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生命之贵》是第二版《生命.生存.生活》中职教材生命部分的第二个主题。相对于主题一的大生命观来说,这个主题集中表现的是人自身的生命观,与第一主题一脉相承,由大及小,是生命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窦桂梅 《广西教育》2010,(7):25-26,41
一、主题教学的确定与界定主题教学的“主题”属于生命价值观范畴,指向人的精神生命成长。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自我发现和精神成长。基于以文选为主要形式的语文教材体系,主题教学立足于文本之中,从文本中挖掘出促进精神生命成长的价值的核心“主词”,即主题。这里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与精神成长有关,与生命意义的丰富有关。由此看来,主题不同于某些以“主题单元”编辑的教材中类似的话题——它们仅从内容上加以归类,  相似文献   

3.
赵丹妮  胡晓 《成才之路》2022,(11):37-39
当前的中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存在目标模糊、形式单一和主题局限等问题.以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为基础设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可有效破解上述问题,唤醒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关怀能力并值得被爱的人.教师要以关怀伦理为基准,进行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设计、目标设计和活动设计,采用榜样典范法、对话...  相似文献   

4.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涉及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及及足迹、梦想五个概念领域,所以相对应设立了五个主题馆。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和“城市星球馆”三个主题馆位于浦东,使用新建展馆;  相似文献   

5.
对中古文学生命主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然而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的,文学的生命主题,也有其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从先秦到唐代文学的生命主题经历了非理性生命现占主导地位,生存意识的自觉,追求人的生命价值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分析魏晋六朝时代玄学人格主题,生死问题以及“命”定论思想,力图揭示出蕴藏于其中的生命意识主题。章还将陶渊明作为一个典型人个案予以探讨,并对其生命观念作出了剖析,以此试图发掘出生命意识观念的自觉对人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人之本在于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快乐和生命的尊严。教育的对象是人,以生命为主题,促成学生正确地对待生命。于此,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应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道德起点。一、相关调查笔者以"生命"为主题对苏北三所中等职业学校7个专业的856名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对生存现状的满意  相似文献   

8.
江松 《考试周刊》2010,(55):31-32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表达了丰富的主题.如迷惘主题,生态主题以及硬汉主题,但归根结底,他是在探究人,通过男人的世界来探究整个人类.探究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死亡。海明威的众多主题都是为死亡主题服务的,而死亡主题则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对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冯至的十四行诗集中描写了人的生存状态不自由的荒诞世界,人与人之间彼此的孤独,个体面对命运的恐惶不安,一次次直接面对生命,逼问生命的意义.这一主题成为其十四行诗的主旋律.与此相关的另一主题,便是存在主义式的勇毅面临死亡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对死亡与苦难的坦然承受.冯至的诗是深沉的人性意识的高扬.冯至十四行诗的独特主题与诗风,既是冯至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的结果,也是对40年代黑暗政治的反拨.  相似文献   

10.
珍爱生命     
茫茫银河系,亿万年才只在地球上出现了生命。又是亿万年才进化出人类。没有生命的世界多么荒凉,生命多么宝贵!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是一次机缘,是一项权利,是一种尊严,不仅值得倍加珍重,甚至值得用生命去保卫。我不想说“文学的永恒主题是爱和死”,我想说整个人类活动包括文学的永恒主题是:爱和生!人的生命来自自然,死亡应该是生命的自然结束。人们,珍爱生命,你自己的和别人的!珍爱生命@邵燕祥 @周维强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宁夏教育》2008,(11):67-67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对教育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基于生命,生命融入教育,最终使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栖息地”。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在于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因此,现代德育工作建设必须以生命关怀为指导,认真思考教育与生命的关系,围绕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三大主题,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价值取向,促进和完善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中的惜时和相思主题有力地作用于民族审美接受心理,惜时、相思主题和惜时、相思之作构建了人的审美观照习惯.《古诗十九首》反映了鲜明的生命感伤论的主题,抒发了来自生命个体的声音,它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德育的主题,它可以唤醒个体的生命意识,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对比德国的"敬重生命"教育,我国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培养人的生存智慧,教育的目标应是提升生命价值,使学生珍惜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活动主体是人,其真义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生命教育是德育永恒的主题,德育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发展生命,精心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平台,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来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焕发热情,关爱生命,热爱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价值研究”系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是第一个以生命教育为主题获批的教育部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看来,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语词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过程称之为‘主题教学'。这里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话题……‘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言语与精神生命成长。"(窦桂梅博文《朝向"伟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本质上是关怀人的教育,是体现生命性的教育,呈现的是生命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而生命化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生命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始终是围绕"人"的存在而开展的,其实施策略具有生命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以人之生命为本是生命教育的本真。基于人本视角分析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原因,以期高校生命教育理念人本化,主题系统化,形式多元化,体系立体化,师资专业化,帮助大学生走出生命困境,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潜能。  相似文献   

20.
【主题导读】世界上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并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