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蔬菜野茼蒿营养成分分析及重金属元素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浙江金华北山地区野生蔬菜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食用部分的营养成分及不同器官、不同生境中Ca、Mg、Fe、Zn、Cu、Cd、Cr、Pb这8种金属元素含量,计算其地上、地下器官对这些元素的富集系数,并将野茼蒿与该地区其他23种野生蔬菜进行了营养成分含量的对比,对野茼蒿的营养价值和重金属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野茼蒿食用部分的含水量、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和灰分的鲜重含量分别为91.96%、1.95%、0.57%、2.20%和1.27%,其中粗蛋白含量比白菜、萝卜、黄瓜等经常食用蔬菜要高;(2)基于营养指标,应用PAST软件对43种蔬菜进行系统聚类表明,43种蔬菜大体上分成两类,野茼蒿营养价值与番茄、绿豆芽相近;(3)野茼蒿食用部分Cr、Cd、Pb三种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是1.43、0.33、0.39 mg/kg,均已超标,其地上、地下部分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99和1.99;(4)与其他23种野生蔬菜相比,其重金属元素的综合风险指标排列第16位。作为一种有风味和特色的野生蔬菜,从蛋白质、可溶性糖、粗脂肪等指标看,野茼蒿的营养价值并不太高;由于野茼蒿对某些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效应,食用时应注意其可能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进来关注蔬菜质量的市民越来越多。笔者根据十多年的工作经验,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5中蔬菜中Cu、Zn、Pb、Cd、Cr元素的含量,来检验蔬菜中的这些重金属元素是否超标,以便蔬菜的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3.
马先杰  陈淼  陈兰兰  陆凤 《科技通报》2019,35(8):190-196,207
为综合评估电解锰企业锰渣堆存对周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贵州典型电解锰企业锰渣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电解锰渣及其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As、Hg、Cd、Cr、Pb、Zn、Cu、Ni、Mn含量及电解锰渣中锰的形态组成,同时探究了电解锰渣、浸出液及浸出残渣对白菜、小麦和黑麦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锰渣中Hg、Mn平均含量分别为1. 00、26217 mg/kg,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9. 10、33. 02倍,锰主要以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浸出液中As、Hg、Cd、Cr、Pb、Zn、Cu、Ni均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3. 3—2007)规定阈值,而Mn含量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电解锰渣、浸出液对白菜、小麦及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影响效果显著,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电解锰渣浸出液进出残渣,部分电解锰企业浸出残渣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鲫鱼样品经消解处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南通市售鲫鱼中肉、鳃和内脏3个组织器官内Cd、Cr、Cu、Pb、Zn六种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鱼内脏和鳃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鱼肉;所检测鱼中Cu、Zn含量较高,Cd、Cr、Pb含量较低;鱼肉中测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限定量。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居民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和酸可溶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杭州市50个居民小区土壤重金属元素(Cd、Co、Cr、Cu、Ni、Pb、Zn、Mn和Mo)的含量、形态和酸可溶性。结果表明,与农业土壤相比,该市居民区土壤中Cd、Cr、Cu、Ni、Pb、Zn、Mn和Mo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除Cr、Mo外,居民区重金属的积累一般低于该市商业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积累量随居民区建成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居民区土壤中Cd、Co、Cr和Ni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为主;而Cu、Pb、Zn和Mn则以可提取态为主。除Zn、Mn外,重金属的酸可提性组分均较低.土壤重金属的稀酸提取量主要与提取平衡液的pH有关,随pH下降而增加,但大部分土壤中酸可提取的重金属量较低,因此杭州市居民区土壤在正常条件下不会有较多的重金属释放。  相似文献   

6.
以首钢厂区附近小区域为研究区,采样分析表层土壤Cd、Cu、Pb、Cr、Zn、Ni、Mn、Fe的含量.描述性统计表明:Cd、Pb、Zn、Cu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d、Cu、Zn存在污染问题,Cd污染最为严重.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并使用GIS工具进行地统计分析,发现8种金属可由3个中等空间自相关的主成分(PCs)反映:PC1包括了与交通及机动车辆关系密切的Cd、Cu、Pb、Cr、Zn;PC2包括了主要来源于首钢厂区的Cr、Mn、Fe;PC3仅有Ni,分布是随成土过程形成的.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于交通和机动车辆,需密切关注其对环境的危害及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本研究对该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土壤中总Cr、Cd、Zn、Ni、Pb、Cu六种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经盐酸、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混合溶液消解后,用KED模式,内标法测定总Cr、Cd、Zn、Ni、Pb、Cu六种重金属,测量结果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0.57%~3.04%之间,土壤的方法检出限在0.0015~1.38mg/kg之间,均满足测定土壤中重金属测定的要求。该方法操作步骤简便快捷、仪器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化集团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优势植物体内元素分布的研究,探索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并筛选超富集植物。采集5块样地的植物与土壤,利用ICP-OES检测土壤与植物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土壤pH在7.71~8.43之间,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3.91~9.07 g/kg之间,低于土壤肥力3级水平。5块样地的Zn、As、Cd均超标5倍以上,个别样地还有Pb超标;11种植物中Cu均超标;合成氨厂的何首乌和向日葵中As超标,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元素分布产生影响。刺藜中Cr、Cu、As及Cd的转移系数均居11种植物之首,其次是龙葵和葎草;但所有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均小于1。虽未筛选到超富集植物但也可以看出刺藜、龙葵和葎草的富集和转移重金属能力较强。大化集团废弃地的Cd-As-Zn的复合污染严重,对生长的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修复该地污染的土壤,建议引入Cd、Zn、As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和东南景天,并配合当地生长的耐性植物刺藜、龙葵、葎草,构建复合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城市土壤表层中的8种重金属Cu、Pb、Cd、Hg、As、Cr、Ni、Zn的浓度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d、Cu、Hg、Pb和Zn在工业区和主干道路区浓度偏高,并且这几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又高,说明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有一点源重金属浓度偏高,又属主干道路区,说明有一交通枢纽致使汽车尾气集中排放;市区中部的点源属工业区内,因此污染物来源于工厂烟囱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5年8月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该海域表层海水中7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表层重金属Cu、Zn、Pb、Cd、Cr、Hg、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06、12.5、0.70、0.12、2.38、0.048、0.61μg·L-1。Zn、Pb、Cd、Cr、Hg、As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Cu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在0.37~0.64范围区间,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低,总体属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1.
3种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燕  刘秀莲  洪丰 《科技通报》2008,24(2):266-271
以菖蒲(Acorus calamusLinn.)、金叶菖蒲(Acorus gramineus‘Ogon’)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H.Wendl)为试验材料,将3种植物定植于人工配置的Cu、Zn、Cr和Pb复合型污染的土壤,研究不同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根部具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作用,除Zn外,其他三种元素在根中的含量要大于茎叶中的含量,表明根系对Cu、Cr和Pb的滞留能力较强;3种植物对Zn的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比较高,而对Pb的吸收量最少、吸收速率比较低,表明这3种植物对Zn污染的土壤净化效果最为明显,而对Pb污染土壤净化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8,(4):6-6
固体废弃物可以用于构造和培育土地复垦基质,但是经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基质中的重金属含量仍然较高,特别是重金属镉(Cd)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因此有关人员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进行了降低基质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小白菜和油菜3种作物对镉(Cd)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其中小白菜的作用要强于甘蓝和油菜,另外油菜对铜(Cu)以及甘蓝对锌(Zn)也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调查研究了苏州市常见的12种蔬菜及土壤,分析了蔬菜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Zn、Cu、Cd含量与多数蔬菜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Pb含量在多数蔬菜中均表现为与土壤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在秋季复种的白菜、萝卜两种作物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增施钾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氮磷等肥料基础上增施钾肥对两种蔬菜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氯化钾10kg/667m^2和15kg/667m^2,白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6.2%和18.5%,白菜经济最佳施用量为12.1 kg/667m^2;萝卜施氯化钾10kg/667m^2与15kg/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3.7%和26.7%,经济最佳施用量为11.7kg/667m^2;白菜和萝卜施氯化钾5kg/667m^2和20kg/667m^2时增产率均较低;施钾对蔬菜干物质、可溶性糖和全氧化钾含量均有提高,氯化钾施用量对这两种蔬菜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对预警生物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琼  周勤 《科技通报》2010,26(3):454-457
采用斑马鱼为试验生物,进行了静态方式的急性毒性试验,获得了3种重金属作用下斑马鱼的行为突变情况,为斑马鱼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Zn2+、Cr6+、Cd2+的1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35.08 mg/L、64.83 mg/L、1.65 mg/L;24 h的LC50分别是25.88 mg/L、46.20 mg/L、1.04mg/L。重金属对斑马鱼的毒性排列为Cd2+Zn2+Cr6+,其中Cd2+为剧毒,Zn2+、Cr6+为高毒。研究发现Zn2+、Cr6+、Cd2+的联合作用为协同作用,Cr6+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集成都市龙泉驿汽车配件生产集中区周边表层农业土壤(0~20 cm),测定土壤中Cu、Zn、Ni、Cr、Cd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Cu、Zn、Ni、Cr和Cd的含量分别为23.0 mg/kg(12.43~57.04 mg/kg)、192.99 mg/kg(169.52~206.80 mg/kg)、18.75 mg/kg(9.32~27.40 mg/kg)、30.11 mg/kg(14.07~59.04 mg/kg)、0.55 mg/kg(0.16~1.06 mg/kg),除Cd以外的4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均小于1,Cd是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455,被调查区域土壤属于轻度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为CdCuZnNiCr,其中是Cd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研究区域土壤处于轻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铬(Cr6+)对叶类蔬菜小白菜、上海青和甜芥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得出结论:不同浓度的Cr6+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根长和苗高都表现出一定影响,且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当浓度小于1.0mg/L时,Cr6+对小白菜发芽率、根长和苗高有促进作用,而当浓度小于2.0mg/L时,Cr6+对甜芥菜的发芽率、根长和苗高有促进作用,而当浓度大于2.0mg/L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Cr6+对上海青的总体影响不是很明显。总的来说,当Cr6+的浓度大于2.0mg/L时,三个实验蔬菜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及苗高都受到抑制,Cr6+的抑制作用强弱表现为:小白菜〉甜芥菜〉上海青。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沿线采集榆神高速公路两侧土壤样本,测定土壤内重金属Pb、Zn、Cu、Cd含量,分析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榆神高速公路两侧重金属污染程度各不相同,重金属Pb、Zn污染程度达到轻度污染,Cd达到中度污染,Cu接近中度污染。重金属Pb、Zn、Cu、Cd含量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土壤内重金属污染的Muller指数数值大小排序为CdCuPbZn,Cd生态毒害效应最严重,Zn危害最小。此外,重金属含量变化差异与土壤有机质以及粒度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建立ICP-MS等离子体质谱法一次进样同时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元素含量.实验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4~0.9999范围内;元素检出限低,7种重金属元素检出限范围为0.0218~0.405mg/kg;精密度良好,测定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时标准偏差均<4%...  相似文献   

20.
以交通繁忙区(污染点)和相对清洁区(对照点)道路两侧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器官(包括主干、老树皮、2年生枝条、1年生枝条、叶片和果实)中重金属元素(Pb、Cd、Zn、Cu、As、Ni)的含量,并对污染点香樟各器官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和污染指数及二者的分布比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樟体内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因样点、器官及重金属元素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污染点6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及其分布比例、污染指数及其分布比例则因器官和元素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污染点各器官的Pb、Cd、Zn、Cu、As和Ni含量均高于对照点,且差异显著(P0.05);6种重金属元素相比较,均以Zn含量最高,Cu含量次之,而Pb、As、Ni含量较低;在不同器官中同一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其中,2年生枝条中的Pb、Cu和As含量最高,老树皮中Cd和Ni含量最高,一年生枝条中的Zn含量最高。各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及其分布比例均以叶片最高,其次为老树皮;而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及其分布比例:Pb和Zn以叶片最高,老树皮次之;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以老树皮为最,叶片次之。研究结果显示:香樟各器官对空气中的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并且叶片和老树皮的吸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器官,能很好地指示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