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渐完善和移动阅读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移动阅读悄然兴起,成为人们填补碎片时间的重要选择。为了能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媒介便捷地获取各种形式的内容,近两年来,国内各种"云阅读"平台应运而生,宣告着"云阅读"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终端设备的多样化,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逐渐从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体阅读,向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等数字阅读方式转变.人们在电脑上看电子书,手持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在地铁、公交车上进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数字阅读以其存储海量、搜索便捷、传输快速、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然而,数字阅读真的能够让人们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终端的阅读吗?@@数字阅读市场空间巨大 各类企业机构纷纷试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阅读在持续升温,数字阅读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得到国人的接受.  相似文献   

3.
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移动阅读的蓬勃发展为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帮助读者通过各种手持设备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图书馆各类数字资源进行统一检索和查看正文,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进行学术速读,提高筛选和甄别文献的效率。当前建设移动图书馆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解决技术难点。该文以书生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为例,提出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思路,并展望了未来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云服务的应用加快了数字阅读的推广。文章从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储备、云服务平台构建以及云服务在线虚拟人力资源三方面对高校数字阅读推广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新型云阅读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化的移动数字阅读推广策略,包括塑造移动数字阅读品牌、为读者提供规范化和长期的阅读推荐、实现移动网络互动的个性化知识服务,让读者随时随地获得高质量的阅读资源,推进云服务下移动图书馆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众化、快速阅读、移动社交等词成为了这个社会的热点词汇.当然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网络直播.尤其是2016年以映客、花椒为代表的"移动直播",不再局限于必须要有电脑才可进行直播,而是只要有手机和网络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直播.所以今天,我想就移动直播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四川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阅读作为新兴的阅读方式,灵活弹性,极具发展潜力。四川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整合现有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扩展服务模式,有效满足读者的要求,使得读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图书馆服务,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高校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图书馆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阅读成为可能,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移动图书馆和信息构建,着重探讨了信息构建视角下的移动图书馆发展,分析了高校移动图书馆现阶段在服务内容、组织系统、导航系统和网络环境建设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更加重视用户调研、内容为王、优化导航系统和组织系统、优化网络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当前阅读模式的改变,阐述了云阅读的含义及特征,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云阅读进行阅读推广,并从满足读者信息查找、浅阅读常态化、深阅读多层次覆盖、移动交流和信息分享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9.
移动图书馆的构建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大众完整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手机、PAD等移动手持设备逐渐成为获取信息、进行阅读的主要媒介,移动图书馆的构建既是图书馆自身业务的延伸,也是争取受众的得力举措,文章在分析图书馆个性化阅读服务需求与移动云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阅读双层路径服务模式,以期对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0.
自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我国接连出台各种利好于互联网、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互联网带来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各种新媒体普及和交叉运用,不仅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原先的单一模式变为多种渠道并用,而且也使得读者原先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和百度商业分析部联合攥写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4Q2》中,164页的PPT有36页的内容和智能电视、视听媒体相关,可见视听媒体已成为新媒体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从学生的视角来研究应用智能手机的学习体验,并开展移动阅读现状调查研究.从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分别为:移动阅读使用工具、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学习者移动阅读行为、移动阅读的态度.结论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移动阅读的硬件条件,并且有意识地进行各种移动阅读行为,他们对移动阅读有着较强的兴趣和愿望,更愿意接受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学习视频等内容,希望得到教师或其他人在移动阅读方面的引导管理,以此提高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江苏省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电子阅读情况、使用电子阅读设备以及进行移动阅读情况,分析了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特点.结果表明:与纸本阅读相比,大学生更倾向于电子阅读.大学生在移动阅读内容、常用电子阅读设备、移动阅读目的与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征.提出了还书提醒、OPAC查询、手机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是大学生最需要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时代的数字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其互动性,然而现有理论研究对于移动社交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涉及的较少,有必要对移动社交时代数字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深入揭示。[方法/过程]通过对现有移动社交阅读互动研究的不同维度梳理,从互动链、互动域、互动场3个层面厘清移动社交阅读的互动方式和互动关系,构建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并从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双路径对互动效应进行深度揭示。以"云舟"知识服务空间为例,对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通过对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的研究,厘清移动社交网络阅读互动的脉络,以利于促进移动社交网络阅读互动由同质性向异质的转变,实现移动社交网络阅读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4.
田秀峰 《传媒》2021,(4):61-6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移动阅读的优势逐渐显现.相对纸质出版物,数字化阅读媒介具有灵活多样、资源丰富且时效性强的特点.多个有关数字化阅读的研究调查显示,虽然移动阅读对读者学习有辅助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娱乐性、碎片化的浅阅读趋向.本文以"扇贝阅读"APP为例分析了移动终端数字化阅读产品的特点、运营方式和引导阅读机制,并对如何利用移动阅读平台提升阅读效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王骏  袁曦临 《图书馆杂志》2012,(8):17-20,24
数字化期刊的移动阅读行为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本调查基于超星Pad学习终端,采用各大"阅读指数"调查机构主要的"阅读指数评价标准",调查了数字化期刊移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阅读意识、阅读倾向、阅读场所、阅读时间和阅读满意度等方面,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改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移动阅读的内容需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移动阅读,指的是基于手持终端的阅读行为.广义上的手持终端,指的是包括手机、PDA、学习机、MID、PSRMP3、MP4等等.这些手持终端的内置内容、下载或者内置引导与在线内容相结合的阅读行为,与传统阅读行为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笔者将之概括为移动阅读.移动阅读的主要特点是"碎片化",即利用零散的时间,摄入零散的信息,从而完成一个系统的知识建构."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等传统格言就是这种学习心理动机的体现.正如面对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碎片,经过每天一片、一点的摄入和积累,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拼图一样.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终端设备的多样化,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逐渐从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体阅读,向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等数字阅读方式转变。人们在电脑上看电子书,手持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在地铁、公交车上进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数字阅读以其存储海量、搜索便捷、传输快速、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然而,数字阅读真的能够让人们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终端的阅读吗?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为数字图书馆移动知识服务提供了发展平台。以移动云为切入点,探讨无线网络环境下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移动知识服务中的应用。以"端"、"管"、"云"为主线,从数据的采集、处理、利用三个层面构建基于移动云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并对模式的运行加以剖析,指出移动云服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出实施知识云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琴 《传媒》2017,(19)
光明云媒是《光明日报》在移动互联领域打造的全新产品,亦是其追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重点推广项目,是知识分子的掌上精神家园.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多元发展的今天,光明云媒的出现最大程度上衔接了传统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2016年12月16日,"光明云媒"正式更名为"光明日报客户端",重新上线,其在充分落实党中央相关指示精神,践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同品牌"战略方针的同时,还通过本身所具有的多元表现形式、强大的互动性、功能的广泛性以及集成的服务性为其拓展市场、抢占新闻媒体高地,提供了强大的资本与条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30佳".  相似文献   

20.
正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这样的矛盾心情:既无法排斥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将很多时间用于"刷屏";同时又意识到浏览无效信息是在浪费时间,不得不约束和鞭策自己回归学术,阅读专业著作和各种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