广州花都召开。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安徽大学等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届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着"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对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  相似文献   

17.
张昆 《中国广播》2006,(2):12-12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功发出了中国经济广播的第一声,之后全国各地的经济电台相继成立并迅速发展,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经广"旋风,为推动广播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广播的一道独特风景,经济广播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由于受到广播专业化系列电台迅速扩大的内部竞争冲击,以及电视、报刊、网络的针对性专业化竞争,其发展出现了困难和徘徊,有些地方出现了分化,甚至关、停、并、转。近年来虽然也不乏在竞争中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骄子,但其发展中的困难显而易见。在2005年10月召开的"2005全国经济广播委员会年会暨创新论坛"及11月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经济广播不该就此衰退,而是应该科学认识市场,重新找准定位,再振发展雄风。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一组文章是去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经济广播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一些经济电台总监、副总监的发言摘要。由于篇幅所限,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未能刊发,请见谅。  相似文献   

18.
广播,从其传播介质特征说,是以声音实现传播效果.广播新闻评论则更应突出以话传神、以听动心的影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以"聆听有思想的新闻"这样广告式的语言强调其新闻与传播的特征,可见受众不但要"听清楚"新闻,还要从新闻中"听出来"思想,广播新闻评论则更应让受众"听明白"观点.听觉的要求首先是悦耳,其次是赏心,让点睛的话语赏心悦耳,也就成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如何做到赏心悦耳,写作时如何考虑让听众"听明白"观点?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2012年3月23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办的"广播新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广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电台副台长赵子忠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国之声总监蔡小林主持研讨会。来自新浪网、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中央电台中国之  相似文献   

20.
通常的观点认为文艺节目以其艺术性、娱乐性、参与性就足够了,广播文艺节目很难注重到节目的时效性,因为广播文艺节目生产周期比较广播新闻节目周期要长,周期长自然很难照顾到广播节目的时效性,注重不到时效性就很难有新闻性。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